月令時令

 

 以下講二十八宿,定月分。
   
上次講北辰,有人不明白,所以再說。論語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北辰,北斗北辰,是指北斗北方紫微座中的辰星,在五星內的一星,在北方,代表水。紫微星座有十五星,此星不動,但是如地球有自轉,也帶著公轉,所以此星本身動否就不一定了。
    北斗指方向,大家有不了解的。先說天干、地支的方位,河圖是北下南上,因為從前一切荒,凡事先找光明,所以對著陽光,從北往南說。伏羲一發現河圖,所畫的八卦一律不是現今的樣子,到周文王變成八卦,方向改了,為後天八卦,伏羲所畫的為先天八卦,但是並非有了後天卦就不要先天卦。吾為你們說月令,因為你們還不知春夏秋冬,中國自立國以來,就以「子寅」建立為三正,唯有秦始皇建「」。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必須使它綜錯複雜一綜錯有六十次,起首是甲子,繼續下去最後是「六十換甲子」。每年都以天干地支相配,今年是壬戌年(狗年)
   
北在上是後天八卦,講義這張圖是據後天八卦畫。北方有三地支:,文王八卦是由西北起乾。半夜十二時是夜的開始,子時開始,中夜十二為子時,中午十二時為午時。天生水,從「子」開頭,往「」轉。是土,辰、未、都屬於土,因為中央的「土」包括一切。年月日時都是以天干地支配合來計算,十二月地支不變,天干隨地支變,但計算時以天干。所以有些萬年曆,第一次為甲子,第二次為丙子,以此類推。所謂的「八字」是指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二字,合起來為八字。「斗柄回寅」,北斗有招星、搖星,招搖星在北斗的尖端,正月時指「寅」,二月指「卯」。
    講月令為何要講二十八星宿?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天上星星,地上生長萬物,天上的星比較容易,所以先定天上的星,先定出金木水火土五單位星,為八大行星中的五個星。這個五星加上日月為七政,一週就是指這七字。凡有日月相合的地點,便是房虛昴星。定出星座,還算不,因為月自行繞十二次,不能剛好繞地球一週,所以必須三年一月。一年日月有四次大會,有十二星宮。東方甲乙木,二十八星座,一方七個星座,七星座有六個空間,二個空間是一宮,一面是三宮,四面共有十二宮。
    到黃帝時定出六陰六陽,東方七星座為青龍,角、、氏、房、心、尾、箕。東方青龍,南方朱雀,中央麒麟,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吾所畫的圈與書上不同,書是中國書,四庫全書以前的字都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五帝二十八宿都是書,不能當圖看。周易「帝出乎震」,東方太昊蒼帝,日往南為火,中為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由東方。天地人,人舉出五帝,如太(伏羲)、炎帝(神農)。定出主中的,天看見,地也察明白了,天地各辦其事,人的事是什麼事?天道敏時,不能錯了時令,故杜工部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冬至陽生春又來。」地道敏樹,人道敏政,人多而無秩序就亂,所以必須有政治,必須有領袖,找出古早的五人,東西南北中為五帝,天地人三者相配合。
   
