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佛說阿彌陀經淺講(十二)
雪廬老人指導
林看治居士講述


前次此經說到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之名,而有眾鳥的疑問。釋迦牟尼佛就解釋說,此乃阿彌陀佛用大願力,大神通變化,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等。滿樹、滿林到處都是宣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但是前一段,無三惡道有證據。這段變化鳥有沒有證據?有,有證據,也是經文內的,可證明是阿彌陀佛化鳥,在十六觀經中就有。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處處都是與娑婆世界相反,西方極樂世界,每個地方都是七寶所成,七寶的體質是很柔軟的。
極樂世界的寶是從何處來的呢?如意珠王生,自一源出,分十四支流,什麼叫如意珠王呢?就是摩尼寶珠,是眾寶珠王。摩尼寶是愛什麼就有什麼,所以也叫眾寶珠王,從如意珠王湧出十四支,流出來的七寶妙水,各各都有微妙金色光明。
金色光明又化出了百寶妙色的鳥、和鳴哀雅,和是無疾無慢,鳴是演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六波羅蜜等等,哀是安和穩重和平,雅是不粗俗的意思。是諸眾鳥,不但說法利生,且常讚歎諸佛相好等功德,唱念三寶,讚歎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大家想想看,我們常到蓮社聽佛法,念爐香讚,唱三寶歌,都能得到神清氣爽,信心堅固,外道引誘都抓不去。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如意珠王生出來的金色光明百寶色鳥演喝的佛法,眾生聽了,豈不開悟,豈不成佛呢?
鳥是有情說法,疑問的地方到此解釋完。再來說樹是無情也能出微妙音
請看經本:
「舍利弗,其佛國土微風吹動……同時俱作」
前段疑惑破了不疑惑,此段是不必疑惑直接解釋。釋迦世尊再呼一聲舍利弗說: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有一種幽微的美風,若是吹動了七寶行樹以及羅網時。,能引動出種種雅妙的聲音,因為風是流動性的,只要有風樹就動,西方極樂世界的微風,輕清柔和之風,不徐不疾,非冷非熱,非同此世間的颱風暴風。西方的七寶行樹,微風一吹,枝碰枝,葉碰葉,就發生了叮叮噹噹的聲音,不但樹有聲音,羅網被風吹動了也是有聲音。因為七寶所成的是整整齊齊不亂,所以諸寶行樹,眾寶結成的,真珠寶珠,一粒粒結起來微風一吹,互相繫觸,會發出叮噹微妙聲音。蘇東坡的赤壁賦有一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此句也是微風吹動的意思。「出微妙音」微妙二字有別解、有總解。先說別解,在七寶池,八功德水的蓮花,微妙香潔,因為蓮花是七寶所成的叫「微」。我們此世間的人,發心念佛,七寶池中就會生長出一朵蓮花,又會標出念佛人的名,叫「妙」,合起來說就是「微妙」。在七寶行樹及七寶羅網、出微妙音,柔和叫微,能說法叫妙。說什麼法呢?也是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等即叫微妙音。經文雖無明示,是文之省略。總解是無論何處都可以講,不可思議就是微妙,想不出來,講不出來,得未曾有即微妙。你看極樂世界,羅網行樹微風一動,就發出微妙聲音來。
「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其殊勝不可以言說,所以用百千種天樂齊奏來比喻。其實不止百千種樂不及萬分之一,如經中云:「世間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宮一音之美,忉利天宮百千萬種樂,不如夜摩天一音之美,乃至他化自在天宮百千種樂不如極樂國中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出微妙音聲之美」,由此可知,任何一切聲音所不能比的。
話說到這裡,有人會疑問,鳥是有情識,說法是當然的,奇怪的樹是植物,無情識的,是怎樣能說法呢?諸位,這是無疑問的,我們這偶世界,尚且有無情說法,何況是阿彌陀佛大願力的奇微巧妙,那裡不能說法呢?
