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規矩

問: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是什麼?(余智海)

答:陀羅尼譯為總持,即成就不失之謂,本有四種,此處屬於「咒」義。

問:金剛上師的解釋如何?(永康)

答:詳釋甚繁,茲從略,金剛者,堅固不壞決定成就之意。佛如是,法亦如是,上師者,即至高無上之尊師也。

問:現在有幾位金剛上師?(永康)

答:藏密有紅黃兩大派,尚有其他,多歸納於紅;在台出家眾,有黃教甘珠爾瓦呼圖克圖等;在家眾,有紅教屈文六上師等。

問:諾那上師是生於何時?圓寂於何時?是哪地方出生的?(永康)

答:諾那呼圖克圖,籍是西藏,生時不詳,圓寂於民國二十五年之時。

問:現在有那些地方,是專門學習密宗的學校?(永康)

答:密宗開壇傳法者,各地皆有,但專辦學校者,我國近尚未聞。

問:持哪一種咒最得益?(翁慧欣)

答:諸法平等,無不得益,但須契機,尤須論所修目標何在,始能檢修何法。佛為醫王,法為靈藥,藥須對症,法須切其願也。

問:我國在何時方有使用陀羅尼經被?是否從西藏傳入?(永康)

答:陀羅尼經被,皆係梵文,或由藏地傳入。但知前清時代,王公大臣卒後,奉旨賞給,而普通官民不得擅用,今則無禁矣。再往上追,無書可稽,則不可知。

問:往生咒之功用,為助往生極樂,未悉大悲咒及其他各種咒語功用為何?(蔡世芳)

答:大悲咒所用甚廣,世間息災增益,出世斷惑證真,持之均得助力。他咒各有其名,顧其名可思得其義矣。若解圓義,則法法一如,可以互得其用。

問:往生咒或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如何解釋?(永康)

答:此二名乃係一事,不過一詳一略耳。茲釋其繁者,「拔」是拔除;「一切業障」謂種種之罪業,生出種種之障礙,使所修難成;「根本」喻業障之深固,如樹之有根,盤結堅牢;「得生淨土」謂是如願獲得,生指神識托生之處,淨土指極樂世界之清淨國土;「陀羅尼」譯為總持,乃不失成就之義,其類有四,此處單指咒陀羅尼。合講即是此咒有二種大用,一、所有一切罪業,一切魔障,雖則如樹有根,發生礙道之力,而咒力能盡拔除之,不使有餘。二、且能承此咒之威力,決定得生極樂淨土。

問:念往生咒是助自己往生為目的,抑是助外生多劫所結來的眾怨仇超生為目的?(呂慧良)

答:一體萬用,第看心及回向如何耳。

問:心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請為詳解!(張鳴聲)

答:此係咒語,按五不翻例,屬於秘密不翻,區區遵之,亦不強作解人。

問:準提咒開首「稽首皈依蘇悉帝」等之四句,是否持誦十遍百遍千遍,須要連續持誦,抑或開始誦一遍可以?與及以方言白話誦之可否?(黃涵)

答:首四句為偈,下方為咒,偈誦一遍,咒或為千,亦稱如儀。設欲每遍皆誦偈,亦無不可。惟以方言白話誦法下問,頗感不明來意,因偈文簡單,且有梵語,如翻成白話,不善文者,不但語意未周,且必絡索冗長,更感不便。

問:有人說誦楞嚴咒要等待沒有禽獸聲才可誦(就是夜十二點過),有的說午後不可誦,是真的嗎?(信慧)

答:未聞有此道理,叢林朝課多誦此咒。山中禽獸起宿皆早,鳥鳴虎嘯,往往有之,何礙誦持。

問:農七月是臺灣統一的拜拜,弟子以前也有拜,今改為持誦地藏經,夜間可不可兼施食。若可怎麼做,咒語請註意,只辦一個月可否?(尤彩華)

答:施食乃密宗之法,咒印必拜師傳授,施行時間可以隨便。

問:現在大陸或其他地方,有那幾位中國密宗阿闍黎,持松阿闍黎是否尚在大陸?(永康)

答:遑論現在,即政府未遷臺前,密宗金剛上師,多係蒙藏、青海等籍,內地出家眾為金剛上師者,並不多聞。區區知者惟楚之大勇法師,吳之超一法師,蜀之能海法師,今皆圓寂矣。然密宗規矩,任金剛上師者,不限出家在家,故居士中常以傳法著稱者有王弘願居士、王家齊居士,來臺之屈文六居士等,持松阿闍黎確未來臺,是否仍在大陸,不得而知。

問:何侃如居士著「出苦飛航」第十五頁有護摩大供養法,為何要如此供辦,勝過十年供養,決定生西很疑問。念佛人要辦似此供養法否?(李榮棠)

答:護摩是密宗之法,非是人人能解,宏法者讚歎本法,是其慣例,不必驚異。

問: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是何意義,請詳解之?(張維明)

答:此屬秘密,古人有不許翻譯之例。蓋咒忌心分別,不解其義,不起分別,易於成就。

問:有人問,六字大明咒是怎麼念,念六字大明咒能往生西方否?(余萍)

答:音須依師口傳,只可作生西助緣。因修各法門,各有其專法,如違之,則為不如法耳。

問:「大悲心陀羅尼經」圖解中「菩提夜、菩陀夜」句,有阿難尊者畫像-惟該咒乃過去佛所說,尊者於兩三千年前,在印度始證阿羅漢果。何以在該咒中已有尊者之像。(李孟泉)

答:陀羅尼咒,例不許翻,本有數說,今舉其一。如「先陀婆」一語,印土水、鹽、器、馬四物,皆以此名,說此語時,究指何物,必須臨機而斷,若預釋為何物,則大謬矣。假定先釋作馬,有人食時索鹽,高呼「先陀婆」,而依釋馬之義,牽馬上堂,豈非笑話。大悲咒釋文繪圖,其違事理,亦猶是耳。

問:念大悲咒讀的聲音不準確「因無人教」是否有益?(李仕仁)

答:心誠者,亦有益。惟咒重師傳,尚是待機求一熟讀此咒之法師教授為佳。

問:大悲咒及其他咒內很多字不認識,字典內又查不出,佛學辭典又無注音符號,請朋友教,又擔心發音不準,將來轉教與人,更成問題,請解決!(蔣俊義)

答:密咒重師承口傳,當地若無金剛上師,可向比丘僧而常持是咒者求授。若求音確,必須梵音。漢音久多訛誤,如二合三合四合等音,往往讀為二字三字四字,此其最著者,即單字音,亦多漢藏各省之不同,演變如是,不必拘泥矣。但得比丘傳授,心存誠敬,自有靈驗。

問:大悲咒之第二句,南無阿唎耶的「阿」字讀什麼是為準確?(唐桂蘭)

