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佛說阿彌陀經淺講(十)
雪廬老人指導
林看治居士講述

前回的那一段「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可是到現在豈不是還沒有說什麼法呢?我們大家要知道,阿彌陀佛的說法,有有形的說法,還有無形的說法,以前所講的是無形的說法,現在接下去是有形的說法,鳥樹有形體即是有形的說法。所以前面皆是暗說,鳥樹是明說,又分二種:一、有情
──
是指有神識的動物。二、無情
──
是指沒有神識的礦物、植物。現在先講有情說法: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復次」是再其次於上文。佛再呼舍利弗說,阿彌陀佛國中,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常有」是不間斷,不是有時有、有時無的。「種種」是種類很多,下面舉出幾種來代表。
「雜色」說那鳥的顏色不是一種,是形形色色,百千萬類,那麼多,舉出六種做代表:「白鶴」嘴及頸腳皆長,翼大,飛舞至捷,鳴聲高朗,此方的鶴有玄、黃、蒼、白四種。以丹頂純白為最貴。
「孔雀」形如雉,體長三尺餘,翼短、雄者特別壯麗,尾有長羽,能展開張扇狀,金色有翠綠。,紋作眼珠形,產於印度,暹羅等地,孔雀對自己羽毛非常愛惜,又非常好勝,牠看到穿紅綠衣服的婦女,尾巴就向人展開,表示比人美麗。
「鸚鵡」亦有紅、黃、綠、白、灰、紫等色,以紅嘴紅羽為貴,上嘴鉤曲覆下嘴,舌肥厚,足二趾向前,二趾向後,會效人言語說話,而且善解人意,是鳥類中最聰明,最受人愛惜的。
「舍利」譯為黃鶯,亦叫春鶯、亦名鶖鷺,雙目銳利。
「迦陵頻伽」譯曰妙音鳥。自殼內就出美妙聲音,其聲微妙超越眾鳥,這種鳥鳴的聲音天上人間任何聲音都沒牠叫得好聽,故名妙音,如正法念處經云:「此鳥出妙音聲若天若人等無能及者,唯除如來音聲」。
「共命之鳥」,梵語耆婆耆婆迦譯為共命,一身兩頭,雖然心識二個,卻同一報命故名共命,可是叫的聲音,一邊粗音,一邊細音。往昔釋迦牟尼佛曾經與提婆達多為共命之鳥。有一天飛出去遊玩,為提婆達多的睡,為釋迦的醒,醒者拾香果食之,香氣芬然,睡者覺而惡,說:「何欺我而私食呢?當噉毒果以報之」,遂食毒果,兩命一同嗚呼哀哉。
西方的化鳥無量,今但舉此六種。亦是文的省略。前白鶴、孔雀、鸚鵡、舍利,是我國有的,可是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獨出於西天竺,雪山多產此鳥。白鶴等六種鳥皆為此世界所珍貴,故獨舉之。此國土稱為珍異之禽。何況出於極樂世界的,更加奇妙。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等法」。
「是諸眾鳥」,是指白鶴孔雀等等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是表明化禽說法無有間斷。和音則令聽者亂想自平,雅音則令聽者心生清悅。其音演暢,演是演說,暢是通達無礙,鳥的聲音演說出去,就通達無礙。
是諸眾鳥晝夜不休不息演說什麼法呢?在演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這些法。這是修行入道的要法。必須先說明總意,然後再約念佛法門解釋。
先解五根二字,根有生長、護持二義:一、好比樹有根能生花結果,若依此五法門而修,能成佛道果。二、又好像樹有根能護持所生枝葉,使不致焦枯,乃至不被狂風暴雨所摧折,若是修此五法能護持道念,令不退失,並且不被一切逆境所動搖、或轉變,所以名曰五根。
一、信根 ──
深信諸道法,能生一切聖道,信我們心是佛,信我念佛即感應佛,佛佛道同,心能作佛。可是現在心不是佛,若心這時念佛,心就是佛,心若是念其他事情,念什麼就是什麼。信是總根,後面四字進、念、定、慧是分根。
二、進根 ──
念佛行人已經相信念佛決定成佛,就一步一步往前進,到一生補處。不休息,勤求自度,廣行度他。
三、念根 ──
念是念念不忘。念佛行人,既然希望求生西方,就心心彌陀、念念極樂,不念不好的事情。
四、定根 ──
