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感人

    元德秀。少孤。事母孝。登進士第。母亡。廬於墓所。食無鹽酪。刺血畫像。寫佛經。兄子襁褓喪親。無資得乳媼。德秀自乳之。數日湩流。能食乃止。既長。將為娶。家苦貧。乃求為魯山令。天下高其行。不名。謂之元魯山。房琯每見。歎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卓行傳) 

    元德秀唐朝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人,字紫芝,中舉進士。諡號文行先生。 
    德秀幼年喪父,孤苦貧困,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其母去世,築草廬於墓側,守孝哀思,淡飯粗食,不加鹽酪,自刺身血,用以畫佛像,寫佛經,以其功德迴向母親,以盡孝道。 
    其兄長和嫂嫂,不幸相繼去世,遺下剛出生的孤兒,德秀家貧,沒有能力雇請乳母,於是親自撫養,嬰兒飢餓啼哭,德秀以自己的乳讓他吸吮,慈心感應,數天之後,竟然流出乳水,直到嬰兒能吃食物才停止。 
    姪兒長大成人,德秀苦於家貧,無力替他娶媳成家,為了完成慈愛心願,於是出來做官,任魯山縣令。平生清高自持,無名利心,愛好山水,彈琴自得其樂,天下景仰他的高尚品行,不稱呼其名,而稱他「元魯山」,當時長才博學的刑部尚書房琯,每次見德秀便稱歎說:「見紫芝眉目容顏之間,所顯現的神情氣象,使人名利之心完全淨盡。」其感化人心之深如此。 
    ※觀元德秀事跡,可以想見,其人修為之高深。所謂「誠於中則形於外。」人的氣質常於眉目容顏之間顯現。有德者涵養深厚,胸次和順安怡,自然別有一種不凡氣宇顯現於面。德秀能使人見之,名利心淨盡,乃至天下景仰其高行,不直稱其名,確實有其來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