答:阿字音從喉嚨發,即能得其準音。

問:大悲咒中「地唎尼」、「地唎瑟尼那」的「地」字,有的念地字本音似「第」字音,有的念「賽」字音,究以何者為是?乞示?(大寬)

答:密咒重口傳之音,然此二者俱可。師教何音,即讀何音,不必更張,誠敬誦之,即有成就。若必求準,須研梵文。

問:百靈咒「翁。嘛哪呾嘛,沙哈」。語從何來,含意何在?(黃冠中)

答:咒屬秘密,例不許翻,翻則心起分別,不契實相,失交感之力矣。

問:愣嚴咒有一句「悉怛多般怛囉」,此句有人說是咒名,有人言是咒心,何者對耶?又此六句可持念嗎?(廖妙吉)

答:咒心之說是也,持之大有功德,前人亦多有行之者。

問:變食真言誦咒施食,既能使金翅鳥及餓鬼獲得飽滿,何以不能回向社會饑人,個個得食?(李孟泉)

答:金翅鳥性食龍,佛為救龍,故施食與鳥,此有一段公案,免贅不敘。餓鬼道本無食品,故咒變之,人道本多食品,故不須咒變。前兩道皆有食品矣,其兩眾得食與否,尚視其有無障礙為斷!鬼道目連尊者之母,食方近口,即變為火,即一例也。人不能遍得食,又何足怪。且佛家印經及拜懺等,常有刀兵饑饉,悉皆滅除,種種咒願,又何嘗不為饑人回向哉。

問:「活佛」,這個很寶貴的稱呼,是否密宗的修行人,統統可以使用的,抑或要經過一種的過程,具有特別資格的密宗大德才能使用?(李永茂)

答:對於傳法之金剛上師,方以此號尊之,非學密者一概可稱也。

問:白衣大士咒:初稱佛號三遍,後從南無佛起至波羅密止為一咒,若要連誦幾十遍時,可從南無佛念起,或是遍遍都要三稱佛號念起?不在佛前,在任何地方或行、立、坐、臥都可以持誦?(尤彩華)

答:只初誦三稱即可。行住坐可稱,臥只許心轉,不宜出聲,恐涉不敬也。

問:對於「密宗」有否出版書籍?後學意欲登府乞示密宗本旨,若得許可,曷勝榮幸?(蘇明谷)

答:密教經典,亦有三藏之稱,何云無書。但臺灣恐無翻印。區區未經上師允許,不能自由傳法,祈勿枉駕。

問:佛法是依法不依人,何以密宗要依金剛上師口傳音,不依原譯音。(暫梁)

答:字在紙上,會自動發音乎?不有師傳,音何能準,原譯之音,究屬何音,能誦出乎?凡屬學問,必有師承,豈獨密宗。若傳法者未離經義,學者依之,正是依法也。

問:密宗專門持咒效驗最靈,有現身成佛的,有求功名得功名的,有求富貴得富貴的,求聰明得聰明的……現在有人依此專門持咒去買愛國獎券,是可以中獎否?(潘玉泉)

答:佛法之大用,在了生脫死,次則滅罪消愆,拔苦與樂。罪愆消,苦盡拔,樂卻生矣,然亦有一定之限度,非許其逞貪縱欲也。有「可許則許」一書,解說甚詳,倘漫無限度,則非分之事甚多,一律許之,不獨害世,恐亦不利於己。

問:有人言「佛教五宗內以密宗為最簡捷,並舉一例,設有蟲在竹桿下欲向上爬,學密宗者係在竹外面爬,無阻無礙一直到頂上。學其他宗者,猶在竹裡面,須層層咬破竹節,其難易可知矣。」有無是理?(樓永譽)

答:學密必有種種儀規,必求金剛上師灌頂,頗不簡單。其三密是否相應,仍在個人,若想討便宜,怕是無真貨。區區曾受過三位金剛上師之法,俱無所成,是知無甚便宜也。

問:各種神咒因秘密而不譯義,竊思既屬秘密,則其中定有寶貴材料,是否須求明師口傳,若然則明師在何處。懇慈悲指點?(樓永譽)

答:自己之功夫,即是寶貴之材料。我勸居士尚是「老實念佛」為妥。必欲學密,臺北駐有章嘉大師、甘珠大師、屈文六老居士等,皆是密宗大德,惟近中肯否傳法,尚無所聞。

問:目前臺灣有否傳授白紅二教或東密之大德或居士?(胡之真)

答:臺北駐錫之大師,均係黃教。至於紅白金剛上師,恐未來臺。傳東密者,詢諸本省同道,多言日據時代,亦不多見,今更無聞。

問:觀音咒全文除首尾兩段較易索解外,中段意義,簡直莫名其妙,請示解說,或有其他譯本,可資參者?(張文炳)

答:持咒與誦經不同,咒屬密部,只宜淨心持誦,不須解義。在譯經例中,屬於秘密不翻。一者以其語並非印語。二者縱譯文不差,亦恐因文字引起分別心也。經坊雖有譯本,總為多事。

問:持咒與念經功德,有何不同?誠如您在蓮社說法「放下萬緣,一句洪名」自然深信不疑,但因持咒成習,一時改不過來,尤以自認這是一種好習慣,不改可否?(張文炳)

答:上手功夫,不宜拋掉。但持咒以外,再加佛號可矣。

問:晚學自民國二十九年冬,因在衡陽租用住宅之房主所設正式佛堂內,於不知不覺中,流覽佛經,略有領悟。曾在佛前頂禮,發願信奉,唯一功課,為默唸觀音咒,迄逾十年,行動坐臥間,常有持誦,不曾間斷一天,成為習慣,即偶遇惡夢,亦屢一唸而醒。此種印證,是否已見成效?(張文炳)

答:可云成效。

問:聽說有學密宗的居士功夫很好,但是不吃素,請問這種行為當生能不能成就?(慧心)

答:學密吃素者甚多,並非一律吃肉,若吃肉之密宗居士果然功夫很好,自有他的成就辦法,非他人所知。

問:密宗禮佛,合掌先安在頂上,又向口前一安,是什麼意思?(三三)

答:密宗禮佛,同時持「嗡阿吽」三字,觀想色光,即將此三字安於頂喉心三處,然後方拜,合掌安三處者,即此意也。

問:密宗供佛,有將其皈依之喇嘛,安在釋加佛上者,是不是錯誤?(三三)

答:這是密宗的儀規,顯宗是三皈依,密宗是四皈依,第一先皈依金剛師,因無師先導,而自不知三寶,故對金剛上師,恭敬第一。

問:密宗頂上插草,聞說是開頂的證驗,要想何時生西,馬上就去。此法維何?可否見示?(三三)

答:密宗有一定之規矩,不經金剛上師授記,許予傳法,不能隨便教人。這並無特別秘密,實為尊重法故,尊問恕不奉告。

問:請問真言宗(密宗)的歸宿點,是否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維寶)

