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不妄語  智展 


 

「不妄語」為五戒之一,簡言之,即不說不實之言。但在《大智度論》中,對於妄語有更廣義的解釋:「四種口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妄語最重故;復次,但說妄語,已攝三事。」亦即妄語亦含攝兩舌(言語反覆,掉弄是非)、惡口(罵詈惱人之言)、綺語(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因此,欲將不妄語戒持守清淨,等於不能違犯佛家所謂口的四種惡業,在今日這個傳播媒體發達,講求言論大鳴大放的時代,要如實踐履是相當不容易的。正因造口業的惡習在現實環境中有「氾濫成災」的趨勢,因此,學佛人的身心欲脫塵離垢,便應在「不妄語」戒上自覺與用心。

 

  一切惡事,虛妄為本

 

或謂:「妄語與殺生、偷盜、邪淫相比,造惡的情節似較輕微,有必要如此大力禁絕嗎?」佛在《涅槃經》上說:「一切惡事,虛妄為本。」若妄語而不察,乃至積累成習,便易生惡心,惡心一生,便易造惡業,造作惡業,則必墮惡道,如此便與鬼道同流,而和佛道天淵相隔了。

在《四十二章經》中,佛亦以口四種惡業為「不順聖道」,若吾人輕忽口業,以惡小而為之,就等同背離佛菩薩的覺悟解脫之道,其害處之大是超乎想像的。正因妄語害人不淺,故不僅佛家制戒禁絕,學者亦在自身修養上提撕、警策。

清人唐翼修云:「先賢云:『半句虛言,折盡平生之福。』釋氏云說謊為第一罪過。嘗見虛偽之人,從幼稚時,即喜謊言。及其長也,隨念所起,造為虛假之論。空中樓閣,雖無意害人,而適逢其害者多矣,安得非罪過之大乎。尤可惡者,其炫耀己之才能學行也,則增一為十。矜誇粉飾,以為人可欺也。不知人皆厭聽也,徒增己之醜耳。」(〈人生必讀書〉)半句妄語,就能折盡一生的福氣。如果從小就養成妄語的習慣,長大就會不自覺地編造虛假的言論,而聽信妄語而牽連受害的人之多,是無法想像的,其罪過之大也就可知了。

妄語成習,日久之後,旁人是看在眼裡的,如果還不知自己已經成為大眾嫌惡的人,還在那裡洋洋得意地搬弄醜態,就真的太不知反省、檢點了。

 

  切戒大妄語

 

在妄語之中,佛家有所謂「大妄語」,即「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沒有斷惑證果,卻對外宣稱自己是證得果位的聖人,此乃學佛人務須禁戒者。《楞嚴經》云,若大妄語,「是一顛迦(即斷善根人),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以貪名圖利之心對人誑稱自己斷惑證果,是斷滅成佛善種的行為,此種人將永沉三惡道中,與覺悟解脫的佛道絕緣。

佛於《楞嚴經》中云:「我滅度後,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之於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在佛滅度之後,若有菩薩、羅漢在末法時代現種種身度化眾生,絕不會自曝身分,說自己是菩薩、羅漢再來,除非臨終之時或命終之後以婉轉方式透露,絕不會於在世時公然對外妖言惑眾。此可作為吾人勘驗正法或妖言、善知識或惡知識的依據。

此外,印光大師亦以說食數寶、不務實修的佛徒為大妄語人,此亦值得吾人善自省察:「今之學者,每每專說假話,不修實行。意擬沽名邀譽,以求體面,並非真實自省寡過,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棄』,名『大妄語』,名『不知慚愧』。若非此等,則為聖賢之徒。若帶此氣,則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直心直行,方與佛合。」(《印光法師文鈔正編.復高邵麟居士書三》)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但行為舉止卻背道而馳,這就是自欺欺人,也是一種大妄語,是志於佛道者應極力避免的,唯有說一分、行一分,才能得真實利益,也才與佛道相應。

 

  以至誠心為本

 

宋人呂本中在《童蒙訓》中,曾記載時任「待制」(皇帝侍從顧問)的劉器之對他說過的一段話:「少時就洛中,師事司馬公,從之者二年。臨別,問公所以為學之道?公曰:『本於至誠。』器之因效顏子之問孔子,曰:『請問其目。』公曰:『從不妄語始。』器之自此專守此言,不敢失墜。」劉器之在年少時,曾拜司馬光為師,於其門下修學兩年。學成臨別之際,他向老師請教為學之道,老師說:「以至誠心為本」。劉器之進一步仿效顏淵問仁於孔子,向老師請問實行的要領,老師說:「從不妄語做起」。劉器之從此以後便以此為座右銘,謹慎持守,不敢稍有輕忽、懈怠。

學世間學問,尚且要從不妄語做起,不自欺欺人,以至誠心達到實學之境。修學出世間的佛法,更應擯除虛妄、矯偽的言行,踏實地在解行二門上精進用功,道業方有可成之期。此與印祖所謂「直心直行,方與佛合」,正可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