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純賢相
李泌。為相。帝曰。誰與卿有恩。朕能報之。泌曰。曩為元載所疾。謫江西。路嗣恭與善。臣常畏之。會其子應並驅。馬齧其脛。臣惶恐不自安。應閟不言。勉起見父。臣常媿其長者。思有以報。即日加應檢校屯田郎中。宣歙觀察使。帝嘗言。人謂盧杞姦邪。朕殊不覺。泌曰。此杞之所以為姦邪也。倘陛下覺之。豈有建中之亂乎。上曰。建中之亂。術士預請城奉天。此蓋天命。非杞所致。泌曰。天命人皆可言。惟君相不可言。蓋君相所以造命也。(李泌傳。及通鑑紀事本末。)
李泌唐朝京兆(今陝西長安)人,字長源,幼年時就以文才敏捷著名,當時的人都稱他為神童。長大以後,博學多聞,通達經史,精研易象,善長作文作詩,又愛好修學仙家之道。肅宗時,參與謀劃議定國事,深受親信器重,後因被李輔國所忌,而隱居深山。代宗時,徵召授官為秘書監,當時元載為相,專權用事,排斥忠良,李泌遭受妒恨,而貶謫江西。德宗時朱泌作亂,帝奔往奉天,徵召李泌為相,李泌處事專心,運用機謀,挽救時弊,後來以有功,受封鄴侯。
德宗召李泌為相時,對李泌說:「誰有恩德於卿,朕當為卿代為報答。」李泌回答說:「從前臣為元載所忌恨,被貶謫江西,當時路嗣恭親近附和元載,臣常畏懼受到危害。有一次其子路應,正巧與臣並行騎馬奔走,馬咬傷了他的腿,臣心中恐懼不安,不料路應卻忍痛隱密不說,勉強起身見其父親,臣感念路應確實是位謹慎忠厚的長者,而深自慚愧,常想有以報答。」德宗當日就加封路應為檢校屯田郎中,宣歙觀察使的官位。
德宗曾經對李泌說:「朕見盧杞為人忠清耿直,何以人多說他姦邪,朕至今尚未發覺究竟姦在何處?邪在何處?」李泌回答說:「這就是盧杞所以為姦邪的緣故?假使陛下知道盧杞姦邪,盧杞便不成為姦邪了,陛下如能及早覺悟,何至於有建中禍亂發生呢?幸虧陛下後來貶逐盧杞,得以安慰人心,否則禍亂且將接連發生。」德宗說:「建中禍亂是術士占驗都中有變,預先奏請奔往奉天城,這是天命,並非盡關人事,亦非盧杞所致。」李泌又說:「陛下以為這是命數註定麼?其實命數二字,只可常人說得,國君和宰相卻不應掛口,因為國君與宰相有造就國家命運的職責,與常人不同,假若國君宰相講命數,那麼禮樂政刑,便統統可以不用了,古來暴君例如桀紂,都說自己有命在天,人君以命數,自我解釋,恐怕便如同桀紂了。」
※路應是奸黨之子,卻能隱藏自己的傷痛不說,消除災禍於無形,以免賢者遭受危害,用心確實難能可貴,終於得受美報。
至於李泌君相造命的言論,足以作為庸懦君主,推諉過錯,痛下了針砭。君相造就國家命運如此,個人的命運,又何嘗不如此?人的命運雖有前定,但是人定勝天,命運是好是壞在乎自己塑造,前哲說過「賢、不肖在我而不在人﹂孟子說「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就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