答:密宗法門甚多,其中頗瓦法等即是往生極樂者,其餘各有各之歸宿,並不一致。

問:國人持咒是否以國語發言方為正確,若以方言發言其功用有否失效?(蔡世芳)

答:咒屬密部,按規應依密宗儀式傳授,必經金剛上師灌頂口授。金剛上師,皆系師承梵音,依此方為準確。但梵音並非如漢字一字一音,每多二合乃至四合,吾人念者,竟將二合念成二字,四合念成四字,甚將二合念一音去一音,如多咒開首之‘唵’,本為‘烏唵’合音,讀‘嗡’,普遍只讀一‘唵’字,學密宗者,則二合‘嗡’音。據上所述,能經金剛上師口授,應讀所受之音,否則但存恭敬隨順方音,不必再改國音,緣國音與梵亦不符也。

問:凡咒保持梵音不翻,神鬼聽懂就能達到目的,人聽不懂沒有關係,可是本來咒是人作成的,聽不懂念來究竟意義又不解,希望要理解重要諸咒的大意,有什麼方法可求?(呂慧良)

答:能研梵文,即解其意,例普傳之大悲往生藥師般若等咒,亦有加注釋者,不過其義不周。惟持咒之法,在於三密相應,自有不可思議力量,對方縱不懂,亦蒙其益 。如乘飛機,雖不解其機構,乘之者,定能被載遠遊耳。

問:禪宗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於結集法藏後,曾宣示「佛所制者,我等應行;佛未制者,我等莫制」。密宗乃禪宗第十四祖龍樹大士所創。除托佛演述之大日及金剛頂等經外,所有一切法規儀規,均其制定。未審是否與迦葉尊者所示,有無抵觸?雖然凡已見性者,均可稱之為佛,龍樹大士亦是見性者,當然稱佛。但迦葉尊者所稱之佛,乃尊釋尊而言,幸賜教。(趙超)

答:迦葉尊者,雖有此語,而佛所制者,亦未能一次集盡,故繼續有多次之結集。至於法軌一事,師其原意,不妨隨地隨宜,少加權變。如中國之三衣,已與印土不同;單腿胡跪,今多不行;密宗之紅色甘露,中國多以茶水代之;凡此均不可以抵觸論。至云佛之一字,自有藏通別圓之區別,最顯者,緣覺亦稱佛,豈可與三祇圓滿者同日語哉!

問:密宗經典,唐已漢譯,該宗即於此時傳入中土,請問歷代修密而見性者,共若干位祖師。不慧避地海隅,苦無書籍可以考證,亦懇示我?(趙超)

答:既稱祖師當係有得有證。惟區區學密,只蒙金剛上師傳法修法,僅知紅白二密以蓮花生大士為初祖,黃密奉宗喀巴大師為初祖而已,其餘沿革,未之或聞。然密宗重上師灌頂親傳,不許自依經册修習,斯應所當知者。

問:請詳細指示持誦大悲咒的儀式!(尤彩華)

答:持咒之規矩,必須經過金剛上師灌頂,方得傳授。惟十小咒及大悲咒等,後定為叢林日課,即多不經上師傳授,自己習誦。是以觀想、結印諸法,已不講究矣。但能誠敬誦持,亦有靈應!所詢大悲咒之持法有三:一、為拜懺行法,此有懺本可參。二、須依金剛上師之傳授,手結印、意觀想、口誦咒,此之謂三密相應(一、非平時所作;二、無金剛上師不能習)。三、但存誠敬,一直念去即可,不必求儀式也。(附大悲咒普通結印法)誦時兩手合掌,右大指扣在左二指之根間,再以左大指加在右大指之上,誦到「婆夜摩那娑婆訶」句,即將兩小指展開;「悉陀夜裟婆訶」句,展兩四指;「摩訶悉陀夜娑婆訶」句,展兩中指;「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句,展開二指;誦到最後「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句,兩中指左上右下一交插;「南無阿利耶」句,再以兩中指右上左下一交插,「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句,合掌如故。此印不須上師傳授,乃公開者也。

問:藏密之中陰救度法,對于中陰救度,是否確有把握。按有張蓮菩提重譯中陰救度密法,如果此法可靠,希貴社能將此書翻印?(鍾觀靖)

答:修某一種法,至成就後,向他施法,方有效力,此密宗之訓也。無施法更須以清淨心為之,如夾雜名利,亦不合也。應知中陰救度專為利他,至自度尚須自己念佛。翻印此書,固不甚難,但恐肯發清淨布施心者少,而懈怠之學人且因有所依賴,反不自求進也。

問:「密」之修習法,與印度瑜伽術部分似乎相同,如持咒、結印、坐式、修氣脈、明點等何故?(李明揚)

答:佛法中之密宗,即稱瑜伽宗,法相亦稱瑜伽,瑜伽中文為相應之義。至於印度之瑜伽術為何,區區未聞,同異難論。至云持咒、結印、坐式、氣脈、明點何故,可參考前一答。各有各之含義,各有各之表顯,若儱侗答覆,無非取其瑜伽而已。

問:藏密之「頗瓦」與「大手印」,兩者在修習法上有何區別?修氣脈,提明點,醒拙火是否為兩者之原則共有法?(李明揚)

答:未學密者,不必問此,一法有一法之儀式,結印觀想持咒,各法各別,簡單說之則不解,詳細說之,等於著述,亦非本欄範圍。中脈與明點,雖屬兩事,然有連帶關係。密宗注重受金剛上師之灌頂,親依傳授,不許隨便談論,以涉盜法賣法之嫌。區區於密,固有一知半解,然不作上師,故不傳法。桃園大溪有傳紅密者,臺北有傳黃密者,居士有志,可往求之。

問: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下四四面,變食真言,念時有否手印?(郭無垢)

答:凡屬密法,皆以觀想結印持咒三者並行為原則,觀與印必經上師親授,方無錯謬,惟書既不載,後人故只取持咒一端,但心誠作之,亦能感格也。

問: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下四四面之供佛咒、印,乃於佛菩薩聖誕節日時上供所用?(郭無垢)

答:此不必拘,但以自己時間許否為斷可也。

問: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四六面之濟餓鬼,謂於晨朝及一切時,白日非鬼境界濟之是否得益,究應於何時為宜?(學人於晨暮各施一次)(郭無垢)

答:一切時,是不限於某時也。居士朝暮通行,有何不可。

問:施食濟餓鬼是否不可間斷,時間亦不應延誤過久?(郭無垢)

答:凡作善事,皆貴有恆,施食餓鬼,豈例外。倘時作時斷,是不誠也。受施者,無所感召,不得實惠,行施者心存敷衍,亦無功德。至於時間偶遲,當屬其次,但不應常無定時,使受者不便應赴也。