攝心在所修通法中,念念相繼叫定。念佛的人專念往生,其餘萬緣放下,一句阿彌陀佛念念相繼,就是定根。
五、慧根 ──
把萬緣放下,就不著其他,心中只有阿彌陀佛,不念時亦無其他境界,用功到這個時候,就是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叫慧根。以上五法,次第調治,能令善根增長,所以稱為五根。
五力,與前五根名同,唯增長得力,具足大力用,能排除一切業障,不為外道他法所伏,而能摧折外道,故以力得名。也就是有前五根,即生出五條力量出來,根愈深,力量愈大,就愈堅固,什麼風吹也不倒。
一、信力 ──
信力堅強,能破種種迷惑煩惱,我們信心念阿彌陀佛,心就是佛,任何人來叫我們改變宗旨,我們心亦不動搖,不但不動搖,且能制伏一切,。
二、進力 ──
進根得力,能破身心一切懈怠放逸,念佛修行人一直精進力量,證到羅漢、菩薩也不滿足,必須進到佛果為止,叫精進力。
三、念力 ──
就是念根增長得力。念佛行人,念力堅固純正,不生一切邪念,能念念不忘六字洪名,其他念頭什麼都打消,萬念不起。萬緣就不來。
四、定力 ──
定根增長得力,能破除一切亂想。念佛行人,心不散亂,定在阿彌陀佛名號,到此,定力境界是不住有、不住無,萬境俱空,一法不入,叫定力。
五、慧力 ──
慧生了力量,前五根的慧是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但是會怕昏沈,到此慧生出力量來,照而常寂,寂而常照,這必須有用功的人才能知通清楚,就是心雖然寂寂不動,而又能觀察一切明明白白,叫寂而常照,雖然觀察一切,心又不動叫照而常寂。到此境界,就是真實了知,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了。
七菩提分,菩提譯為覺,故又名七覺支,支就是分。修行人於修道時分,隨宜而用。菩提是覺悟,屬於智慧的作用,七菩提分的重要點就是覺照。這七條無論那一條,都要用智慧覺照。因為有學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堅固,對這七種覺慧,即可隨意運用。七菩提分是七條法:
一、擇法覺支:擇是選擇,修行的人要起覺照選擇,因為學法是不能亂修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法全部修持,禪、淨、密、律,每宗都能成就,但是你必須量量你的根器,必須選擇,當生就可以成就的念佛法門,最簡單方便。
二、精進覺支:進是精進,精進也要起覺照,對於費時少、。成功大的法門,即可精進去做,不可求那費力多、得益少的無益苦行。
三、喜覺支:喜即歡喜,得法喜要覺照。什麼叫法喜呢?修行成功,當然是法喜,。有所得也是法喜,念阿彌陀佛念到法喜充滿,修行得小神通或是境界,這些都必須覺察。
四、除覺支:斷除一切煩惱,斷除一切障礙也要起覺照,不可失菩提心。不可失正念。以一心念佛,萬緣放下,專志求生極樂,永遠離開娑婆穢土。
五、捨覺支:捨是捨離,捨離虛偽不實境界。放下一切萬緣,因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放下,但是不可把阿彌陀佛放下,把阿彌陀佛捨掉是錯。
六。定覺支:有世間禪定,有出世間禪定,有出世間上上禪定,種類很多,發生禪定亦要起智慧覺照,不要妄生愛著,不許在上頭染著,染著就錯了。除了出世間上上禪是真實以外,其餘一切皆不真實,念佛人功夫深,得到一心不亂、三昧現前亦不生喜。
七、念覺支:念是思考,前六種法好比六種藥,念是好比醫生開了六種藥方。為什麼比喻成六種藥?我們得這個人身,陰衰陽盛,就是病,陽衰陰盛亦是病,陰陽調和就沒病;人的氣血調和就無病,血盛氣失就是病,氣盛失血也是病。以上陰陽盛衰氣血調和,皆是比喻修行的人,慧與定的功夫需均等。慧超過定就是狂,定超過慧就會昏沉,昏沉是木頭人。必念就是觀察,念念覺照,使定慧平均,修行就能成功。
若是定超過慧時,就用擇、進、喜三法對治,令不昏沉。假若慧超過定時就用除、捨、定三覺支來對治狂。念佛修行的人,亦要常常覺照,使定慧平均。不起昏沉。散亂二種障礙不住有、不住無,雖然終日念佛,卻念而無念、不念而念,這就是真正得到念佛功夫。
