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街寄漚軒廿一載

    正氣街九號,是雪公在臺中居住了二十一年(一九六五∼一九八六)的寓所。雪公為之取名為「寄漚軒」。
    陋室的主人,有著詩人豐沛的情感,更有俠客壯烈的膽識,仁人君子的操守,以及菩薩的智慧與悲腸。
    不論陰晴寒暑,總有許多人來此叩門,為心中的障礙與煩惱,尋求排解的門路。
    良師亦擇地而居,正氣的光芒,永遠堅定地閃爍在主人藍灰色的眸子裡。
    他靜靜地聽你訴說心中的苦難,緩緩地告訴你世間的無常。他的眼神,他的話語,他的態度,就像一股清流,直貫你的心田,滌蕩你的胸臆。

    

   雪公居家作息十分規律,物有定位,食有定量,惜福儉約之間不失體面。蔬食飲水,一盞清茶在手,即覺:「萬分享受,太過矣!」

  

  

    (臺中蓮社論語講習班學生前來寄漚軒拜見雪公)

    寄漚軒的佛堂,只有一.七五坪。是雪公早晚作功課的地方。雪公來臺後,專弘淨土念佛法門,雪公說:「我們薄地凡夫,能以當生成就,這種便宜無處找了,大家要真正勤修身、口、意三業,並以信、願、持名,力行念佛法門。」

    

   客廳只有三.八八坪,是雪公會客,接見蓮友弟子,也是藏書及用餐的地方。

   

    雪公有「吾廬」詩:
   
獨坐青氈四壁書。三千世界乃吾廬。
    偶爾無心嘗矯首。不知何處是鄰居。

    雪公臥室也只有三.八八坪,寄漚軒的一床、一桌、一椅就是老人家起居的天地。

   

   

    (侍者鄭勝陽居士在臥室小心翼翼為雪公剃髮)

    民國七十四年臺中佛誕節遊行,雪公,佇立街頭,頻頻向蓮友致意。雪公,身為大學教授,滿腹經綸,北人南相,長衫飄逸,矍鑠有神,耳清目明,聲若洪鐘,走入人群,教導眾生。讓學問與生活密切結合,身體力行書本與文字上的美德。

      

    言教所至,身教先之的雪公,人譽是戴髮的高僧。雪公則常告誡學生:「男女之間,要力避譏嫌,以防非止亂。吾若有一絲不端,這襲戒衣,就上不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