問:濟鬼施食,是否須要觀想。如金剛經云「不住相佈施等」施食時無雜念亦不觀想可否?(郭無垢)

答:觀想與金剛經所示之「不住相佈施」,意義不同,切勿誤解,施食不會觀想,自不必強作。但應不斷持咒以除雜想,若雜想起,其所施食,即隨其想而變所想之事矣。

問:四七面施水時,有否結印,應結何印?(郭無垢)

答:參第一答自知,區區未學此印,無由奉告。

問:貴刊有寫大悲咒之感應,請錄出大悲咒之念法,不知同意否?(邱福慧)

答:學咒有二法,一:依密宗儀式,受金剛上師之灌頂,然後親口傳授,學者依其音而修持,此為正規。二:傳密之金剛上師,不能處處皆有,或求曾誦修之人學習,不問其讀音如何,只存恭敬修持,此為方便。前者有觀想,結印,拼音,可謂有「念法」,後者求長誦之人依書傳音,為方便「念法」。筆答者,只能於紙上寫字,不能於紙上發音。

問:據說印度有無上瑜伽經典,依法修行能即生解脫,不待來生,當今印度雪山,聖熙福難陀尊者,便是依此無上瑜伽勤修十年而獲親證圓滿、光明、清淨自性的。彼獲證後,以慈悲度生大願,遍設神聖生命學會于香港,南洋新加坡等地,並常以「神足通」—法身,指示各地弟子之修持法,或在諸弟子入定時顯示,或在夢中顯示。此事實否?又彼尊者所證何果位?(李明揚)

答:佛法多門,總括為顯密二宗,瑜伽經典,即密教法也,顯密各法,傳授須契根器,成就皆賴修功,契機功純者成就速,反之則成就遲。不過各法,有重自力與重二力之不同。至於心專功純,密有感而顯亦有感,密即生成就,而禪淨皆是即生成就也。彼尊者區區未曾參謁,何敢妄測高深。

問:此尊者自謂非婆羅門、非耶、非回,而是宇宙一全能、全知、全福者,彼著有軍荼利瑜珈一書,書中大意言,只要行人能喚醒自身在眠之真大力母火,與命氣同時進入中脉,貫穿六輪,上升至頭上與頂輪至尊大自在王會合,則行人得三摩地,飲不死之甘露,達無分別最上智境,超越一切名言境界,達究竟解脫與究竟位,並謂行人依此修持而得三摩地,可得八大悉地(包括六道在內)三十二小悉地,並得生死自在,「色智通力」之一切悉地禪定行人則否,禪定行人雖可由自定力能證無上境界,但彼雖住三禪地而真大力母火,仍在己身海底輪中睡眠,故由真大力母火所示身之朕兆及心之喜樂,皆不可得知也,彼不能自決生死,於死不得自在。並言依此瑜珈修持故妙,但若無上師指導,難依書自習,則危險很多云。請問此法門是否如彼所言,能超越生死,得自在、證涅槃以至究竟解脫,佛教有此法門否?在臺之上師誰能授此法門?(李明揚)

答:此問上段,參照前答可知。惟自「若無上師」句以下之問,茲再奉答,密宗儀規,凡所受法,必經上師灌頂口授,否則為之盜法,確有危險也。密亦大乘法門,焉能不超生死。密宗之法,亦非一種,各師傳法,更不一致,居臺上師,聞有傳「頗瓦」及「大手印」者,是否與居士所說吻合,不入其壇,不能決其同異也。

問:按菩提樹月刊第九十六期(四十九年十一月八日出版)第三二頁刊載念生老居士「偶然耶、感應耶。」一文說明李老師有密咒及用密咒加持的砂粒,如法安置棺內可使人往生,又該期佛學問答內示明密宗尚有大灌頂光明咒砂之法可以助人往生,但無緣亦不遇人來布施……密宗真是神通廣大,伏望  老師憐憫愚昧求往生心切,惠予詳示密宗大灌頂光明咒砂修持法,如能請到是項光明咒砂一些,更是僥倖萬分,再者不知敝人有無善緣拜 李老師為師。恭請不吝指教?(善隆)

答:區區加持之砂,即是依大灌頂光明真言之法,其法載在大藏經中。但密宗儀規,必須經金剛上師灌頂,方傳結印觀想咒音,受後修持,普通謂經十萬遍名曰成就,或另有其他感應亦可,極不簡單,實不如念佛易行也。再密宗規矩,學人未經上師聽許,亦不許傳法,區區雖曾學密法,不過初級學生而已,並無傳法資格,祈加原諒。

問:目前有無密宗祖師來臺傳授密宗開頂?灌頂與開頂有何分別?(善隆)

答:密宗祖師來臺者,區區尚未之聞,但臺北有紅黃金剛上師。開頂係(頗瓦)法門,修得頂部開洞,使神識明點從此而出。灌頂乃以法或以水灌注其頂,是兩事也。

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喚作著魔?學佛淺說內中云:每日要誦楞嚴咒大悲咒,即能消滅魔障。蓮友中每每遇著不順時就退轉,望詳細開示除魔之法!(林寬修)

答:道乃我心,魔亦我心,起妄即魔,顯真即道。明理即道,昧理即魔,為順逆所動即魔,不為順逆所動即道。精進即道,退轉即魔,是道魔皆在於心,不關外來。楞嚴咒與大悲咒,固可卻魔,六字洪名豈能不卻魔耶?果念到一心不亂,道尚不可名,安得尚有魔在,居士問卻魔之法,即一心不亂是。

問:求大悲水的時候,誦大悲咒了後一定要再誦補闕真言否?(林寬修)

答:大悲咒文不甚長,自念靜聽,當不致遺漏,似可不必再加他力。倘若多誦遍數,恐有疏忽,欲加補闕真言,亦可聽便。

問:藏密中有中陰救度密法,其功效如何,未習密宗之人,依法行之有效否?(潔園)

答:顯密功效無二理,功夫成熟,則行法有效,功夫不熟,則行法無效,效與不效,在乎行法之人,而不在法。

問:聞說密宗的光明咒,持念的人,往生很有把握,我們修淨土的學念,有益嗎?是否盜法?(白張文適)

答:大灌頂光明真言,依法咒沙咒米,專為加持亡者,然持法者當亦有益。往生把握,是指被加持者,加持人不修淨功,自亦不能往生。密宗規矩,經人傳授,乃系正受,不名盜法。

問:修密宗「頗瓦」是什麼?有何妙處請指教。(陳冠仁)

答:「頗瓦」,乃是開頂之法,使神識從頂而出,親近阿彌陀佛。平素如此,臨終如此,密宗中之往生淨土法也。

問:或有持咒誦經而能夢見聖境及佛菩薩聖相,或有任持任誦均不能見到,不知其差何在?兩者何屬究竟?(吳明安)