八聖通分,此八種法就是能成聖果所行的妙道,故名聖道。又一名八正道分。什麼叫八正道呢?正道是佛果,不依偏,不依邪名叫正,行八正道要與無漏心相應,何謂與無漏心相應?無漏心就是一舉一動的心。都是存了脫生死。心安在了脫生死。心既然時時刻刻安在了脫生死,就不落入六道輪迴。佛千說萬說,就是要使眾生超凡入聖,通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大道。
一、正見:此正字是離不開無漏心。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了脫生死,這種見解,下面七字「正」字,皆是了脫生死的出世法。我所見的理。已經分明正確。住在清境的正見,遠離一切邪見,如儒家所謂「非禮勿視」名正見,念佛行人見此持名一法,卻能了生死成佛道,就是正見。
二:正語,以無漏智攝諸口業,常語真正善語,遠離一切邪言、妄語、綺語、惡口、兩舌,住清淨正語。凡是講出來的話,自己了脫生死,勸他人亦要了脫生死,無論是求法或是弘法,不講雜話,皆講正道的話,儒家所謂「非禮勿言」。念佛行人,口業清淨,在二六時中,少說閒話,專持阿彌陀彿聖號,是第一正語。
三、正思惟,以無滿智攝諸慧業,常常思惟善法正道,遠離一切亂思邪思,住在清淨正思惟,所謂「非禮勿動」。念佛行人,把心繫在淨土法門上,一起念頭就是了脫生死入涅槃,曰正思惟。
四、正業,以無漏智慧攝諸身業,為法為道,遠離一切惡業邪行、殺盜婬等惡業,住清淨正業。凡是所作所為,都合正理,所謂「非禮勿作」。把身口意三業安到淨業上,口念佛、意想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身心清淨是名正業。
五、正命,以無漏智慧攝諸正命,清淨自活,遠離一切邪命。何曰邪命?經中說明五種邪命:1 修行人為利益來養活性命,所以裝模作樣,現奇特相出來。2 修行人為要名聞利養的緣故,自己就說了作什麼功德,使人恭敬他。3 占相吉凶,為人相面看命卜卦,為人說吉說凶。4 高聲現威,在台上說法的時候,高聲現威,說人長短,使人恭敬畏他。5 說得供養功德,以動人心,就是說某人供養什麼東西來動人心,使人亦要送他東西。以上五種做出來要錢供養他的性命,名叫邪命。這是出家人修行要注意的事。
可是在家修行人亦要注意的,世俗亦是如此,假如做殺鼠籃來生活也是不好的,這亦說一事給大家參考。從前江印水居士,居住在民族路,他對面有個外省青年男子,每天上午都在巷口編打殺鼠籃,用鉛線造。到下午就作了一擔,自己挑去賣,每天如此生意很好,二年後,累積了很多錢就要娶太太,有天下午,要到未婚妻家去,在南門橋邊被車撞死,因為無身分證,在馬路邊,屍如老鼠一樣,風吹日晒,死後三天,因民族路鄰居見此青年三天未回,又聽人說南門橋邊有一死人在那裡,就去看,一看認出是那青年,即為收埋。此是為利養活身命不得善終,我們念佛行人,能堪淡薄,要知身命,只是借假修真而已,生活必須合乎正道,叫正命。
六、正精進,以無漏智,攝諸懈怠,勤求真正道果,凡所進修都合正道。,去妄修諸無益苦行。念佛行人,二六時中一心念佛,勤求往生,名為正精進。
七、正念,以無漏智,攝諸妄想,起心動念,都是八正道,這樣念頭就是正念。念佛行人心心念念要了生死,臨命終時,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來接引去西方極樂世界,即是合乎正念。
八、正定,以無漏智攝諸散亂,身心寂靜,覺察所入的定是否落入不正定,或是邪定。何曰不正定?何曰邪定?四禪天的八定,能生天就不是正定,因為不出三界,不了生死。羅漢的定是小定,外道的邪定,如無心定等。是不究竟的。必要如如不動,安住寂靜名為正定,念佛行人,志心專向西方,緣念阿彌陀,不被境遷,勤修念佛三昧即是正念。
以上講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就是七科道品中的四科。此外還有三科,合起來叫三十七道品。「如是等法」等字亦包括不講的那三類,六度萬行一切亦是「等」。云何前三科不講,因為西方不用,此世界須要用,下次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