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佛說阿彌陀經淺講(二十)
雪廬老人指導
林看治居士講述

各位同修,請看經本: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經前次是說,釋迦世尊讚歎阿彌陀佛功德時,六方佛亦各個在其本國,亦讚歎釋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議功德,能夠做出甚難而希有的事,什麼叫甚難希有呢?就是在五濁惡世中成佛。本段文是說六方佛稱讚釋迦世尊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偉大精神,在濁惡世間成就了無上菩提,又能為五濁惡世眾生說此持名念佛法門。
五濁前次已解說了二濁,劫濁、見濁,濁是比喻清水投進土沙,手再攪拌水,就變髒。劫是時分,本無有濁,因有下面四濁即叫劫濁。見濁是五種見解錯誤,能驅使一切眾生造出種種惡業,墮入惡道,生死不停。現在接下去講煩惱濁。
煩惱濁,煩惱是心理昏煩、惱亂不安的意思,此煩惱濁,有五種成分,就是貪瞋癡慢疑,亦稱五鈍使,此五種妄心,能驅使眾生造業趨入惡道去。
求取無厭,私欲無盡曰貪。眾生對於世間的財色名食享受等等。無時不貪求,不能看破。瞋,發脾氣,把以上五種貪到就高興,貪不到,不得貪忍而起怨恨,瞋恨他人自己煩惱。癡,愚癡,不是順境,不是逆境所起種種迷惑,對於一切正法,聽不明白,說邪言邪語就聽得明自,最大愚癡是不信因果。慢,心起驕傲,自高,自大,靠自己勢力或靠背景勢力,輕賤他人叫慢。疑,對於一切善法自心起疑,不能決心選擇,迷昧法相,叫迷。總言之,心不得安寧、不得清涼,即叫煩惱。眾生由於貪而感受飢饉,由於瞋而感受刀兵,由於癡而感受病痛,甚至水火風的三大災,無非是由眾生貪瞋癡三毒感召而來的,染污了自己真如本性,故名煩惱濁。極樂世界的眾生是諸上善人,是已經離了種種煩惱的聖眾,他往生西方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是何等幸福。
眾生濁,眾是非一之稱,生是天上人間及三惡道中,處處都去受生,即叫眾生。又藉地水火風等等要素,才會有生,所以稱為眾生。眾生就是迷於緣生法,緣起則聚,緣滅則散,眾生不知此理,執著我相,一切通通以我為主宰,因此起了利己私心,所以做出種種的惡業,就墮落惡道故曰眾生濁。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莊嚴的,往生去的眾生,皆是微妙相好蓮花化生的,我們大家後來往生彼國超越了眾生濁是最好無比的。
命濁,命是性命心理與血肉,連持在一處,有知覺.能活動,所謂在眼曰見,在耳日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嚐,在身曰覺,在意曰知,以息暖識互相不散,是謂命。在人生中所受寒暑遷流,從少至老,變化剎那不住,就是不停止,更有以人力不可抵抗的天災人禍等等苦惱逼迫,推年減壽,斷滅命根,所以稱命濁。極樂世界的眾生,壽命無量,也就是壽與佛同,我們大家一同專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得超越命濁。
念佛法門,祇要執持一聲莊嚴的阿彌舵佛,就能往生。一往生就能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有這樣特別殊勝,所以本師釋迦世尊苦口婆心,勸眾生念佛求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就是有如此大慈大悲大願大力,不畏剛強難化的眾生,負起教化責任,這是值得六方諸佛稱讚他說:「釋迦牟尼彿,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看經文: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這段經文是說釋迦世尊為了許多眾生說明此世間最難得相信,最方便、最殊勝的修法。「為」字應唸去聲。「諸眾生」不單指凡夫而已,二乘聲聞、緣覺亦包括在內。「一切世間」普天下皆是。
在五濁惡世的眾生,通通貪染於物欲,知見就昏濁不清,不容易接受念佛圓頓法門,而釋迦世尊以獨到超人類的思想,宣說最方便,最捷徑的修行方法,被稱為難信之法。古來的法師大德們,對於難信二字講解很多,現在單舉出蓮池大師說的八種難信來談談。
一、難信,居於五濁世界的眾生,習慣已久,反而覺得心安。尚且見聞有限,忽聞有個西方清淨莊嚴,特別無比的安樂世界,都以為莫須有。而疑無此事,是難信一。
二、雖知世界無盡,在無盡的世界都可以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呢?此難信二。
三、娑婆距離極樂,有十萬億佛國土之遠,雖然欲求往生,要怎樣得往生?此難信三。
四、極樂性界是莊嚴華美,環境殊勝,豈是五濁眾生,無智凡夫得能往居之處,故難信曰。
五、莊嚴的淨土必須修持多種功行,,奇特的法門才能得往生,念幾聲阿彌陀佛或一日至七日之間,就得往生。享受極樂的殊勝,怎能使人相信,此難信五。
六、受胎必須經過定母。而生極樂世界不須父母,悉是蓮花化生出來, 這種說法豈能使人信呢?
