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鏡書磨:私塾讀經──辜鴻銘的經驗 ●養光
回目錄  ↺回明倫叢書  ↺回明倫月刊

辜鴻銘精通九國的語言文化,國學造詣極深,是一位學貫中西、文理兼通的學者,又是近代將中國文化傳入西方的先驅人物。

辜鴻銘的先祖僑居馬來西亞,十歲時隨著義父英國人布朗回到蘇格蘭,被送到一所著名的中學,受嚴格的英國文學訓練。課餘時間,布朗親自教辜鴻銘學習德文。布朗的教法像是中國的私塾,他要求辜鴻銘隨他一起背誦歌德的長詩《浮士德》。布朗告訴辜鴻銘:「在西方有神人,卻極少有聖人。神人生而知之,聖人學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聖,毛奇是武聖。要想把德文學好,就必須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只背不講

辜鴻銘很想知道《浮士德》書裡的意思,但布朗堅持不肯講解,他說:「只求你記得熟,並不求你聽得懂。聽懂再背,心就亂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時我再講給你聽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鴻銘便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來。

第二年,布朗才開始給辜鴻銘講解《浮士德》。他認為越是晚講,瞭解就越深,因為經典名作不同於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夠一聽就懂。在講解的期間,辜鴻銘並沒有停頓對《浮士德》的背誦。

學完《浮士德》,辜鴻銘開始學「莎士比亞」的戲劇。布朗為辜鴻銘定下了半月學一部戲劇的計劃。八個月之後,見辜鴻銘記誦領會奇快,計劃又改為半月學三部。這樣大約不到一年,辜鴻銘已經把「莎士比亞」的三十七部戲劇都記熟了。

求熟不求快

但辜鴻銘只學了詩和戲劇,還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要辜鴻銘讀歷史名著《法國革命》。辜鴻銘讀了三天,就哭了起來。布朗問:「怎樣了?」辜鴻銘答說:「散文不如戲劇好背。」布朗再問辜鴻銘背誦的進度,發現他每天讀三頁,心裡很了然的告訴他:「你每天讀得太多了。背誦散文作品,每天半頁到一頁就夠多了。背誦散文同樣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則等於沒學。」

辜鴻銘接著進入愛丁堡大學,專修英國文學,兼修拉丁文、希臘文、數學等科目。他立志遍讀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典藏希臘、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剛開始時,讀多少頁便背誦多少頁,還沒覺得有多麼困難;後來隨著閱讀量的逐漸增大,漸漸感到吃不消了。他還是一直堅持,一定要一路背誦下去。辜鴻銘晚年回憶說:「說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條機器線,一拉開到頭。」後來,不僅希臘、拉丁文,像法、俄、意各國的語言、文學,辜鴻銘也能一學就會,觸類旁通。二十歲的他便順利獲得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堅持困而學之

他晚年曾對人說:「其實我讀書時主要的還是堅持『困而學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難掌握學習藝術,達到『不亦悅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見我學習得多,學習得快,他們不知道我是用眼淚換來的!有些人認為記憶好壞是天生的,不錯,人的記憶力確實有優劣之分,但是認為記憶力不能增加是錯誤的。人心愈用而愈靈!」辜鴻銘想起讀書時的往事,不禁慨嘆道:「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後來辜鴻銘到巴黎大學深造,他每天都抽一點時間教女房東學希臘文。剛開始教她學希臘文字母時,辜鴻銘就教她背誦幾句《伊利亞特》。女房東笑著說:「你的教法真新鮮,沒聽說過。」於是,辜鴻銘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誦《浮士德》和莎翁戲劇的經過講給她聽。她說:「好,我這樣學下去。」辜鴻銘說:「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兩本,擋都擋不住。」

背熟一家名著

辜鴻銘曾對清朝直隸布政使凌福彭說:「學英文最好像英國人教孩子一樣的學,他們從小都學會背誦兒歌,稍大一點就教背詩背《聖經》,像中國人教孩子背四書五經一樣。」辜鴻銘後來在北京大學教英文詩,有學生請教他如何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說:「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他曾說:「今人讀英文十年,開目僅能閱報,伸紙僅能修函,皆由幼年讀一貓一狗之式教科書,是以終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張「中國私塾教授法,以開蒙未久,即讀四書五經,尤須背誦如流水也。」

他教人記憶的方法,初步為「感動」,第二步為「保留」,最終為「回憶」。當他花甲之年,有人親耳聽過他背誦彌爾頓六千一百多行的無韻長詩《失樂園》,居然一字沒錯!

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

布朗對辜鴻銘的寄望極高,曾告訴他:「我若有你的聰明,甘願作一個學者,拯救人類;不作一個百萬富翁,造福自己。讓我告訴你,現在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想侵略中國,但是歐洲各國和美國的學者卻都想學習中國。我希望你能夠學通中西,就是為了教你擔起強化中國,教化歐美的重任,能夠給人類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讓人能過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一八八五年,辜鴻銘回到中國,受到晚清重臣張之洞的賞識,聘為幕僚,專責辦理洋務。辜鴻銘捨棄了先前的歐化的生活,留起辮子穿著長袍馬褂,不遺餘力地頌揚中華文化。他看到西方漢學家翻譯的中國經典大多不堪卒讀,許多外國人誤以為孔子是個好說大話、平凡、陳腐的三家村老學究。辜鴻銘以他典雅的英文,窮畢生之力翻譯中國經典,一心要把中華文化推向全世界。他深信孔子說的:「君子篤恭而天下平。」唯有通過自尊和正直誠實的生活,贏得一種道德力量,才可以改革世界的亂象。

後記:本文根據〈辜鴻銘的西文學習法〉、〈解讀辜鴻銘〉兩篇文章撰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