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雪公恩師往生八週年—學習雪公精神
  王炯如
     

雪公老恩師往生轉眼已過八年,際此忌辰,除表達無盡哀思與懷念之外,謹舉老人精神數端,用以自勵,並供讀友借鑑。

○好學

每次到雪公寓所請益時,十有八次都看見老人家在看書。他告訴學生:「書櫃裡的書,不是擺著好看的,每一本我都精讀過,不相信可隨便抽一本考考我。」有一次入了「讀書三昧」,看書連續達五個小時,連外面下雨打雷都不知道。他常勉勵學生求學問的重要,不但是做一切事業的基礎,也是弘法利生者所必需,因為一事不知,即是塵沙惑,辦事度眾必生障礙。因此老人每天也必須閱報,好知道天下事、社會百態、新知珍聞等,什麼「愛死病」、「踢斯可」老人都曉得。老人手訂的師訓:「四為三不」,把「為求學問」訂為四為之首。他實在是好學不倦,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謙虛

老人學貫世法出世法,佛學、儒學、史學、法學、文學、醫學(中醫)、書法,無不通達,可以說是滿腹經綸,飽學之士,但是他卻自號,「不通」,對人常說,「只懂得一點點皮毛而已。」而老人家最厭惡的一句話便是「值得驕傲!」這句話。為了提醒學子求學要謙虛,把負有社教功能的大樓定名為「六吉樓」,即取自易經六爻皆吉的「謙」卦之意,教學生每當進入大樓時,勿忘「謙」這個字。「滿招損,謙受益」,只要時時懷著謙虛的態度求學,學問才能長進,做人才能成功;豐纍的稻穗,必然垂得愈低,愈有學問的人,頭愈低下,親近過雪公的人必定會感受到這種謙沖的風度。

 

○不怕困難

雪公常說:「滿身都是瘡疤」,「碰過許多釘子!」老人家在大陸,顛沛流離、流亡之苦不說,隨著中央政府播遷來台,直到九七高齡逝世的四十年間,所吃的苦,已是常人難以忍受——種種打擊、毀謗、被人抹黑、背叛,生活的困頓,事業的不順遂,人事的滄桑,病痛等等,可謂備嘗風霜,而始終如松柏般的挺立,八風吹不動。老人家曾自慰:「我沒有什麼長處,要是有的話,只有「忍」這個字吧!」僅是這一個字,就奠定了老人家非凡的成就。老人家把任何艱難困苦,當作增上緣,以忍的工夫歡喜接受,才有了今天的志業。我們看下一段訓示,就知道老人家不怕困難的精神:「說話碰壁,遭遇拂逆,心不煩惱,行不退轉。凡作好事,必遭魔障,既發大願,不怕困難,困難愈多,功德愈大。歡迎困難,歡迎困難!」

○惜福

一張薄薄的衛生紙切成四小張使用,一盆洗臉水,從早用到晚,作為洗手、澆花或沖洗夜壺之用,所穿的衣褲襪,隨處可見補丁,早餐是一碗拌芝麻的「麵茶」,中餐一碗綠豆小米粥,佐以幾樣小菜,晚餐通常不吃,只有講經的日子才吃一點東西。住的是破舊狹窄的平房,臥房兼書房,佛堂才一坪大,客廳像樣些,但也只有四坪大小,三面牆壁放置書櫃,空間也非常有限。雖然老人創辦的各機構都設有導師室,他都不去住,僅在講經時作為準備室之用。平時以步當車,遠地由侍者用機車載去,直到八十多歲才改坐蓮友贈的小小轎車。老人惜福惜物的精神,真可與祖師相媲美。

   

○菩薩精神

老人家一生大慈大悲、無私無我,獻身弘法利生的工作;每天不疲不厭,席不暇暖地從事慈善、教育、文化工作。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只求眾生皆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直到往生前幾週,還以衰弱的身體,由弟子們抱上座位講經,殷殷囑付:「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並說:「我留這個身子在世間,就是為了講經說法,大家要聽,我怎能不講?」「....一直到死為止!」這種以身殉教,犧牲奉獻的大無畏精神,豈不是大菩薩!

雪公老人留給後人許多做人的典範,佛子的楷模,可供我人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謹將親身體會到的略舉數則,用以惕勵自己,並供讀友見賢思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