七、初發心學佛的人大多數是容易退墮的,而極樂世界即使可生也要大福德者,大智慧者,修大行者,初機學佛的眾生,一生彼國就能得到三不退,故難信,此其七。
八、或說有淨土。或說無淨土,使智慧淺的,初學佛的人疑問不得解決,此難信八。
根據以上所說的,真是使六道中的眾生,難以相信,甚至二乘的聖人也不免懷疑,所以在五濁惡世演說淨土法門,好像對盲人指白指黑一樣的難。
奉勸大家必定要相信,我們的教主所宣說出來的都是真語,實語,不誑語,不異語(如語)所以若是用至誠心來念,就得不可思議感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八萬四千陀羅尼咒的大咒王,能避邪,什麼凶神惡鬼都會遠離,尤其是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治。
請看經文: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此段經文是釋迦世尊自說的話,又再呼舍利弗說,你們應當知道,我在此五濁惡世,做出以下二事。(一)「行此難事」,自己修行成佛,好比火坑種蓮。(二)「說此難信之法」因為一切世間眾生都是不容易相信,只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成佛。此句要注意,佛自己承認甚難。
世尊是萬德萬能成佛不得了的人物,佛自己承認難,就是暗示極難,佛示現此娑婆世界沒有為別的事,是為救度眾生,了生脫死,說八萬四千法門,叫通途門,就是普通法門,靠自己功夫斷惑。但是斷惑不容易,斷一品惑如斷四十里瀑流,很少人能辦到。此生斷不了來生再斷,但是眾生有隔陰之迷的危險,不能現生了生死,便不可靠。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門餘大道的特別法門。此是顯佛徹底悲心,除此以外,無再更特別的,在此五濁惡世眾生,不修此淨土法門,是不能度脫的,這是佛的暗示。
請看經文:
「佛說此經已,舍利佛,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此段是本經最後一段,顯明聽眾得益信受奉行的文。因為釋迦世尊講到這裡,這部經已經說完,舍利弗以及許多的比丘僧還有天人,修羅等八部的眾生,大家很歡喜。
「一切世間」一切二字是包括器世間、有情世間。世是時間,間是空間,總說在宇宙萬有中,所有的生靈,包括六道凡夫等,生存在這時間與空間的環境裡。叫做世間。
天人阿修羅等,「此等」是指其他,尚未說出來的,若是全部具足有八部眾:
第一是天上的天人,第二是龍眾,三是夜叉眾,譯為輕捷,是神道類的一種,在空中飛來飛去的鬼。二、乾闥婆,譯為尋香,在忉利天宮,管音樂的神。五、阿修羅譯為非天,無天之德,有天之福,因為此道眾生,福報神通超勝人道,因為他們在因地修布施行時,帶有瞋恨,我慢心,所以感到有天道之福無天道之德。常常與天人戰爭,戰不勝天人,就越發脾氣,這是另一種受報的眾生。六、迦樓羅譯為金翅鳥,是鳥類中最大的,兩個翅膀展開來,有三百三十六萬里之大。七、緊那羅譯為疑神,形與人一樣,只是頭上多了一角,專司唱歌的神。八、摩*羅伽譯為大蟒,具形像人身蛇首,所以稱大蟒,亦是樂神之類,以上是「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以上所說的聽眾,聽佛說此經了以後,「歡喜」,表示安往,慶幸的意思。要知道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沉淪在生死苦海中,神識有時候在天上,有時在人間,有時投胎在馬腹牛胎,展轉六道輪迴受苦,無有出期,今天承受世尊的大慈大悲,無問自說的淨土法門。此淨土法門是最圓頓、最方便、最簡捷、最直徑的念佛法門,能得聞西方極樂世界享受一切安樂,好像久病纏身忽然遇了良醫一般,心理煥然一新得到安住,豈不令人歡喜。「信受」信受二字,是表示此念佛方法信入心內,依世尊教的持佛聖號,如法受持。
「作禮」表示頭面接足最虔誠,最大的行禮。「而去」當日法會大眾聽完了最圓頓的念佛法門,要將無始劫來的塵勞煩惱,所有的無明心、貢高心、我慢心、貪心、瞋心、癡心,要放去除去,發願要解脫去,對於念佛法門,要認真念,如法修行去,一直向西方的光明大道進去,眾生能儘速安受樂法,才是真正本經宗旨。
可是今晚本法會的聽眾,散會後何處去?回家去,一句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念去,如此萬修萬人去的好機會,千萬不要放過,這才不辜負釋迦牟尼佛一片苦心救世的本懷。
本段經文從「佛說此經已……信受作禮而去」不是世尊所說,乃是阿難結集時,將彌陀法會的實情記錄下來,附在最後,希望後來的一切眾生,如是宣傳流布奉行的願望。
各位同修,彌陀經淺講,至此算勉強圓滿,學人學問淺薄,其中深義沒有發揮出來,請多原諒。敬祝各位萬事吉祥,家庭美滿,事業發展,淨業有成。 ∼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