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四十三)
三傳者 有左氏 有穀梁 有公羊
解釋經義的書叫傳。這裡有三本解釋春 秋經的書叫三傳。有 公羊傳、左傳、穀梁傳。
孔子作春秋,用以寄寓褒貶。研考自隱公開始,經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至哀公,共十二公時代,二百四十二年的事,以文王、武王聖道作為準繩規範,以成王道的大法。
裡面的內容文字簡約,不囉嗦,可是意旨卻隱微深奧,不容易明白,若不藉著三傳就沒辦法了解透徹,所以把三傳一并保存下來,列在十三經內。現在我們要考查當時敢事情,可以參考三傳。
解釋春秋經的書很多,但以三傳最好,下面略為簡介作者:
公羊傳作者是公羊高,魯國人,生於周朝末年。
左傳作者是魯國的太史官左丘明,他是個賢能的人。在論語公冶長篇中,孔子說:「一個人如果喜歡說些好聽的話,一見人就笑,對人太過於恭敬,左丘明覺得這種人很可恥,孔子也一樣。心中抱怨某個人,可是卻不表現出來,而且表面上還跟他作朋友,這麼虛偽的人,左丘明覺得可恥,孔子也是一樣。」由此可知,孔子很欣賞左丘明的為人。
左丘明懂得春秋的義理,因此作傳注春秋經。他用編年記事的體裁,按年分把每件事情詳細的記載下來。因此凡是天子諸侯的事,用兵、革新、禮樂的一些文獻,國家興衰存亡的原因,臣子賢奸善惡的分別等,如果不是有左傳的註解,就無法徹底明白。
左傳以舖陳史實為主,而公羊傳、穀梁傳則以解釋經文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