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二十七)
長幼序 友與朋
長幼序:親族之間,要講究長幼的次序,也就是注重輩分關係。有的家族以某些字依序嵌入名字裡面,清楚的表明輩分。以天下一家的孔氏來說,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就有「德」字輩,「建」字輩的不同了。
中國人親族關念很濃厚,遇到同姓的長輩,雖然本來不相識,可是血濃於水,馬上可以親愛如一家人,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是千萬不要只是止於此,應該再擴而大之,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地。對於任何人,年齡大我十歲的,就以兄長之禮對待他;年齡大我二十歲的,就以父執輩之禮恭敬他。相反的,年齡比我小,則以弟妹、子女視之。人人以此心態來對待別人,必定可以達到孔子理想的大同世界。
友與朋:朋、友二字意思非常接近,若加以分別,則同門叫做朋,而友則是交情更進一步了。有相同的理想,志同道合,朝共同目標努力的兩個人,就叫做友。所以朋、友有親疏之分的。
朋友之間講求「朋誼友信」,朋要有情誼,有困難時互相幫助,才算盡到同窗之誼。
「友」是進一層的交往,彼此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增進二人的親厚關係。如果行為隨便,又不守信用,就會讓人以為你不重視彼此間的友情。感情就會漸漸疏遠,所以朋友之間不可以因為太親密就隨便了。要知道友情也是經過培養而建立的,不小心維護,友情的花朵也會枯萎。
論語裡面有一章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與朋友交往,是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方式聯絡感情的。而彼此間藉此相互激勵,增進自己的仁德,所以是道義的結合。當朋友有錯時,必須「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見朋友有過錯,要發自內心的誠意去勸告他,言語要委婉曲折,以收到效果為目的。但若勸告三次之後,他仍不聽,就不要再勸,免遭其羞辱,從此可以慢慢疏遠他。可是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所謂「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或許將來他改過了,仍然可以繼續往來。這些都是和朋友相處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