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四十四)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四書五經的義理明白了以後,才可以閱讀子書。「子」是我們對有德行有學問的人的一種尊稱。這些人研究學問的方向及內容不盡相同,都各自有一套思想體系,他們把自己對事理的看法、想法寫成書,所以子書太多了,內容也各有可取之處,但並非全然正確,或適合於現代,因此我們要根據自己打下的經學基礎,以孔子思想為準則,向外涉獵子書,所以不必把所有的子書全看了,只要選擇對我們的德行、學問有幫助的重要言論,加以玩味就可以。
    子書中所記載的事務對於世人有利益的,也可以摘錄下來,並且加以實行。這樣自己所學的就能歸於純正,不致流於邪僻,成了邪知邪見。
    諸子百家有那些值得研究呢?有五子,就是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及莊子。下面略為介紹:
  荀子姓荀名卿,楚國人,與孟子是同時代的人。他也學習孔子,但主張「人性本惡」,認為要使人改惡向善必須藉助教育的力量。所以推崇禮教,以禮來節制人的惡性。並且勸勉學生勤學,以求青出於藍。他作有荀子上下二篇。
    揚子姓揚名雄,漢朝人,他模仿易經寫了太玄經。也仿論語格式著了一本談論王道,尊崇聖人的法言。
    文中子姓王名通字仲淹,著有元經及中說。
    老子姓李名聃,周朝人,曾作柱下吏。道德學問高尚。孔子曾向他問禮,孔子見過老子後,形容他有如「龍」,莫測高深,可見老子是位不得了的人物,才能得到孔子如此的推崇。著有道德經五千言,對人生、文明、政治、宗教等問題,都有特殊的看法。
    莊子姓莊名周,楚國人,曾作漆言令,著有南華經。
    老莊皆崇尚自然,講究無為而治,思想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