看二十八星宿,圖與表不同,這是表。若圖就必須依眼所見實況來講。由伏羲氏發明,依著太陽見光明,所以站在北對南方講話。
    二十八宿分四方,每方又分三格,共十二格,用地支分十二。四季自春開始,天干從甲起首,但是十二支從子開始,在北方,所以天在北方為開始。
    先天八卦,要講對象,一對二,三對四,中央五,天生水,地二生火,六仍是天一,因為加五滿數為六的緣故。一、五都是陽,合而為陰,子定於正北,子有半陰半陽,午也是半陰半陽。子是夏曆十一月,是十二月,寅是正月,卯是二月,其餘類推。子寅自伏羲開始為三正,三個正月,正音征。正月為一年的開頭,天地人從此開始,仍以人為主。天道敏時,不論如何改,四季不會改,三春三夏三秋三冬,時節永遠不會變。人治理國家,中國的學問是天地人三才一貫,上有天,下有地,中為人。人只知如此,但不知責任。天如頭地如足,須有心,人是天地的心。自己不拿自己當人,那天地也無法。地道敏樹,人道敏政,政者正也,大家一律規矩,人能補救一切,所以國家一成立,頭一個月叫正月。自伏羲開始,只有子寅三正,伏羲建,建立國家的首月在寅上。中國歷史從唐堯開始,其次為虞舜,其次為夏商周各朝代,所以書經始於堯典,講禪讓。遠古,時代短辦不了事,所以沒有著成歷史,只有堯舜二典,夏朝四百年長,所以有史。三代從夏開始,夏也建寅為正,商建為正月,周建子為正月,所以春秋時的年月,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到秦始皇建為正月,是革命之字,漢武帝改回建寅為正月,直到辛亥才又革命改元。
    二十八宿,一方有七個星座,有六間,二間一個星宮,一方三個星宮,四方共十二宮,六個星座。天氣的冷暖,日月的長短,二十八宿、十二宮、五星都是記號,都有關係。日出日落都在二十八宿,日月相會在星宮,春小會一次,四季會四次,又七日來後,又會一次,所以七為七政,每逢有日月相會就是房虛昴星。古今名稱有異,所以一星也不同名稱,就是當時的譯名也有不同。
    以四季為始為主,十二月附在下面。天地之氣,就四季而言不變,若就月而言便可變,月可變而天地不變。如今興半個回回曆,以為是公。但是天地之氣仍不改,桂月是指八月,杏月是指二月,所謂「八月十五桂花香,行人往來馬蹄忙」,因為天地不改。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天皇,訂出:正月、二月、三月是春,四月、五月、六月是夏,七月、八月、九月是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冬。十二月為臘月,意即打「獵」的獵,至此才田獵,春天「方長不折」不許打獵。四季不離五方,各方推出一人主持,東方春推太昊伏羲氏天皇,他開闢天,發明四時。夏為地皇,神農炎帝,嘗百草,辨別糧、菜、藥。據說神農氏為琉璃肚,可以試驗藥草。中央為軒轅黃帝,是人皇,才普遍文字,由倉頡造文字,如象形的??。西方少,北方顓頊。
   
凡事不離陰陽,陰陽不測謂之神,「人」這個字就有陰陽。人自古以來有天性,學佛有性有情,性正而情誤,所以學佛到業盡情空便成功了。太上無情,但去凡情,別無聖解,可是凡夫都有情,必須發洩,言為聲,必須發聲,喜歡時就辦喜歡的事,怒氣時就亂鬧,悶不住便要說話。所以自古以來唱歌是自然的,例如古代的擊歌、卿雲歌,這是人之常情,像小鳥晨起也唱歌。黃帝能悟,教人會唱歌,但是唱時各人不一樣,所以想到要用十二管,在六律六呂上發生音樂。孟子,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五音是宮商角徵羽
    二十四節氣,也依四季,春天有三月,其餘季節相同,但是三個月的節氣都不一樣。五天為一個交節,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二個節氣為一個月。月有朔望,望必定月圓。為什麼叫孟仲季?孟,始也,以前沒有,現今才開始,例如長子長女是家庭的第一個,上無兄姐,無人幫忙,因為彼此相助者為兄弟姐妹。孟底下的「」,為什麼「」要緊?食的器皿很要緊。從前幼兒用木碗,木碗在兒身什麼事也不能做。其次是「仲」,常在中,孟仲季就是初中晚。非但時令如此,人也是如此。人生上壽一百二十歲,中壽為九十歲,六十曰壽,六十以下無壽。十歲為,二十而冠,三十而壯,三十為一世,四十為強,四十、五十、六十為中年。孟、仲、季都各有一段,五十為仲。五月端午,為半夏之時,人壽五十曰艾,半老了。六十曰貞為貞壽才是壽七十曰稀季字上有「禾」,下結「子」,就完了。所以有學問的人,看字就能警覺。秋收冬藏,藏於土。九十歲了,為什麼還說一百二十歲?因為冬季有三月,雖都藏於地,但是最後一個月就很少了。
   
