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間氣任優遊


   雪公往生前二年,還應國學啟蒙班老師們的邀約,上杉林溪放生郊遊。
   雪公鼓勵學生要多接近山林之間氣,並勉勵大家一面當學生一面當老師。

   

    (師生和樂圖)

   

   (雪公掬起杉林溪的一撮水草向岸邊的學生致意)

   

    (雪公逗弄小童)

    雪公題「蘆花峪攝影」:
   
蘆花如雪亦如緜,回首鄉關禮昔賢。
    憐我把看無限意,馳魂不獨入齊煙。

    (七十四年雪公攝於東勢林場)

    鯉魚潭泛舟誌感:
   
知交今昔兩相參,茶鼎鑪香列草庵。
    移席牽舟爭作主,鯉潭深許幾桃潭。

    (七十四年攝於南投鯉魚潭畔)

    雪公「懷恩」詩:
   
老去逢春怯,檐前樹又高。
    多恩報不盡,萬事欲何勞。
    秉燭檢青史,臨風看寶刀。
    省身餘愧怍,未肯隱蓬蒿。

    (七十四年雪公攝於谷關龍谷瀑布前)

    廬山攜友賞梅詩:
   
尋香待月踏蒼苔,除卻詩家不種梅。
    何日能移千萬樹,舟車回到歷山栽。

     

   (七十四年底廬山賞梅與侍者鄭勝陽居士合影)

     雪公書桌上的文房四寶,是雪公讀書寫字不可或缺之物。三十多年來,濡墨揮毫,雪公的悲心宏願,一點、一捺、一字、一句,均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思。
    雪公以詩明志,一部詩集,是生活日記,更是老人對國事、天下事的關心。
    又雪公自來台灣,近四十年中,長期利用晚上,為蓮友講經,為學生講授國學。見書中及講表上一整片燦然的朱墨,正是雪公為眾生嘔心瀝血的寫照啊!

    (雪公的文房四寶)

    (雪廬詩集)

    (論語集釋及華嚴經講表批注)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雪公說:「眾生的功德錢,不可任意花費,一分錢要當二分用。同時買磚的錢不買瓦,買瓦的錢不買磚。這個中是有因果要酬償的」。而講經之地,是清淨道場,凡雪公宣講佛經的道場,常年立有告示牌:「講經之地,例禁募捐」。一旦社會發生災變,政府呼籲民眾參與救災,反面是「響應救濟災難代收樂捐」,而代收款項,都要公佈徵信,以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