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哇!哇」人一出生就離不開人群,在親朋好友同事之間來往不斷。因此,在家庭、學校及社會團體中,都需要良好的人際互動。「仁」是教導我們如何互相關懷、如何互相體諒,正是治療當今人情疏離,社會衝突的一帖良藥。
    孔子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能夠從最切近的事物體會取法、確實力行,就是行仁的方法。《弟子規》就是根據孔子的《論語》編寫而成的,從家庭中最密切的親子對待學起,再擴充到其他人際互動,內容具體又有次序,是良好人格的養成教育,也是日後推行仁德事業的基礎。
    孔子在《易經》「家人」卦說:「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家人卦指出要經營一個成功的家庭,在於持家的父母言行要真實一致,表裡如一,身教言教並重,善好的德行要持之以恆,如此便能把家齊治上軌道。孩子的言行產生了偏差,有些父母卻忽略自身的毛病,不懂得自我反省,只會一味的怨天尤人,難怪家庭問題不得其解呀!《弟子規》的學習,著重在規矩的養成,父母親和孩子應當一起來共讀共學,才能收到「身修而後家齊」的成效。
   《弟子規簡說》的撰寫,完全是遵循李雪廬教授「蒙以養正,聖功也。」的訓示,重在兒童幼小時候養成端正的品格,並依著 雪公他老人家講述《論語》的儒學精神,將《弟子規》本文略作疏通而已。筆者不揣譾陋,抱著學習的心情,在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原稿時,《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不斷浮現自己的缺失,時時鞭策自己,受益良多,非筆墨所能形容。此次得以付梓流通,感謝明倫月刊師長的指導鼓勵,同仁們辛苦的編纂,以及封面的精心設計,個人才疏學淺,深切期待大家不吝賜教指正。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立秋子圓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