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全集【論語點睛】    回學海無盡藏

 

論語點睛補註下

                                           古吳蕅益道人智旭述
                          陽復子江謙補註

【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先進的確有野人氣象,後進的確是君子氣象。但君子的確不如野人。故評論須如此,用之須如彼。

補註禮與其奢也甯儉。樂與其蕩也激也甯和而平。禮樂唯心所生。亦即正心之具也。心正而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矣。今禮儉樂和。無如佛制。昔宋程子觀於叢林僧制。曰﹕三代威儀在是矣。誠篤論也。如能用之天下。則世界文明有日矣。(儉樸和平之禮樂。野人與能焉。孔子從先進,欲禮樂之普及於野人也。)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陳旻昭曰﹕夫子尋常不喜言語,故或云文莫吾猶人也,或云焉用佞,或云予欲無言。乃教人,何以仍立言語一科耶?蓋空言,則非聖人所取。而有益之言,可裨於世道,可發明至理者,則又不可廢也。聖門第一能言,莫若宰我。於井有仁章,及三年喪章,見之。第二能言,莫若子貢。於足食足兵章,見之。皆有關于世道人心之甚者也。

補註德行以修己。政事以安人。言語以為法於天下。文學以流傳於後世。聖門具此四科。而木鐸之全體大用全矣。四者兼之。則,孔子也。四科皆德行所攝。故顏淵稱具體而微。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人問王陽明曰﹕聖人果以相助,望門弟子否?陽明曰﹕亦是實話。此道本無窮盡。問難愈多,則精微愈顯。聖人之言,本是周遍。但有問難的人胸中窒礙。聖人被他一難,發揮得愈加精神。若顏子胸中瞭然,如何得問難。故聖人亦寂然不動,無所發揮。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從他格親苦心處表出。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說了又說,深顯曾子子思,不能傳得出世道脈。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為之椁。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顏路祇是一個流俗知見,如何做得回的父親。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補註此當與子畏於匡顏淵後章合看。可見聖賢相與之心。如空合空。融洽無間。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朝聞夕死,夫復何憾。祇是借此以顯道脈失傳,杜後儒之冒認源流耳。若作孔子真如此哭,則獃矣。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卓吾云﹕不是推乾係。方外史曰﹕孔子待回,厚到底。後之欲厚其子弟者,思之。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看得死生是兩橛,所以認定人鬼亦是兩事。孔子了知十法界不出一心,生死那有二致。正是深答子路處。程子之言,頗得之。

補註知本性無生無死。然後知生知死。知本性非人非鬼。然後能事人事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人鬼皆當願其成佛。此事人事鬼之大道也。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卓吾云﹕勸魯人也,非讚閔子也。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收之,則升堂。揀之,則門外。可參。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卓吾云﹕然則師愈,子貢卻呈自己供狀。過猶不及,夫子亦下子貢鉗錘。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卓吾云﹕攻求,正所以攻季氏。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卓吾云﹕識得病,便是藥。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凡夫受命所縛,賢人能不受命。惟聖人真學問,則知命,而不必轉命。是故有志為聖人者,只須俟命。今直以屢空二字,傳顏子之神,作子貢之藥。子貢一生,吃了億則屢中之虧,便不受命。而貨不覺其自殖矣。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此須四句料揀。一踐跡而入室,君子也。二不踐跡而入室,聖人也。三不踐跡而不入室,善人也。四踐跡不入室,有恆也。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不但教人勘他,亦是要人自勘。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卓吾云﹕赤原不問由求,還問赤耳。方外史曰﹕答由求即是答赤。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卓吾云﹕吾以汝為死,驚喜之辭。子在,回何敢死?誰人說得出。方外史曰﹕悟此,方知聖人不必慟哭。又知聖人必須慟哭。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字字鈇鉞,足使子然喪魄。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夫子元不責子羔不讀書,子路那得知之。

補註惡夫佞者,謂惡夫讀書而不能教民人安社稷者也。能言而不能行,故謂之佞。此章當與左傳鄭子皮欲使尹何為邑章合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聖賢心事,雖隱居求志,而未嘗置天下於度外。雖遑遑汲汲,而未嘗橫經濟於胸中。識得此意,方知禹稷顏子,易地皆然。奈四子各見一邊,終不能知孔子行處。故因此侍坐,巧用鉗錘。以曾點之病,為三子之藥。又以三子之病,為曾點之藥也。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夫子哂之。

子路說的句句不虛,又且高興熱鬧。所以夫子為之撫掌大笑。袁了凡曰﹕禮云,笑不至矧。矧,與哂同,露齦大笑也。居喪,則笑不至矧。今言志時,聞此暢談。何妨大笑。若註云微笑,則成尖酸氣象矣。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鏗爾者,舍瑟之聲。此非與點,乃借點以化三子之執情耳。

補註先言鼓瑟。次言希。次言鏗爾。次言舍瑟。而後言作。寫出曾點從容不迫氣象。希是瑟聲漸淡。鏗爾是絃外餘音。舍瑟是安置得所。作是答問之禮。春是生機盎然。冠者童子。是作聖之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內外清淨。是養正之道。政化及於一時。教澤流於萬世。政教不可偏廢。故孔子嘆曰﹕吾與點。而亦兼贊由、求、赤、之能為邦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不哂其為國之事。特哂其不讓之言耳。既說為國,又說非邦也與。正是與三子,以補點之虛證。一直皆夫子之言,不是一問一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