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表注講義

雪廬老人講  徐醒民筆錄


 》回目錄 》回明倫首頁 

                                            



第三十八章

經文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講義

    人命在幾間,不明佛理,不知也。若云命在數日間,迷人聞之,必不悅也。然佛以此徵詢一沙門,對曰「數日間」,佛告以未知道,何也?以未知命為何物也。

    草木之生也,必有其根,人命亦爾。人之命根為何,五蘊是也。人若不知五蘊,使其學富五車,猶為不識自我。學佛之人,皆知曰「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然於四大五蘊,不知其詳,不得其用也。苟能知之,於道則知少分矣。然知其名,猶無大用,皆空、非有之義,應當解之,方能入道。果能解之,則可破見思惑之我見。此我見今世孰能破之?不破實未能解也。

    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眼耳鼻舌身,謂之五根,皆是四大假合。受想行識是心,亦是幻妄。是為色心二法。今之科學,惟研色法,而佛學不偏也,以無五根,則心無所使,無受想行識,則五根如木石,是二者缺一皆不起用,必須色心連續不斷,始成為命根。

    命根之色法,新陳代謝,是為細胞生滅,心法,後念生,前念滅,是為念念生滅。此二生滅法,一旦不連續,命根則斷矣。

    佛另問一沙門,對曰 「飯食間」。一飯,短則半小時,長不過一小時,人命比之,可謂促矣。佛猶告此沙門,子未知道。最後一沙門,對以「人命在呼吸間」。此沙門必解生滅之理,故能如是對也。是以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善哉究何所指?當知佛以何因緣出現於世,為眾生求福報乎?非也。一切外道,無不勸善,孔子亦是勸善,行善自得福報。佛現世間,在救眾生之大苦。自庶人以至國之元首,終不免於一死,死不足懼,懼其死後轉生,而欲再得人身,難如高山垂線穿針。如此死死生生,苦其極矣。人有生,則有死,不生則不死,佛即授人以不生不死法,斯為佛教獨特法門。凡夫欲求不生不死,惟有二途可行:一斷見思惑,一求往生極樂。然見思惑,今無一人可斷,實惟念佛往生,可以當生了脫。見思惑,今人何以不斷?以色心連持不斷故也。凡夫迷真逐妄,外造殺盜淫業,內念財色名食睡,皆是害於五蘊。五蘊固能害人,亦能利人,成佛作祖,不皆藉之以修乎?惟宿業重者,為五蘊障之不能修耳。欲去其障,必先去五欲六塵,其中以財色二者,為患最烈。對治之道,在悟無常無我,設有受贈二十座銀行,或世間最美之女,然限其受已即死,尚能樂受之乎?是以知死,自可助道。印光祖師,在其淨室,惟大書一死字,即是警人,命在呼吸間。患生死者,可不以道是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