你們自下生到三十歲,很少能為社會辦事,能辦事的人到了三十歲,也就到飽和點了。凡是文才、武才,若少年有成者,都不能長壽。文如王、楊、武如岳武穆都不長壽,自古不許名將美人見白髮,所以求學第一要緊,辦事也要找中道。伯夷是聖之清者也,柳下惠是聖之和也,孔子是聖之時也,孔子學說就是「中」,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不行。子夏與子張過猶不及,能到達「中」就可以了。從前人創造物品,如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發明自中國,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公輸子的木,雖然是發明,也不使它太超過。西洋則往路走,中國雖有發明最終也要讓三分。中國不須要共產黨,共黨是西洋人創立的,也不須要如大資本家托拉斯的商業,那是搶生意,到如今就是殺官劫庫。道光年間造雙銃槍,大家都反對,以為不仁道。因為盜亦有道,現今是共殺共死,不是共存共榮,所以不可做到至極,至極就會變質。
    二十四節氣,有四個「立」,「分、至」各二個,共八個正節氣。每一季有二,一開頭為立,再為「分」、或「至」。春當中有春分,秋也有秋分。因日回歸,所以夏、冬稱「至」。春分秋分時,晝夜平均,叫「分」。但夏至冬至時,南北日光不是一般的多,所以不說「分」。這八節氣為正,還有二個為副節氣,立春之後可以不下雪,並非絕不下,所以為雨水,再來天就漸漸暖了。冬天一切動植物都藏叫,雨水之後天漸暖,稱為「驚蟄」。夏至之後有小暑、大暑。立冬後,有小雪、大雪。冬至以後,有小寒、大寒。立秋後,天氣還熱,稱為處暑,處理暑熱,預備後來。之後露發白,之前不見露凝聚,這時露水凝聚所以稱白露。秋分後露冷,稱作寒露,露結為霜叫霜降。立夏之後,莊稼長叫小滿,糧食小小熟成了。其次是長芒叫芒種,春分之後為清明,再來是雨。
   
一年依節氣分四季,不是依十二月,不是說: 正月初一 為春天, 四月初一 為夏天,而是依二十四節氣。例如今年立春為 正月初三 ,所以 正月初一 或初二下生的人,合八字時你是冬天人,不是春天生的人。
   「四季屬五行表」,正月,二月卯,三月辰,屬木,東方天干甲乙都屬木,三月前十二日仍屬木,後十八日為土。到「季」時就殘缺了,人活到六十下壽就殘缺了,如掉牙齒,所以春天到季春便是殘缺,但還有十二日的木,季夏也是如此,以下類推。

一、乾坤交指為離坎。

二、兌易位,兌移至坎。

三、震艮易震移至離。

四、乾至,坤至

你們若以為吾為你們講易經,就錯了,吾為你們說月令。因為你必得懂二十四節氣、四季,所以為你們講月令,只講一個月,其餘可以類推。為什麼還沒講月令呢?上來就講月令經文,你們更不懂。不如老農,你們連五穀也不知,如晉惠帝在荒年時說:「何不食肉?」你們只要記住四季、二十四節氣就可以了,若要探究其中深意就不容易。易經是天書,有什麼用?算卦嗎?你們不會算卦,也不會說話,語無倫次。現今的白話文,吾斷不開句子,其實是語無倫次。這關係整個社會,是現今的果報,往前推四個月一樣,往後推也是如此。
   
八卦有先天後天,現今的易經都是依後天八卦,為何要改變?吾要你們先看易經來知德注,你們看不懂吾是早知道的,只是要讓你們嘗嘗滋味,知道其中難處。
   
易經功用,一體萬用,一切都離不開易經,武事也是如此,如孫武的兵法,奇門擺陣,武侯的八陣圖,休生杜死等等。人人會,但是只會正正方方的,變化的就不會了。萬法都不能執著,若以為必得如此辦又錯了,那所說的都是廢話。
   
