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傷口

      二零零八年初在臺灣,是個酷寒的冬天。一波波的寒流,帶來陰霾與苦雨。人人縮頸抱胸,不敢出門。海中的魚,凍死無數,菜農的菜園,更是傷殘累累,心血付諸流水。在中國大陸,則造成諸多省分,五十年來最大的雪災。春節返鄉人潮,塞爆了車站、機場等地。因之傷亡人數,及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在去年世界氣象組織的科學家,便曾預測「二零零七年開始,極端氣候事件將十分活躍。」極端氣候,包括異常的洪水、熱浪、風暴與冷鋒。
    千百年來,我們都認為大地春、夏、秋、冬的運轉,二十四節氣的更替,那麼地理所當然。《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的運行,四時的更替,萬物的生養變滅,有其恆常持久的道理與規律。周而復始,勁健周全,正要士君子取法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更是很多人每天的祈求。
    然而全球暖化的效應,風不調、雨不順的現象,正漫天蓋地來襲。冬季暴風雪,不只在亞洲,在美國中部各州,大雪加上冰風暴,惡劣的天候,造成居民生活大亂。去年從東南歐的熱浪、斯里蘭卡的土石流、蘇丹的洪水、澳洲森林大火到北冰洋與南極大陸的冰層溶解。全球各地,不斷地傳出災情。異常的氣候,是大地的反撲。
    天地亂了腳步,是因為人們不斷地戕害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濫墾濫伐,就像給大地截肢,土石流是大地的鮮血,人類手握刀鋸,洋洋自稱「人定勝天」,沒想到,卻倒臥在大地的血泊中。這能怨天嗎?因果總是要酬償的。
    要期待風調雨順,就要先修補天地的傷口。大地千萬年來的休養生息,就像先人累世的積蓄,我們豈能如敗家子一般,在一夕間揮霍一空?世界公議的《京都議定書》其中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機制,我們不但要認識,而且要實踐!當貪婪的心止息下來,對天對地,不再需索無度時,天地自是一片和諧、平衡的生態,才是最清淨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