答:修行人以無夢為佳,若有夢而能現聖境,亦是瑞相。但不可執著,思常得夢,初學人不解心性之理,執著恐招魔境。次問見不到者,亦有分別,如任何夢皆無自佳,倘有亂夢而無此境者,自是功夫欠專耳。

問:陀羅尼經被,用以蓋死者之屍體,因值咒力,得生淨土,是否要大德加持過方生效力?(李福民)

答:密宗儀式,一切皆須經過加持,方為相應。至云效力與否,是又在誠敬如何耳。

問:該被於死者氣絕後即蓋上,抑助念畢洗浴更衣後方蓋上?(李福民)

答:可氣絕後即覆蓋,至沐浴更衣時,不妨暫為取下,俟諸事完畢,再重加蓋,較為完善。

問:蓋此被時請什麼人比較好?入棺後,不論土葬或火葬均可?(李福民)

答:此尚不拘,惟經被等於經卷,便是法寶,以清淨身手者持取,比較恭敬,土葬火葬,皆可用之,惟火葬式,能將被灰檢入罐中,尤為相宜。

問:預請到該被,應置何處?可否同佛供養,誰人都可給瞻拜否?(李福民)

答:此乃三寶之一,同佛供養,理之當然,他人瞻拜亦無不可。

問:此咒是什麼名稱?顯密圓通(道師編)一書有載否?(李福民)

答:被上所印之咒甚多,皆係梵文,有咒題者可知,無則不知,顯密圓通所引之咒,為數甚少,此經被上或載一二也。

問:公對經被常有加持連同光明咒砂,贈送往生蓮友用。晚欲購一張請公加持過,並贈咒砂以留後用可否?(李福民)

答:觀後因緣如何可耳。此端區區不敢預開,如活人預置此事,則恐增其懈怠,是反因以生障耳。

問:密宗「紅密」與「黃密」此二法有何分別,學密者應學何法。(呂淨安)

答:紅密始自蓮花生大士,多講頓修,學者衣紅,故以紅教呼之。黃密始自宗喀巴大師,多主次第,學者衣黃,故以黃教呼之。應學何法,各有所長,各隨其機。

問:「白衣神咒」學人疑為「外道」偽造,其實此咒是否「外道」偽造?(呂淨安)

答:此咒普遍流行,然藏中未載,故說為偽。且此咒語之組織,梵漢混雜,更令人生疑。細味之,開首為誦皈依,結尾乃是回向,惟中間是咒。究其竟語為何,須求通曉梵音者證之,方能定其是外非外也。

問:學密者應受「金剛上師」傳授密法,「金剛上師」是否指「活佛」。(呂淨安)

答:金剛上師,有活佛為者,非活佛亦能為之。

問:密咒如軍中秘密號令,不可講解,為何「某」法師,還著有「大悲咒講解」其中七十四句,還有七十三位神相,此實否?(呂淨安)

答:秘密不翻,乃晉唐各譯經大師所定,自宜順從。某版之大悲咒增加圖解,是否深解梵音,(咒不盡為梵語)有無錯譯,尚在其次,已顯與持咒之密意不契。區區學淺,言恐無當,按依法不依人之訓,莫如從古不從今也。

問:「楞嚴神咒」甚長難受持,如受持最後之八句「正楞嚴心咒」可否?受持此八句與受持全咒是否有差別?(呂淨安)

答:若解圓意,八句未嘗不可,聞尚有專持六字咒心者,惟須至心誠敬,而不起分別,自然感應無差。

問:三藏十二部經典是否包括「密乘」?(李明揚)

答:括有密部。

問:「密宗」法門是否為釋尊親口所宣,若是則據何經典?(李明揚)

答:密部法門甚多,有佛說者,有祖說者,有載藏經中者,有未經翻譯而為西來之上師口傳者。

問:蒙山時經文中所念的「佛子所造諸惡業」是什麼意思?(江寬玉)

答:此為華嚴經中之一偈,後人取作懺悔之用。蒙山施食,原為救濟餓鬼,彼等罪業所障,故咽細噴火,不聞水名。念此偈者,意為先與求懺消罪去障,然後與食,方能入咽也。

問:前曾求貴刊將往生咒、大悲咒、藥師咒等以英語發音譯出未知可否?(蘇世芳)

答:按密宗持咒發音,應依金剛上師之口傳,以為標準。因各地語系,發音念聲,各隨其鄉,又加古今口腔變異,往往一字聲音皆不一致,錯訛繁多,自所不免。居士所囑,以英文發音,翻譯三咒,事固不難,而譯人之籍,或齊或楚,或秦或越,必依其鄉腔而翻,此種翻譯,只可方便行於一隅,決不可以訛傳訛,向眾公宣也。居士如習三咒,權向當地能誦者學習,誠心誦之,庶乎可矣。

問:諾那金剛上師開示錄中之「白傘蓋咒」不知咒字怎麼寫?及「金光明經咒」、「蓮花生大士經咒」、「長壽佛咒」、「六道金剛咒」?(林正考)

答:密宗儀規,凡欲學法,須依金剛上師,受灌頂而傳受,否則傳者為賣法,學者為盜法,皆無所益。且也音重口傳,方無謬錯,若只將咒字公開宣傳,仍不能讀,如各大經中,多載密咒,無師亦難誦出,是其例也。臺北甘珠呼圖克圖、大溪齋明寺後苑、屈老居士,皆傳密法,如有志學,可以往求。

問:後學對諸佛咒,似有偏好,但尚無機緣求上師灌頂,年前蒙星洲友人贈一本,佛頂尊勝陀羅尼,內云誦咒須經上師灌頂,如法誦持,方有不可思議之功德,普通之人但能供養此陀羅尼,至誠禮拜功不唐捐,似乎有普通之人不宜誦之意,然如,大悲準提諸咒,任人可誦,其他之咒,似不宜非密宗之人誦持,殊感不解,今問後學如誠心依文持誦,請問有無罪功?(黃清榮)

答:密法有觀想、結印、持咒等事,必須配合所觀及結印,無傳固不知,咒語之音,無口傳亦不準確,且其規矩,重在灌頂,本戒無師自作,或是傳不如法,故有盜法賣法之禁,重法應如是也。然既印本流通,即是布施,受之者修習,便無盜法之過,但音不準確,感格少減,果能至誠,亦增力量。

問:前數年,蒙星洲佛教人間社惠贈一份,光明真言,內有梵漢文並列,及英文注音,謂該咒係程公阿闍黎,發心傳播篤信之士,凡學者須誠心禮拜三寶及師並稱師名,然後依文跪誦三遍,即同師授。請問如後學依文結印口誦心觀,有無盜法之愆?(黃清榮)

答:程公發心結緣,依之而修,正合其願,並非盜法,未盡之意,參看前答。

問:密咒中「娑婆呵」三字,在密宗讀作「梭哈」,平常日課中倘持大悲或準提咒時,應照何種讀法?(潔圓)