或有人問這個世間無情如何說法?我未曾看見過!現在明白指出來。蘇東坡半句偈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我們每個人皆有看過山色,聽過溪聲,山是高的,溪是低的。溪水往下流。就發出聲音,水大沖就叫大激湍,水少沖叫小激湍,激湍的聲音潺潺,柳川綠川,川流聲亦如此。溪水流發生來的聲音有如廣長舌,廣長舌是佛三十二相之一種。廣是闊,長是舌很長,廣長舌是代表佛說法聲,聽了就會大徹大悟。山有山的形色,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我們是未曾見過的。你假若看見山,就是見到佛的清淨法身,聽見溪流聲音,就是聽聞佛說法。
無情說法再舉一條證明。所謂:「青青翠竹,無非法身,黃花綠葉皆是般若。」自古以來的高僧大德,看到山色溪聲,翠竹黃花,開悟很多。以上是無情識的說法,有情識的聽了開悟。此段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必須再舉二條證明,諸位聽了更加會明白。
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太子那年是三十歲,在十二月初八早晨,見明星而恍然大悟,即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即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現前。」開悟後,成等正覺,這明星即是無情說法。
當時世尊在靈山會上,要說法時,世尊手拿一朵花微笑。當時在座的百萬人天皆不知所以然,只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即時將正法眼藏,妙明覺心付與摩訶迦葉為第一代禪宗祖師。花是無情識的植物,看到拈花即時開悟就是無情說法。上二條是無情說法有情聽。不但無情識的說法有情識的會聽,有情識的說法。無情識的也會聽。
晉朝時,有位大德高僧。名叫生公,在長安講涅槃經時,說一切有情識的人類動物,皆有佛性,不但有情的人類動物有佛性,他主張無情識的植物礦物亦有佛性。當時,一切聽眾都反對不聽他講經,都跑了。生公也無法再往下講。生公就下江南來到蘇州的虎丘山,獨自一人住在山上,他就把石頭,一塊塊豎立起來。生公就開始講涅槃經說到有情無情的地方,他就問問石頭,無情識的有沒有佛性,若有,你們就點點頭,奇怪的石頭一個個的點頭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自古流傳至今。
不但佛家有此記載,儒家一本幼學瓊林亦有記載,這證明有情說法無情聽。假若不是山溪翠竹黃花,以及遍地遍處,皆是般若,那會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呢?可見有情識的人類動物。及無情識的礦物植物,都能圓滿了一切種智,就是佛智。請大家想想看,此世間的無情礦物植物,尚且如此,何況西方的行樹羅網,那會不能說法。
但是阿彌陀佛有善巧方便的方法,講法不必用口說,叫你去享受五塵就是說法。五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我們凡夫眾生一生的生活,就是反覆追求此色聲香味觸,也就是衣食住男女五種,一生受苦,多劫輪迴。在此娑婆世界生活的眾生,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絲毫都沒認識,糊里糊塗來,糊里糊塗去,最後只有一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蕪蒿共一邱。
極樂世界就不同,聞法太享福,阿彌陀佛用巧妙方法使你聽法無厭。要知道,萬法唯心,若能心地無障礙,世間一切所看的無不是勝景,入耳悉成微妙真理。唯迷的人茫然不知,此中道理,此中境界,悟的人就明自如此境界。
阿彌陀佛用金銀琉璃等七寶造成,給我們住,使我們滿意。七寶的蓮花,有四種色
──
青、黃、赤、白,放此四種光明,此四色光,乃是修八勝定處的四種淨觀色。所以青黃赤白、皆可以觀,此生此世,用數十年苦功來觀,亦難觀得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坐蓮花中,一剎那觀就成就,這是色說法。
西方極樂世界虛空常作天樂,會演奏說法以及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出微妙音,此是聲塵說法。九品蓮花為父母,奇微巧妙,很香、又乾淨,與不乾淨的胎生不同,使你神清氣爽,這就是香塵說法。
在極樂世界,食的時刻一到,化現而來的百千種味道,給你吃,食畢化去,此就是味塵的說法。又七寶池中,八功德水,一飲解除飢渴又開悟,這就是觸塵說法。為什麼食飽叫說法呢?禪悅為食就是這個道理。跳入八功德水沐浴,,能長養善根,改變心理,這也是觸的說法,而在此娑婆世界,享受五塵便受害越深,去西方則是越享受越乾淨。
請看經文:
「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聞是音者,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聽無情說法音聲的眾生。自然資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念佛念法念僧有二段。上次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此句是初聞,開悟,悟了心開意解,只要一起念頭就往佛的德純去做,一起念頭,就往法的道理去修,一起念頭就往僧的模範去證,這就是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如果是皆悉念三寶,還有對五塵掛念。你怎麼曉得「皆悉」還對五塵有掛念之心呢?
注意注意最重要的在此,「自然」這句是已經大徹大悟終結了。到此境界不但娑婆五塵不念,就是西方趣樂世界的五塵亦不掛於心了。不繫念五塵於心,而自然而然念三寶。因自己已證到了,佛寶是至高無上智慧,萬德萬能最圓滿。法寶是宇宙萬法森羅萬象的道理,最徹底,最實在,僧寶是做模範給人看,所以叫證。須知證字是真如本性的無明通通沒有了,顯露出真如本性。
鳥有情說法,樹無情說法,皆由阿彌陀佛力量,通通都是阿彌陀佛大願力變化所作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到此講完。
請看經文: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釋迦牟尼佛又再呼舍利弗說,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能完成如此殊勝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因地修成無量功德,願行所成就的。成就如是功德,就是為利益眾生。
我們大家更要知道,萬法唯心的道理,自性本來具足極樂,自性即是彌陀。心淨則國土淨,心明則佛現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即是此義。極樂世界中的樓閣花樹,化鳥風樹有情無情,一切微妙境界,皆是吾人自性中本來具足之物,不是從外得來的。
願大家承受擔當,千萬不可錯過機緣,發起精進心念佛,得到一心不亂,豁然開悟,親證自性彌陀,親見唯心淨土,斯時自不相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