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三十六)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詩、書、易、禮、春秋稱作六經,每一個求學的人,都應該講解研求其中所包含的意思。
六經本來是指詩、書、易、禮、樂、春秋而言,但樂經在遭秦始皇「焚書坑儒」燒毀後,就失傳了。我們知道孔子是以禮經、樂經、射箭、御車、書經、算數等科目來教學生,樂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科。
為什麼要學樂呢?因為每個人都有七情,喜怒哀樂沒有發出來之前叫做「中」,這時心不偏於任一方。一旦發出來又能合於節度,就叫「和」。普通人總是發得不合時宜,任意宣洩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發怒時像隻凶老虎,見人就罵,恣意破壞,總要待氣消了才清醒過來,但悔之晚矣!也有人樂得手舞足蹈,大聲喧嘩,忘了還有他人的存在。這都是情感發得不適當。怎麼辦呢?可以用樂來調和性情。不是常聽人說,音樂可以怡情養性嗎?就是這個意思。
心中不平時,藉著音符的跳動,情緒獲得了平撫,音樂必須具有這種功效才是好音樂,但是現在的新潮音樂,不但不能舒解情緒,反而使心情更浮動 ,更茫然 ,不聽也罷!
樂還可以跟禮配合,叫人依著樂來行禮,自然而不拘束。禮樂合而為一,一切舉動合於規矩,活潑而不亂。
由於樂經散佚,找不回來了,因此有人把禮記補入,所以還是六部書。小朋友千萬不要把春秋經拆開來,以為是春經和秋經,那就錯了。
「經」只有聖人才可以作,因為經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聖人生而知之,天下事無所不曉,而且根據人情事故來寫,因此內容是人人可以遵循的。
「易」是改變的意思,萬事萬物無時不在改變,雖變卻有原則可供遵循。易經可說是一部高深的哲學書籍,有人說:「讀了易經能算卦。」易經固然可以卜卦,但是人的心是一直在變的,心一變週遭的一切也跟著變,就卜不準了,除非你懂得定心之法,你拿什麼來定心呢?心定於何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