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鏡書磨:素讀──七田真的教育經驗(上) ●養光
回目錄  ↺回明倫叢書  ↺回明倫月刊

七田真(Makoto Shichida),日本教育學家,一九二九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二零零九年過世,享年七十九歲。他是美國紐波特大學(Newport University)日本分校教育學部教授,倡導實踐右腦教育,長達四十年。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自一九七八年成立以來,在日本已建立四百多家,實行七田真式教育的幼稚園,學生總數二萬名。

七田真撰寫的《零至六歲育兒法》,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可信的育兒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影響二十世紀人類思想進程的十本書之一。書中有許多見地,可作讀誦經典的參考,茲援引摘錄於下。

求學就是反復學習

猶太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夢想的下一代。猶太人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到了五歲時就要記住全部《舊約》。猶太語中「學習」一詞的說法是「密什那(Mishnah)」,意思是反復學習。

日本江戶時代的「寺小屋」(即私塾)也教孩子們「素讀」《論語》。法國的小學,讓低年級學生背誦民族性文學作品《塞根先生的羊》和《最後一課》,讓高年級學生背誦難度更高的莫泊桑的作品。德國的好母親會讓孩子背誦五十個左右的故事。

照著字面素讀

七田真在一次宴會,遇到了日本創業家井深大先生,向他請教「使腦子變聰明的方法」,他回答說:「就是要大量的死記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讀』──不求理解含義、只照著字面朗讀漢籍。二次大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十個人,他們全都作過這種『素讀』練習。如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從三歲就開始接受這種訓練了。那時候他學習的有《論語》、《孟子》等,除了《老子》、《莊子》不教,因為不適合兒童學習。但是少年時代的湯川自己把《老子》、《莊子》也讀了,覺得很有意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量子力學』出現時,他一下子就理解了,而其他人卻不理解的原因,就是因為讀了《老子》、《莊子》。」

素讀是日本明治以前的教育方法之一,教孩子按照字面來讀四書五經,並不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明治時期的偉人們多數都是從四五歲就開始習讀四書五經。如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小說評論翻譯家森鷗外,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等人即是如此。那時候他們不學習意思和解釋,只是反復地讀,最終全部背誦下來。

得力於四書素讀

被梁啟超稱為「維新之大儒」的中村正直,他在《東京學士院雜誌》發表過三篇論文,其中一篇題為《四書『素讀』論》。在這篇論文中,他首先講述了自己從幼兒時期開始接受的「素讀」教育。三歲時他學習「素讀」,從《大學》開始,讀了《中庸》、《論語》和《孟子》。讀完四書後又讀五經,還開始學習唐詩選。

中村正直還寫道,自己三十五歲時去英國倫敦留學,因為一直練習「素讀」的緣故,記起英語來特別輕鬆。那時候正直每天早晨五點起床,朗讀背誦唐宋八家文、《左傳》和《史記》等。明治維新以後,隨著西洋音樂開始流行,漢字「素讀」幾乎完全被遺忘,學生們只讀羼雜著「假名」的課本,學習變成以意義理解為主,這真讓人遺憾。(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