答:真言乃屬密法,正規必經上師口傳,音始得準,行始合法。自楞嚴大悲十小等,定為課誦,普及天下叢林,以及各地寺廟,半是按冊讀字,多無上師傳法,早已行成公開秘密,亦惟有順俗誠敬讀之而已。所詢娑婆呵與梭哈,此只一麟半爪,然內容二合者讀成二字,四合者讀成四字,纍纍紛紛,居士又何必沾沾此一也。

問:按香港影印興慈老法師編述之蒙山施食儀指示「入壇念誦茶水不得沾口若有入口,鬼見生瞋饑火焚身受苦難堪……」等語,至為重要,末學每見某寺放蒙山時,人各守清茶一杯習焉不察其功唐捐否?(翟孟秋)

答:至心感召,鬼始得來,清茶消遣,心不在法,既無所感,安得有鬼,鬼既不來,何有瞋者。

問:蒙山施食如果沒有法師領導,在家二眾可如法舉行否?(翟孟秋)

答:蒙山施食,係密宗之法,有觀想結印,本重師傳,如得其法,行時不限緇素。但作佛事,要在至誠,徒尚表面,且恐有慢法之咎。

問:暮課所念的蒙山施食,請大德勞心慈悲說明蒙山施食的原因及其義意吧?(弘宗師)

答:蒙山乃四川之山,宋時有不動法師,駐錫修道,師以誦持功德,常回向六道,而鬼獄兩道饑渴最苦,特依密宗諸法,咒施水食,以濟其苦,此原因之大意也。

問:陀羅尼經被有許多神咒,且經金剛上師加持,對於超荐亡者,自必十分功效,但這「被」是否僅用於亡人,活人(獨身者或出家人)是否可以用為棉被面?(王平郎)

答:被上之咒,多為度亡超生,生人形壽未盡,理事不符,非因非果,毫無所益。亡者神識茫茫,三途有分,事在危急,故可一時權用。生人平素安閑,豈可以經咒充被,夫經咒既是法寶,自當視同佛身,置於床笫,已是褻瀆,況抱同眠,大小便利,手足不潔,萬不可試。試思袈裟之上,無經無咒,臨穿之前,尚先敬禮,既穿已後,便不入廁,坐時拜時,皆不許壓於身下,以此例彼,知難擅用。

問:這被蓋在亡者身上納之棺中,用之土葬,是否有褻瀆經咒之嫌?又用之於火葬如何?有提議下葬之時蓋在棺上如何?(王平郎)

答:或用火葬,或取提棺上,皆是敬重之意,自無不可。

問:這被的威力如何?出自密宗的何種經典?是何朝代才使用起?(王平郎)

答:一咒有一咒之威力,多咒則不出一經,區區所學譾陋,不能遍舉何經。但知前清一代,甚崇密宗,二品以上大官終後,敕賜用此,民間並不通行,或恐違制招尤耶。至於清前,有無用者,須考掌故之書,有無記載,則不便推想。

問:真言咒語應否力求正音,如心經末之咒語北平人讀北平音,廣州人讀廣州音,相去頗遠,如能集高僧大德釐定正確讀法而以注音符號標出,則後學將有所遵循,未悉此法能行否?應行否?(李蓮階)

答:真言屬於密宗,尤重口傳,如作此事業,必精通梵文,而兼習密者為之,乃其先決條件。其梵音正後,始可再言注音也,若得梵音之人,精通華文,使其自譯,其庶乎不差。

問:蒙山施食不可在桃柳樹下施與使受者怖畏難近,此說有何依據否?(翟孟秋)

答: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注桃,鬼所畏,茢苕帚,所以掃不祥,中國古俗,新歲製桃板,曰桃符,懸門避鬼,荊楚歲時記,玉燭寶典等書,皆載其事。淮南子「羿死於桃棓」,桃棓桃木所製大杖,由之傳載,鬼畏桃木,皆中國習說,此其據也。柳則未之聞,施食灑水,嘗用柳枝,有贊曰「楊枝淨水」云云,或不避柳也。

問:持大悲咒時應作如何觀想?(翟孟秋)

答:凡咒皆有觀想,專修密者作之,各有其師父,不受金剛上師灌頂者,不得而知,但一心誠敬,即有感應。大悲咒十小咒等,久成秘密公開,只要恭誦便佳,不必觀想。

問:佛前供養之茶水表布施,塗香表持戒,花表忍辱,香表精進,燭表智慧,餅果表禪定。此理何在?(何美枝)

答:水性長流普潤,滋生萬物,故表布施。塗香去垢,身心清涼,故表持戒。花開如笑,如無嗔容,故表忍辱,香遭焚壓,其馨愈遠,故表精進。燭燈光明,照除黑暗,故表智慧。餅果食品,道者禪作資糧,故表禪定。

問:夫子曾修密有年,敢問是否有解宿怨冤咒語,若有未拜金剛上師,可否持念?後學怨憎會苦實大重。(李定超)

答:法法平等,一體萬用,各經各咒,皆能解冤。密咒亦多公開者,但能誠心,可不經上師灌頂。若不誠心,雖灌頂而無益,心存結冤,雖誦密咒,冤亦不解。

問:密宗不戒口,仍可吃葷,其理何在?(吳任輝)

答:臺端既未學密,言之亦恐難解。而密宗亦非全不素食,各言各事為佳。

問:昔日釋迦如來運用佛頂神咒力消摩登伽女的愛欲心,令她成精進林,今日之下,何以沒有高僧大德也用神咒力來消眾生的愛欲心,使一般眾生精進道力堅固呢?(周慧德)

答:愛憎二心,乃生相無明之我,非有大精進之功,恐不易斷。密咒加持而消,實須具種種因緣,而後得以成就,非只一咒即銷也,應仔細研經,當知其然。以咒力論,亦是佛之咒力,今雖有持密之高僧大德,而其成就尚未證佛,其咒力自然不能比佛。居士尚是自己精進為是,不必徼幸希望他力。

問:咒語,凡人不知其真義,常讀何益?再此咒語,譯此字音不一致,何取?何從?對於讀咒得益,有無妨礙?(郝傳森)

答:咒語乃密宗之法,其語不專屬梵文,聞六道之語皆有之,故不主翻譯。法重於口授其音,不起分別,此外再結印觀想,三者和合,主誠主一,誠則能感,一則能應也。世界語系複雜,翻譯音不盡同,並不為怪,即今日之中英翻譯,亦是大同小異。必求不至大錯,須通梵文,否則誠心誦之可耳。

問:佛教密宗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及「唵啞吽」外道為什麼利用此咒作為符,為人安宅治病等用。(呂理由)

