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全集【論語點睛】    回學海無盡藏

 

論語點睛補註下

                                           古吳蕅益道人智旭述
                          陽復子江謙補註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異世者,卻知其仁。同時者,卻云不知其仁。孔子於仁字,何等認得清楚。豈似子路子貢子張武伯等,隔牆猜謎乎。
卓吾曰﹕千古隻眼。

方外史曰﹕若據後儒見識,則微子之去,箕子之陳洪範於武王,安得與比乾同論。嗚呼!仁理之不明也久矣。

補註為仁而去。為仁而奴。為仁而死。故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卓吾曰﹕有見有守。方外史曰﹕惟見,得真,故守得定。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又是聖人一個知己。趨而闢之,尤有禪機。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好贊詞)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哉。耰而不輟。(闢人之士,錯看孔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可見不是闢人之士。)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菩薩心腸,木鐸職分。)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問得滿撞)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答得清楚)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露出馬腳,惹出是非。)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趙州勘婆子。)至則行矣。(勘破了也。)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此數句,絕不似子路之言。想是夫子教他的。幸得丈人不在。不然卻被丈人勘破。

補註長沮桀溺丈人之勤四體。分五榖。自是古時學者本色。兩漢學風尚如此也。孔子欲進以大乘救世之學。故不許其闢世。然高於後世科舉學校所養成之游民萬萬矣。今之學者。當法長沮桀溺丈人之生計自立。而更進求大乘救世之學。則真孔子徒也。讀樊遲請學稼章。亦當知此意。若戰國時許行君民並耕而食之說。則窒礙難通矣。兩漢諸帝。尚躬耕籍田。以供宗廟祭祀。而令郡國各舉孝弟力田之士。以為鄉里表率。此則良法美意可施行也。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異于是,謂異於不降不辱,異於降志辱身,異於隱居放言也。非謂異於逸民也。以無可無不可。而附於逸民之科,又是木鐸一個註腳。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悽愴之景,萬古墮淚。亦可助發苦空無常觀門。

補註此周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之實錄也。古者百官各專其學。各世其官。賴有世祿以養之也。周東遷後。王政不行於諸侯。所入不足以養官。而散在四方。百官之學。遂變為百家之學。而古學漸衰矣。讀班固藝文志。可知其大略也。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補註此言居上要寬。寬則得眾。無求備於一人。是教凡有國者。造就人才之準則。求備於一人。可使天下無一人。不求備於一人。而人才不可勝用矣。後世科舉學校。皆以求備一人之法。使天下英才。不能成材。不能成德。而國家之根本傷矣。可嘆也夫。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補註八士而出於一家兄弟。又兩兩雙生。可想周士之多。文武周公德化之盛也。楊慎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伯達伯適一韻也。仲突仲忽一韻也。叔夜叔夏一韻也。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周人尚文。於命子之名。亦緻密不苟如此。說見顧亭林音學五書之唐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