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五十七)


   
魏蜀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都想爭得漢家天下,這時稱作三國時代,後來由司馬炎統一天下,是為晉朝。又因五胡亂華,把國都遷到江南建康(今江蘇省江寧縣),稱為東晉。
    魏主曹丕,是曹操的兒子。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曾說:「寧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由此可知,他心腸有多狠毒了。
    曹丕也是殘忍之至,為了皇位,不惜殺戮手足。曹植是他的弟弟,丕限地在七步內作成一首詩,否則要殺了他。植再情急之下七步成詩,才免於被害,但也從此被幽閉。
    後來曹丕的子孫,也被司馬炎用當年曹操迫漢獻帝的方法給害了,真是一報還一報,因果可怕啊!魏共傳了五主,四十六年。
    蜀主劉備是漢景帝的後代,都成都。與關公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有此二勇將輔翼,加上三顧茅盧,請得諸葛孔明相助,更是如魚得水,終於打得三分之一的天下。劉備死前託孤於孔明,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劉阿斗不成材,扶不起,貪圖享受到了「樂不思蜀」的地步,終於投降晉朝而滅亡。共傳了二主,四十三年。
    吳主孫權,都金陵,他能舉拔賢能的人來任用,因此力量也不弱。他有一名部將周瑜,才華橫溢,蜀吳兩國曾聯兵對抗曹軍,周瑜深知孔明才能,因此很妒嫉,曾多次為難他,但孔明都能迎刃而解,使得周瑜不禁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這正表示周瑜心量狹窄。吳傳到第四主孫皓,投降晉朝,吳亡,共五十二年。
    三國的故事很精采,人物鮮活:孔明的神算、關公的義氣、張飛的豪邁、曹操的奸詐……交織成複雜的歷史,小朋大可以買兒童版的三國演義來看,就更清楚了。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是魏國宰相司馬師的兒子,受到魏末主曹奐的禪位,最後統一天下,大封功臣,釀成日後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國內動亂,外侮豈不來侵,因此招來五胡亂華,北方為胡人所據,晉朝偏安江南,是為東晉。這時有兩位「聞雞起舞」的志士,祖逖和劉琨,立志要匡復漢室,可惜只收復了一些土地,無濟於事。
    東晉末年桓元廢安帝為平固王,自己稱帝,國號楚,劉裕帶兵討賊,藉機把持朝政,弒安帝,另立恭帝,恭帝不久禪位給劉裕,立即被劉裕殺死,晉亡,兩晉共十一主,一百零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