答:若言密宗,雖佛教徒,而未入壇灌頂受法者,亦多不解所以,況乎外道。大凡習外道者,多係不學昧理之人,彼之舉動,亦不能以理推度。

問:六字大明神咒如受持者,應念何音,念誦時與「末法中一字心咒」合念可否?念時有否手印?(呂理由)

答:第一字原為烏唵之二合,讀如嗡音,今取半音,顯然不對。餘須憑金剛上師之口傳,長短高低轉變,大同小異,學者但依上師口音為對,不依則否。但此六字雖密,等於顯傳。只誠心誦去即妥,凡咒皆結印,未學者則不必。再云一字心咒,應知一字者數種,未曾說名,無從依答,惟一種咒誦畢,再接誦一種,並無不可。

問:後學意欲修密宗「頗瓦」久矣。社長可否設法以竟我願?(李明揚)

答:居士願學密法之頗瓦,此必親授,北部有蒙藏活佛,大溪有屈文六老居士,亦深於密法,為金剛上師,居士可自往求之,當不吝法施也。

問:瑜伽一術,性命雙修,即生能得許多成就,頗能迎合時下一般智識份子‘科學求證’的心理,祈社長儘量設法大力提倡之。(李明揚)

答:佛法即是佛法,本有獨立之精神,不必依傍他學而存在,何必牽扯科學。宇宙間學,凡體系不紊者,皆曰科學,不過於頭上冠以附號以別之而已,豈必物質研究,方名科學。佛法體系尤精,亦是科學,居士但知瑜珈合科學,殊不知禪淨唯識,都不在科學外也。至於台囑提倡瑜珈一節惜敝社同人,於此僅知皮毛,故覺難以為言也,祈諒。

問:請問「變食真言」後半,所有讀本皆切句為「唵,三跋囉,三跋羅吽。」而所有寺院皆讀誦為「唵,三跋囉耶,三跋囉耶吽。」敢煩善智識指示正確的讀法,應該在何處()切句?使末學有所適從為幸?(果空)

答:此非淺學所能答也,因真言一事,屬於密部,音重口傳。古所譯者,亦是譯音不譯義,有五不翻之例也。在中國經冊所載之字,因數千年之變化,音轉變者甚多,此乃「言語」學與「音韻」學之事,未曾學者,恐說一二次,亦不能了然。如南無二字,古音近於「囊沒」之聲,今則轉成「難烏」,今口傳者,南無讀「那摩」,尚與囊沒相近,無口傳者則以「難烏」而讀之。至於句法,更為複雜,梵音本有二合三合四合之字,無師傳者,於二字拼音者,分讀二字,三四拼音者,則以三四音分讀之,皆非本意。然行之已久,各處如何念,仍照如何念,但取誠心,不必求校讐矣。區區曾淺學密,知其如此,舉以奉告,宜仍舊貫不必更張也。

問:每月初一與十五日齋供養佛後,可許將白飯些少送出餵雀鳥嗎?須要念什麼咒方如法?星月菩提珠,菩提樹根珠,種類意義如何?與念佛功德又如何,念珠何類念佛功德最優勝,天臺菩提珠是菩提樹根嗎。(李伍春華)

答:所云齋供,分早時午時之別,從供器中持出少許,應作觀想,即是七粒,再想每粒變七,七又變七,變至無窮,送外佈施,名曰出生。此非為餵雀鳥,乃係佈施餓鬼,其義詳於朝暮二課中,早齋出生誦咒曰,「唵,度利益,莎訶」。午齋出生誦咒曰,「唵,穆帝,莎訶。 」唵讀嗡音,餘照當地音念,念在心而不在珠。

問:大悲心陀羅尼經一部,敬閱之下,始悉本咒功用宏大,讚不能盡。弟子以前每晨除念佛外,即持誦該咒三遍,然只口誦,不知結印及觀想三密有缺其二。而該經中亦無提及印契觀想,今懇請長者大發慈悲指示印契觀想(如不違佛戒範圍,千萬慈悲指教)以消障增慧,而自利利他。(某居士)

答:三密必經金剛上師灌頂傳授為合法,已經公開普傳者,不在此限。大悲咒有普傳之手印,即兩手合掌,右大指扣於左手虎口之間,(大食二指根間)再以左大指加於右大指之上。開始誦咒,誦至中間「婆夜摩那,娑婆訶」。即將左右手二小指放開,以下再念至次句娑婆訶,即將左右手四指放開,如是至一娑婆訶,即放開一對指,放至食指為止。至後「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二中指,左在裡,右在外,一交抱隨豎起,誦「南無阿利耶」二中指再一交如前式,但左在外,右在裡,隨即合掌,二大指仍扣不變。至於觀想,有種子字,各師少有不同,甚為複雜,必不得已,只觀面前一千手觀音即可。總之萬法唯心,要在誠敬,如無師承,往往發生錯誤,不如專持一密穩當。

問:佛母准提陀羅尼經內有印契觀,如無上師灌頂,可以如行持否,密咒一項,須法誦幾遍始有感應。(某居士)

答:准提咒極為普通,有「顯密圓通」一書,記載頗詳。不必有師,即可修法,茲檢一冊敬贈,恐貴處或無流通也。再有奉告者,學宜博,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行宜專,所謂一門深入也。然行分正助二功,必擇一作正,餘者為助,方有重心易成。

問:凡人逝世,為超度亡魂延僧誦經作功德中有放焰口,而盂蘭盆祭時有放蒙山,此兩種是何分別,請老師指示。(何玉貞)

答:所問乃三事,非兩種也。焰口儀規繁重,初意施食雖在餓鬼,然亦供三寶及外道梵眾,為無遮之大會,須修密之比丘為之。蒙山則簡單,只作觀想變食即可不必廣設供養,不論緇素,皆可為之。盂蘭盆限於七月十五自恣日舉行,專供三寶,任何人皆可為之。佛法本圓融,此之事不獨專為超亡,與生者祝禱,皆可用也。

問:放生時要誦何咒並祈明示。(何玉貞)

答:古德原訂有放生儀規,誦持多種,我輩隨緣隨時,自不必拘,然宜為說三皈依。至於誦持,大悲咒往生咒等皆無不可。

問:正坐結大三昧耶印,念……請問正坐,是否一定要雙盤趺坐,端坐椅子上可否?(楊明機)

答:雙盤不能,單盤亦可。現在椅子太小,不能容盤膝之度數,若使腿懸椅外,則不合法。若無方大座,可坐牀上,或鋪棉墊,坐於平地亦可。

問:淨法界真言「唵http://dict.variants.moe.edu.tw/sword/sworda/sa00624/005.jpg 」請問後面兩字要如何發音? 代表什麼?」(楊明機)

