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演萬遍神理現,孔子學習一曲《文王操》,必「得其曲、得其數、得其志、得其人」而後已。欣賞一首古典樂曲,行家建議「要聽上二十五遍」方能領略一二。《昆曲》,人稱百戲之祖,如一株幽蘭,藝術價值極高,今人吳新雷《曲社行話》記載學《昆曲》,也要拍曲百遍。吳氏說:
由於《昆曲》具有一字數腔,一腔數轉的特點,所以開始學唱時必須掌握它的節拍和速度,或一板三眼(相當於4/4拍),或一板一眼(相當於2/4拍),要求分毫不差。教學的方式是曲師坐在作臺之首,學生圍坐臺邊,彼此都以右手掌拍桌起板,三個手指分別點眼。業餘的和專業的習曲都是一樣的方法。
周傳瑛《昆劇生涯六十年》云:「先生教學生唱曲,一邊唱,一邊用手拍板眼,叫做拍作臺;學生則叫做學拍板或拍曲。先生對學生要求嚴得很,大家坐在長凳上,頭頸筆挺,直腰挺胸,小腹收緊,兩腿放平。『拍曲是不上笛的,只是徒唱、乾唱,一定要唱得滿腔滿調,不可偷音。』教習一曲,往往是拍上一百遍,要求節奏無誤,純熟而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