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六十)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到了隋朝,統一天下,結束南北朝混亂的局面。可是只傳了三代,就亡國了(註二)。
    隋文帝姓楊名堅,他廢了北周靜帝自立為王,建都長安,經過九年,滅了南朝的陳國,才南北統一。
    隋文帝勤於政事,日夜不倦。如果聽到百姓得不好,便責備自己無能。他從不喝酒吃肉,生活檢僕,宮女殯妃穿的都是經常洗濯的衣服。他也獎勵百姓勤耕種,並減輕百姓的勞役及賦稅。建國之初,文帝的確是位好國君但晚年卻被妻子及奸臣逆子所誤,做了許多糊塗事,影響隋朝的國運。
    獨孤皇后謙恭儉約,愛好讀書,只是愛吃醋,不許文帝親近宮娥,因此也最恨他人寵妾忘妻,平時要是聽到那個王爺置妾,或妾懷孕,就勸文帝加以懲誡,甚至免官。
    太子楊勇的元配未生育,而妃雲氏卻生了三子,且太子又很寵愛雲氏,正犯了獨孤后的忌。
    詭計多端的晉王楊廣,有心爭奪太子位,知道母后心思,因此巧為迎合,與妻子蕭妃日夕同住。當文帝和皇后駕臨時,只留老醜婢僕充當役使,自己與蕭妃皆穿著敝繒(註二)。樂器任積塵埃,毫不拂拭。文帝、皇后看了很滿意,因此種下改立楊廣為太子的因,後來又經皇后及楊素一再數楊勇的過錯,終於廢太子為庶人(百姓),改立楊廣。
    楊廣趁文帝晚年病重殺父自立為王,是為隋煬帝,父一死,馬上接收兩位年輕的庶母為己有,可謂禽獸不如。
    煬帝本來居長安,後聽信相士言長安地理不利於他,因此另建洛陽宮,宮內花木多由江南移來,頗覺不足,且早聞六朝金粉之盛,因此徵二百萬民伕挖大運河,以便常到江南巡遊。他逸遊無度,生性驕淫,又常征伐,弄得民不聊生,導致楊玄感倡亂,盜賊充斥,天下大亂。
    煬帝寵信楊素及宇文化及,此二人皆有篡位意。煬帝後為宇文化及所殺。李淵入關,立恭帝,不久被廢為酅公,後來因病薨(註三),隋朝的統緒全失,傳了三主,共三十八年。
   (註一):「不再傳」是不傳第二次的意思,但隋傳了三主,第三主恭帝在位一時間太短,因此往往被忽略了。
   (註二):敝繒:壞的絲織。
   (註三):諸侯死曰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