日月的出與落沒有定處,都有變化,很活。天干分布四方以及中央,中央又出四個角落,每一方地有三個地支,共十二春有三月,夏秋冬也是如此,從子為始,在正北(其實是北方的第二),應該是從為一年之首。都在北方屬水,東方是寅卯辰,其他方以此類推。文王八卦始於東,因為國家建立先定年歲,都是以十二月為一年,因為月圓十二次,所以中國是陰陽合。每一季有孟仲季三個月,季指末結束,孟是小孩才下生,還不能辦事,二十曰冠三十曰壯。其次一個月曰仲,正當中。首月有立春,其次月有春分,是春季的正中,譬如四十曰強。年輕若作聰明,會迫害百姓,所以從前的文官沒有不帶鬍子的,怕年輕不懂世故人情。再來為季,季春為辰。有人說七十乃人生之始,實在是始於入土了。春天尚且如此,何況是其餘的季節,必須警覺,不可呆板。講書有時講文字,有時講道理,現今能講文學的已是高人,能講道理的甚少。吾為你們講道理,你們不懂,你們連字也不懂,如「卒」有象棋的卒,有一生事業成就曰卒,如何分別?上來不能好好幹,後來便土埋半截了。國家也是如此,有初業、中業、末業
   
先有八卦,才有五行,再有星座,再看日月的出與落。古代夜行軍是依天上的星星辨別方位,轉就知方位。白畫依日,黃昏摸牆就知方位。
    先天八卦,乾在南,坤在北,離在東,坎在西,這四為正位,東西南北四方為正位,正位不變。為什麼不變?乾「|||」倒過來仍是乾,「¦¦¦」坤也是如此,離坎也是如此。四角稱四隅,在邊座,它有變動,倒過來為兌,艮過來為震,反過來說也是如此。一卦分陰陽,有老父老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之謂道,陰陽交換,乾坤交合,乾為離,坤為坎,原來的離坎已有就去掉了。巽至兌,兌至,又轉至坎,震至艮至震,震至離,乾至,坤至,這是文王所變的後天八卦,全在乾坤交。現在所有用的,都是後天八卦。若講變卦箸,有觸類旁通,旁通是橫通,要在先天找,離先天易經不能變。
   
但是這也不可執著,伏羲八卦根據什麼?什麼人看到?周易繫辭中,孔子說:「河出圖,出書」。伏羲畫八卦沒人看見,孔子也未見到。周室東遷,河圖洛書已經失落,所以有人說孔子未見,因為在論語,孔子說:「河不出圖,不出書」,所以當時不再見到了。
   
那文王八卦由何而來?河圖洛書出現非只一次,文王八卦由何來?若沒有,那箸卜卦有何根據?左傳記載揲蓍都靈,文王造出後天八卦也靈,前漢時焦延壽善於占算陰陽八卦,他教京房說:「京房能得真傳,但不能善終」,中國首先注解易經為京房,用易經占國家的吉凶禍福,也是由他開端。原來由河圖洛書而有先天八卦,再為後天八卦,後由後天八卦,京房再為先天,再編河圖洛書,到後漢魏伯陽見了以後,又發明「參同」專講易經,也畫圖。就像吾講經畫表,使大家明白就好了。參同專講長壽、煉丹、成仙,現今的內經醫學,不會參同契不能學內經。煉丹打坐,必須安爐置鼎,如人頭為乾,腹為坤,東方日出為火,月出西太陰為水,水火構成煉丹,按時辰坐著觀想,內經治病全是這些。這四種全靠火候,按二十八星宿轉,最長九年,換髓換精,羽化成了仙。還有點穴法的武術,也是出於這個。道家出自魏伯陽,傳陳老祖,傳宋邵康節,周子學參同,朱子學若干參同,自稱道人,也煉丹打坐,都不成功。參同至邵康節時,儒者不敢罵,都是門戶之見,只許學道,不許學佛。懂得就是發明,這是發明,都有用,呂純陽也是學此月令簡圖中是後天八卦,萬物都包含其中。
   
參同是魏伯陽作,書中大多說坎離水火龍虎鉛汞的要點,為後世爐火煉丹的始祖。書名為什麼稱《參同契》?意即參同周易、黃老、爐火三家而歸於一,妙大道。後蜀彭曉《周易參同契通真義》三卷,就是注解這本書的。參同注解本,以此為最古,朱熹作《參同契考異》一卷,它的章次都是依此為本,朱熹書署名為「空同道士鄒訢」。
   
自古以來,有學說就有羼雜,所以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王八卦由伏羲八卦而來,伏羲為什麼安八卦的位?孔子說:「明則變,變則化」,佛法也說「變」,說常說斷都是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