答:http://dict.variants.moe.edu.tw/sword/sworda/sa00624/005.jpg與  乃一字,上為中文,下為梵字而已,上唵讀如「翁」音,須引長,下http://dict.variants.moe.edu.tw/sword/sworda/sa00624/005.jpg讀如「攬」音,其字代表清淨白光。按持咒乃屬密宗,應經金剛上師灌頂傳法,口授咒音,指示結印,並學觀想,是為三密,一切方能如法。筆墨講聲音,甚難準確。如無上師,但照字典注音而念亦可,惟在存誠。

問:左手結金剛拳印,誦文殊護身真言唵嚙 二合 彈舌呼之。請問是否不論男女都是僅用左手結手印即可?嚙二合如何發音?「嚙」是否發音為「ㄋㄧㄝ」? 如何發音?何謂「二合」? 代表什麼?如何發音?何謂「彈舌呼之」?(楊明機)

答:修法不論男女,結印有用左者,有用右者,有用雙手者,不能隨便變更。音注二合者,乃二字拼音,合為一音。呼是聲向外出,舌彈乃舌尖彈動,如手指向外彈動之式。此皆應親授,而筆墨描寫,每生誤解。嚙 拼成一音,乃文殊菩薩之種子字,有護身之義。更有聲明,在下非金剛上師,曩不傳授密法,此不過略說大概。如求詳盡,可向北部各密宗大德處,求其傳授,否則存誠誦持,誠能感,感即應。

問:「娑訶」二字有些書上印「娑婆訶」,是否二者均可?(楊明機)

答:娑訶即娑婆訶,娑婆二合連念,即成娑字所讀之音,如經上師授者,必遵所授音念,未經師者,可照通常音念。

問:請問密宗的「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的本文如何?以及梵音念誦如何?茲因想誠心誦持,但苦無資料可尋,懇請賜教?(孫鴻瑞)

答:所言四咒之名,乃心經贊歎般若之喻言,非有此四種咒耳。必執著而言,後文之「揭諦揭諦」至「薩婆訶」四句,即是也。梵音一事,不學密宗者,恐不會念,必求其確,須受口傳,方能正其發音。

問:禪海蠡測二○九頁「論者謂密宗皆為魔外之說,擬托佛教,立言亦嫌過於草率,密宗諸法,誠為納諸魔外之學,熔之一爐,權設普門廣度……。」此事當真?何以諸祖大德,未鑑及此而彼混入佛門耶?(吳明安)

答:禪海蠡測一書,手中所無,所問原文,是否如是,不敢決定。因以第二問為例,內有錯字,故恐此問,未是原文,有疑不答,不知者不答。

問:近來臺北總持精舍印行大悲咒布施,最後比通常的增加了四句─「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竭勝莊嚴娑婆訶,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http://dict.variants.moe.edu.tw/sword/sworda/sa00535/002_1.jpg羯囉悉隸曳娑婆訶,部林(二合)。」─是否如法?(吳明安)

答:咒屬於密,注重師傳,前人譯音,後人依誦,只許承傳,不許解義。區區不解梵文,不知本咒原文若何,無法言其合與不合,縱古徳所譯有漏,而欲增加,似亦非一人之事,此本人之私見也。再咒意不翻,皆屬梵語,而今所增者有「金剛」、「莊嚴」、「聲聞」等華語,因學密太淺,從未之見。

問:密宗之開頂具何法利及作用?學佛定要經此始有所助於了生死者耶?(張豁然)

答:法利二字意未詳,不答。其作用,即使識從頂出,不入六道。然佛法八四、皆了生死,某一法,契某一機,若學佛定修此法,何必八四耶?諸法平等,契者便佳。

問:佛法僧─僧寶是三者代表一體,以佛法而言是最高尊者。依教言比丘不向外道神、天、人禮拜(頂禮)。聽聞密宗,金剛上師傳授無上大法。依目前台灣僅有金剛上師大多現居士像。若比丘,求於灌頂,授無上大法,須向其頂禮嗎?若向金剛上師頂禮(居士像),可不是違反比丘不向神、天、人頂禮教條嗎?(或現密宗本身教條已有變質)(簡鋒岩)

答:密宗之儀,多不同於顯教。顯為三皈,密為四皈,金剛上師為第一,皆先拜師後拜三寶,理為無師不知三寶也。其金剛上師,出家者在家者,皆可充之,其傳法時,必先受其灌頂,否則不傳予法也。至其傳法時,所現係金剛上師像,則無所謂出家在家之別,其儀如是。然其上師,非可自由為之,須有師承,方許為上師也。佛教有顯有密,各有戒規,皆非三言兩語能解,俗云,不讀那家書,不識那家字。不發心學密者,不必多問,學密時,自能親見親知也。

問:密宗須以身、口、意清淨,方能感應。雖西藏蔬菜缺少,不吃素。口不清淨,學以密咒,密祕法,修持,可不是事倍功半嗎?不能達到明心見性,究竟成佛嗎?(簡鋒岩)

答:事倍功半,重點不在顯密之教,而在修持之功。明心見性,並非顯教專尚,密教不尚也。切勿誤會,反招謗法之嫌,倘學密,則向金剛上師質疑,不學則不必誤測也。

問:因閱讀密學不曉咒語之讀音,經臺北市的趙亮杰老居士的介紹於是寫信向您求緣,盼能賜教,不勝感激。茲將不明白之字列舉於下?()(施文塗)

答:密宗之語,皆係梵語,有單音,及二合或四合之別,漢字書彙無之。經上咒字,多係當時當地之傳者,按本地之音,臨時編製之字,如今化學之鋁鎳碘硒氫氧等。且咒字既係晉唐人所翻,晉唐之音,於今日讀法大異,「南無」二字,為普所知者。故學密宗者,皆重口傳,不尚注音,蓋中國各省古今,雖講解同文,而發音卻不同也。凡佛經之咒,而旁加音者,皆不合實際,導人錯路也。至寺廟課誦梵咒,皆由當地之音口傳,依之而誦,雖南北有異,無可如何,惟取誠則應而已。

問:我自壬辰年得中國上海市安喇嘛索南授以金剛經與其他諸咒,刻苦修持,常以諸咒救護眾生,今已年邁要多行普救,當入僧相普行救渡,方免多多食力為因如是,故要尋師割渡,臺中有無喇嘛高僧,為余割渡,因余為密宗,很難尋得上師為我割渡,居士為菩提樹雜誌答問師,故敢修函打擾,但願居士歡喜答復,並介紹上師令我如願照得?(歐陽成)

答:中國密宗也,今日現相,分在蒙藏一帶,建有莊嚴寺廟。住寺法師最高者,名「呼圖克圖」即大喇嘛,俗稱活佛。自唐以後,分紅黃白等多派,入內地傳密者,大都皆是蒙藏喇嘛。只傳咒法,甚少演教。來臺灣者,僅黃教呼圖克圖,並無寺廟,所傳授者,十分之九,多是在家居士,並無剃度出家之制。

(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