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佛說阿彌陀經淺講(十一)
雪廬老人指導
林看治居士講述



前次講到「如是等法」如是就是指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法,另有三科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合成七科道品,乃至於其他四攝法,六波羅密無量法門。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此三科西方不須要,而此世界修行須要。
何謂四念處,念是能念之心屬智,處是所觀之境屬法,以智觀境名叫念處。
(一)觀身不淨,觀此色身內外,皮肉、膿血、淚唾,便尿,從頭至足畢竟不淨,西方眾生,蓮花化生,清淨莊嚴,不必觀身不淨。
(二)觀受是苦,領納名受,此界眾生六根對六塵,終日顛倒,以苦為樂,貪著一切,妄作惡業,不知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西方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不必觀受是苦。
(三)觀心無常,心指第六識,此識虛妄不實,起滅無常,眾生迷昧不覺,念念執著。不知剎那生滅,沒有常住性,西方眾生真實常住,遠離生滅,不必觀心無常。
(四)何觀法無我,三界一切諸法,幻化非真,本無實我,處處執著造業受苦,西方眾生所求如意圓成沸果為止,不必觀法無我。
此界眾生以四念處觀成就能脫離四種顛倒之苦,得常樂我淨四德之樂,所以佛說此四念處是破四顛倒的。
四正勤,合於正理,勤求精進(一)已生惡令滅,一切惡念生起時,速當生起慈悲心,急令惡念斷除。若能一心念佛,就可消除一切惡念。(二)未生惡令不生,雖然還未生惡念頭,當勤精進,防止惡念生起,念佛行人,一心念彿,一切惡法便永久不生。這二條做到就斷了業障。(三)未生善令生,就是善心未生時,應當時時起慈悲念,一心精進急令生起,念佛行人惡念不能生,即能生一切善法。(四)已生善令增長,就是善心雖然生出來了,必須精進,使已經生出的善,再令增長,念佛行人,一心念佛自然能增長一切善法。
四正勤的四條,西方眾生有的要用。有的不要,未生善令生就要用,以外三條皆用不到。
四如意足。修此能發神通,所願皆遂。故名如意:
(一)欲如意足,欲是趨樂希慕之意,於所修得益,更望前進,凡是所修一切行,若得樂欲,所願皆就,是名欲如意足。
(二)勤如意足,精進直前進修無間斷,精勤就不停,進修就無退轉,凡是所修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勤所願皆就。
(三)心如意足,心是心念,念念純正,凡是所修一切佛法,若不把念頭止住,就難得成就,倘能一心,所願皆得,是名心如意足。
(四)觀如意足,亦名慧如意足,觀不用眼看,用觀察,依善根得禪定即發神通。
以上三科西方不須要,因為西方眾生,蓮花化生,清虛之體,不必觀四念處。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無有諸惡,所求如意,圓證三不退,故不須四正勤。西方眾生清旦,去供養他方十萬憶佛,食時返國,就是神通具足,所以亦不要四如意足。此三十七道品,實是概括無量法門,收盡一切道本,智度論云:「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也,」
請看經文: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罪報所生。」
「其土眾生」是指極樂國土眾生,「聞是音已」此「音」就是指諸眾烏所說五根五力等一切法音。「已」是聽了後。「皆悉」即通通曉得。皆能稱念三寶,佛法僧稱三寶。
云何佛法僧稱為三寶,佛是兩足尊,兩足是福慧雙足,福足故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福利眾生。智慧足故能明白諸法實相,具足四無礙辯才等,才能為眾生開示一切妙法,所以佛稱兩足尊。法是離欲尊,欲是五欲六塵,是害本性的煩惱賊,眾生的法身慧命,被它害得迷惑顛倒,法是教眾生遠離它,斷除它的方法,故稱法寶。僧是眾中尊。僧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統理大眾,即叫眾中尊。當知世間寶,只能救色身貧飢之苦,與人富貴飽暖之樂。佛法僧三寶,能救人出生死苦,得涅槃樂,故稱佛法僧為三寶。
當知三寶有住持三寶,自性三寶、法報應身三寶,四教三寶,極樂國裡的眾鳥,所演妙音,稱讚諸佛功德,使聞者即悟本覺清淨常住佛性,即念佛。演說三乘妙法。聞者即悟自性本具恆沙法門,即念法。演說三乘證果妙法,聞者即悟理智和合自性不二,即念僧。所以其土眾生,聞是音已,各人開悟,亦能稱念三寶功德。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世尊再呼一聲舍利弗,你等切不可妄疑,極樂世界的鳥乃是罪業感報所生。這句亦是不問自說替大家解釋疑惑。因為鳥是畜生道下三途的一種果報,有果必有因,鳥是因過去造了愚癡的因,愚癡是無智慧,對真實事理不能了解即感畜生道報應。
