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人之德
魏孝文帝。性寬慈。進食者曾以熱羹覆帝手。又曾於食中得蟲穢物。並笑而恕之。宦者讒帝於太后。太后杖帝數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後。亦不以介意。(帝紀)
北魏孝文帝鮮卑族人,本姓拓拔氏,名宏,後來改姓「元」氏。即位後,大興文治,平均民田,編制戶籍,修明堂(帝王諸侯舉行大典之堂),建靈台(觀察天文氣象之台),設立太學,行祭祀天地之禮,舉辦養老籍田制度。憎厭北方民族風俗鄙陋,於是遷都洛陽,希望變更胡人舊風俗,而改用華夏禮儀,因而禁止穿胡衣說胡語,在位廿九年去世,廟號高祖,為北魏史上第一位賢德君主。 魏孝文帝自幼至孝,性情寬宏,心地仁慈。有一次侍者進奉飲食,將熱燙的羹湯,傾覆燙傷到孝文帝的手,帝毫不介意。又有一次侍者送來的食物中,發現有小蟲及污穢髒物,孝文帝只是一笑了之,也不加追究責備。 曾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讒言誣說孝文帝的壞話,太后發怒,不分皂白,責打孝文帝數十杖,孝文帝默然承受,並不申辯,事過便了,不介於懷。 到了太后去世後,孝文帝即位,對往日進讒誣告的宦官,不但不報復懲責,而且一視同仁對待。氣度豪爽,胸襟豁達。確是一位賢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