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餘慶

    嘉靖間。楊博父。服買淮揚。有關中鹽商。寄千金其家。一去不返。公埋金花盆中。上植時卉。遣人於關中物色之。則商已謝世。止一子。公邀之至。指花盆謂曰。此若翁所寄千金也。其子愕然不敢取。公曰。此汝家物。何必辭。子叩謝。攜金去。後生博。官總督。吏部尚書。博子俊民。官戶部尚書。 

    明朝名臣楊博的父親楊公,是個商人,曾經在淮揚地方經商,當時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一千金的錢寄放在楊家,請楊公暫時代為保管。不料那鹽商離開以後,竟然一去不回,楊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將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去尋找,後來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那鹽商已經去世了,家中只有一個兒子,楊公得知消息後,便邀請那商人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是你父親生前所寄託的金錢,現在就交由你帶回去吧!」那商人的兒子感到非常驚奇,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於是說出原由,那商人的兒子非常感動,於是叩謝攜帶那筆金錢回去。 
    後來楊公生了兒子叫楊博,自幼聰明好學,嘉靖年間中舉進士,官任戶部郎中,累官薊遼總督,屢次退卻寇盜有功,其後召回朝中,升任吏部尚書,明世宗賞識楊博辦事安閒有識量,倚重他如左右手,楊博的兒子俊民,也中舉進士,累官戶部尚書,世代顯貴。 
    ※試觀楊公,受人之託,自始至終忠人之事,雖然託寄人,發生變故,不來取回,可是楊公不但一介不苟貪,不吞沒,而且千里迢迢,尋訪其人,並將財物交還遺孤,完成任務。一個平民商人,竟能具有可以託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難怪終得賢德子孫,光耀門第,世代貴顯。足徵天報厚德,絲毫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