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恕貽澤
馬森。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墜。殞焉。俊紿其妻曰。我誤也。不之罪。踰年而舉森。歷太平知府。有兄弟訟者。予鏡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傷天性乎。皆感泣謝去。調大理卿。屢駁疑獄。遷戶部尚書。列上錢榖出入之數。勸帝節儉。帝命中官發戶部銀六萬。市黃金。森持不可。又命購珠寶。森亦力爭。以母老乞養歸。森初為考官時。夏言出其門。欲介之見言。謝不往。嚴嵩聞而悅之。森亦不附。里居。贊龐尚鵬行一條鞭法。鄉人為立報功祠。卒諡恭敏。(馬森傳)
馬俊是明朝賢臣馬森的父親,懷安(今察哈爾省懷安縣)人。四十多歲才生一個兒子,長得眉清目秀,夫婦非常鍾愛,如同寶璧一樣的珍惜。
當這個兒子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婢女抱他出去遊玩,婢女一不小心失手,小兒從高處跌落下來,傷到左邊額頭,不幸因而死亡。馬俊看到這種情景,悲痛之餘,知道後果將不堪設想,便叫婢女趕快奔走離開隱避起來,一切由自己來承擔,於是欺騙其妻說:「是我不小心失手,跌傷了兒子的性命……。」真是晴天霹靂,其妻頓失愛子,痛心疾首,好幾次舉身猛撞馬俊仆倒在地,事後到處要找婢女來追究鞭打,卻不知下落。
婢女滿懷愧疚,跑回家中,向她父母敘述原由,父母感動涕泣,日夜焚香對天禱告,願上天保佑馬恩公,早生貴子。
第二年馬家果然生了馬森,左邊額頭上,隱隱約約好像有赤色痕跡。馬森自幼聰敏好學,天性賢孝,嘉靖年間中舉進士,歷任太平知府,政績良好,曾有兄弟兩人前來訴訟,馬森拿出鏡子,讓他們自己照照,並開導他們說:「你們兄弟兩人看看自己,年紀已經老了,兄弟相處時日能有多少?怎麼忍心為點小事,傷害兄弟篤厚的天性呢?」兩人聽了訓誨,都感動流淚謝罪而去。
其後馬森累遷為大里寺卿,屢次平反很多有疑的冤獄案件,當時人都尊稱他「明允」,隆慶初年升為戶部尚書,曾列上戶稅出入之數量。勸諫皇上力行節儉,皇上發戶部銀錢六萬購買黃金,馬森諫正堅持不可行,又命購買珠寶,馬森也極力諫止。後來以母老乞求辭官歸鄉孝養,鄉人為他建立報功祠堂。去世後,皇上特賜諡號「恭敏」。
※試觀馬俊,晚年得子,正當天真活潑之年,突然間,竟因婢女失誤,跌傷致死,人世間有什麼比這更慘痛的打擊?馬公悲痛之下,面對殺子的婢女,竟能不發怨怒,反而為她推想,惟恐其妻痛心之極,鞭打洩恨,造成不幸,因而趕快遣她奔走隱避,不加追究,一切過失由自己承擔,這種仁厚寬恕胸懷,非具有菩薩心者何能做到?終得珠還合浦,賢德貴子來昌大門閭,正是天報善德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