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婆媳相處  智展 


 

婆媳之間的相處,歷來是家庭課題中相當受到重視的一環。婆媳關係若緊張,乃至出現裂痕,「父子」、「夫婦」二倫也將連帶受到波及,對於家庭能否美滿和諧,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在家佛弟子欲敦倫盡分,於此亦不能不講求。

 

  印祖注重「敦倫盡分」的由來

 

淨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在〈復屈文六居士書二〉中說:「光初出家至一居士家,其家俱信佛,其婆媳二人,兒女三四個,各供一佛。供佛之棹,係一長棹,媳燒香供水撣灰,只在己佛前,婆之佛棹灰也不撣。光見之心痛,以為此種人,未聞善知識教訓,致以身謗法。此光注重於敦倫盡分之來由也。」

由印祖的這段親身經歷可知,佛弟子雖聞佛法,懂得燒香供佛,但若將家中的長輩視如寇讎,冷面相待,形同陌路,將「慈悲」置之度外,等於以行動毀謗佛法,其實與未學佛並無不同。

這個婆媳相處的負面案例,成了往後印祖極力提倡「敦倫盡分」的因緣,在祖師眼裡,若對家中長輩無法孝敬,對佛菩薩的恭敬自然不誠,無法獲得實益。因此,在家人欲求無上佛道,仍須從基本面開始做起。

 

  婆婆要寬恕 媳婦要忍讓

 

陳海量老居士在《建設佛化家庭》中,對於婆媳相處之道有不少著墨。他說:「有許多做婆婆的,以為自己的女兒總是好的,媳婦不是我所生,總是不好的。存著這種錯誤見解,婆媳間就生起一層隔膜了。由隔膜而發生誤會,由小事而起爭執,從此家庭不和,於是『詬誶(責罵、口角)日聞』。婆婆待媳婦,要和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媳婦有不週到的地方,要退一步的想:『年輕人總有點不懂事的』。這樣處處原諒她,自然你親我愛了。」這是身為「婆婆」者應學習的長者風範。

至於為人媳婦應如何掌握侍奉婆婆的原則?陳老居士說:「做媳婦的應該儘可能的把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合理的修改得適合婆婆的意,以期得到婆婆的歡心。最要緊的,便是應該易地設想:『我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將來有一個媳婦不稱自己的心意,我將會覺得怎樣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親,當然要和自己的母親一般,要盡心奉侍。」

凡事都要切合婆婆的心意,為人媳婦者似乎頗為委屈,但轉念一想:「在外當志工服務他人都甘之如飴了,對家中的長輩為何錙銖必較呢?」能忍讓順從,自然海闊天空,彼此相安。

 

  佛對玉耶女的開示

 

婆媳之間的相處,晚輩有時很難(也不便)要求長輩改變心態,這時為人媳者只能自我要求,才能避免嫌隙的發生。在《佛說玉耶女經》中,佛陀曾向玉耶女開示侍奉公婆的「五善三惡」,為人媳者不可不知:「佛告玉耶言:『一者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向口,先進姑嫜(公婆)夫主。二者看視家物,莫令漏失。三者慎其口語,忍辱少瞋。四者矜莊誡慎,恆恐不及。五者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親族歡喜,為人所譽。是為五善。何者三惡?一者未冥早眠,日出不起,夫主訶瞋,反見嫌罵。二者好食自噉,惡食便與姑嫜夫主,姦色欺詐,妖邪萬端。三者不念生活,遊冶世間,道他好醜,求人長短,鬥亂口舌,親族憎嫉,為人所賤。是為三惡。」

當新嫁娘走入一個新家庭,夫家的家人總是有所期待,為人媳婦的生活自然不能與單身時期相提並論。不管生活瑣事乃至言行舉止,若能謹守本分、以德自持,公婆自然無可挑剔,家庭氣氛就能和樂融洽。反之,若我行我素,對於為人媳的本分毫無自覺,乃至惡意將夫家內的大小事對人宣揚,自然無法贏得公婆的信任,婆媳關係呈現敵對,便為家庭問題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了。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敬長輩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種福田。古德說:「無常世事莫爭齊,好勸翁姑學菩提,栽得蓮花多一品,志同道合往生西。」若能忍讓自持,以德行感化公婆學佛,一起發願求生西方,便能轉婆媳關係為道友情誼,這樣一來,家庭就不再是「婆媳過招」的戰場,而是法喜充滿的蓮池海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