鳥類是六道裡的一類眾生,眾生很多,總括起來有六大類,在此六道輪迴,生生死死不休息。因為生前為善為惡,臨命終時,善惡業力自然會牽引去投胎。生前做善因,業力就牽引去三善道投胎。生前做惡因,業力就牽引去三惡道投胎。可是上三善道是勉強講的,確確實實非真好處。下三惡道實實在在是惡,苦不堪言。先說天道,天帝不止一個,天也不是一個,幾百千萬億之多,天多天帝亦多,但是天人也要死,自己做不得主,有的甚至要下地獄。人道,面貌各個不同,受罪受苦亦是不同,可是大家都說人是萬物之靈,會穿衣,有飯吃,有房屋住,但是人生在世享受不長久,轉眼之間,一命嗚呼,業力就牽引著往六道去,再換一個形體。阿修羅,有天之福,無天之德,脾氣最大,常常領兵去大鬧天宮,與天人戰爭,所以天人也要受戰爭的苦慘,壽命到了也要死,所以三善道並非真好地方。再講下三途,三惡道中受苦報最深重的是地獄,簡單講有五無間地獄:
(一)器無間,刀、山、劍、樹、鐵狗、石磨,油釜等等罰人的刑具。
(二)身無間,無論是天帝或是日本人、美國人、中國人等等有造地獄因的皆要去受刑。
(三)刑無間,此地獄刑死,業風一吹就活。再換另一地獄去受刑,刑死,業風再吹再活,又再往另一地獄去受刑。
(四)時無間,所刑罰的時間,無一時刻,使你休息。
(五)受無間,所享受是一片黑黑暗暗,大火燒燃。云何受如此地獄慘刑果報呢?就是造了五逆十惡的因。五逆是殺父母、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惡分三類來說(一)身的動作。犯的惡業有三種1殺生,就是直接、間接殺害生物。2偷盜,去取非本分應得的物件。3邪淫,不是正式夫婦或不合理的性行為。此三條是身作的三種惡業。(二)口的動作,犯的惡業有四種1 妄語,欺騙人,說不實在的話。2 兩舌,就是對甲乙兩方挑撥是非。3 惡口,好說罵人的穢語,和粗暴傷人的語言。4 綺語,花言巧語。這四種若有犯。即是造了口的惡業。(三)意的動作,犯的惡業亦有三種1 貪,就是貪愛五欲,迷戀不捨。2 瞋就是稍不遂意,就生怨恨害人。3 癡是迷惑顛倒,不信因果。起心動念若是起此三種,就是犯了意的惡業。身口意造此十種叫十惡。造五逆十惡是因,墮地獄是果,去受刑罰火燒是報應。
餓鬼的果報,鬼道的眾生種類很多,有三品九類,三十六部的鬼神,三品是多財鬼,少財鬼,餓鬼。多財鬼是城隍、土地以及有小神通的神等等。有人拜他,就有得吃,但是做神的時間有限,時間一到,就再入輪迴。餓鬼,簡單來說有一種針咽餓鬼,腹如大缸,咽如針孔,滴水難進。還有一種針毛鬼,臭毛向內鑽自體,向外射他身,如鹿中箭狂奔。再一種是大癭鬼,頸生大癭很熱,很痛,有臭膿共相取食,少得充飢。再有一種是臭口鬼,臭口常腐,過於糞穢。再有炬口餓鬼。口常吐猛火燄,身如燎樹,縱見有水,欲飲即變濃血猛火。云何會受餓鬼的果報呢?就是生前慳貪、嫉妒,慳是一毛不拔,一錢捨不出去,叫慳貪是自己不但不布施,反要他人的東西叫貪。嫉妒就是自己比不得人家有錢,比不了人家的學問,比不得人家的能力,就怨恨要害他人。合起來說,慳貪嫉妒是因,墮餓鬼是果,受飢渴刀逼是報應。
畜生道,空中的飛鳥。陸地上無足、二足、四足的走獸,以及水中的魚蝦水族皆包括在畜生道,牠們的生活狀況,弱肉強食,不是大吃小,流血死,就是被人殺流血慘死,畜生很少善終的,所以稱之為血途,云何受血途之報應呢?生前愚癡,無智慧,暗昧糊里糊塗,聖賢的道理說了他也不聽,聽了也不明白,愚癡暗昧是因,墮畜生是果,受弱肉強食,流血慘死是報應。三惡道,起貪瞋癡三毒是因,墮三途是果,如是因感是報應。
請看經文: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變化所作」。
「所以者何」這句是世尊反問之詞,為什麼說不是罪報所生呢?「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西方極樂世界無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是乾乾淨淨的國土。現舉經來證明。
人人都知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無量壽經記載得很詳細「第一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阿彌陀佛。因地行菩薩道時發的願,第一願就是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無三惡道。
佛又叫一聲「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西方極樂世界連三惡道名字都聞不到,那裡有事實呢?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可以證明極樂確實「無三惡道」「尚無惡道之名」。
「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之名,卻有眾鳥,這是大家的疑問,所以釋迦牟尼佛,解釋出來:此乃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神通力,在滿樹滿林中變化白鶴孔雀等鳥,晝夜到處宣演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妙法,要使法音恆常宣揚流布,使其無處不有,無時不聞,此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欲使極樂眾生常聞妙法,獲益得以進道。非同此世間之鳥是罪報所生,更不同諸天之鳥,雖能說法,未離業報。(是說人在世時口能說法,不務真修,滅後報生天鳥,以其宿世習氣,猶能說法,此亦一種業報所感,非同淨土之鳥是阿彌陀佛力所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