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六十二)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皆有所由來。為了與前面朝代有所區別,因此另加一「後」字。
後梁太祖朱溫,本是村野無賴,因家貧無以為生,因此與二哥投靠黃巢,屢次建功,成為黃巢的左右手。後來背叛黃巢歸唐,唐朝把他視為忠臣,誰知他後來竟纂位。
朱溫淫虐不堪,與兒子友珪之妻苟合,致被友珪殺死,王位傳給三子友貞,友貞在位十一年,後唐兵攻入梁,他獻出國寶投降,自焚而死,後梁亡,二主共十七年。
後唐莊宗李存勖,性情驕矜,專寵劉夫人,為取悅她,常臉上傅粉,與伶人演戲取樂,不關心朝政,釀成將士怨叛,中亂箭而死。傳位給養子李嗣源,是為明宗,他本來就無心當皇帝,因此也不興兵打仗,人民得以喘息,穀物年年豐收。在位八年,堪稱小康。
傳位給閔帝,被潞王廢為鄂王,又將之毒死。潞王自稱帝,是帝為廢帝。有一次喝醉酒,對妹妹(也就是部下石敬塘的妻子)說「「你才回來京城,又急著回去,是不是要與石郎謀反啊?」一句醉語,迫使石敬塘向契丹借兵叛變,廢帝自焚而死,後唐亡,傳四主共十三年。
後晉高祖石敬塘是後唐唐明宗的女婿,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還稱臣、稱子,才借兵滅了後唐。到了出帝時,聽從臣子的意見,向遼稱孫不稱臣,引發遼主的怒意,舉兵攻入汴京,把出帝捉去北方,封他為負義侯,後晉亡,傳了二主,共十一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在晉朝任河東節度使,後因中原無主(此時中原為遼王耶律德光所據)民不聊生,大家都希望趕快驅逐遼(契丹)兵,因此共推劉知遠為天子,以安定天下。剛開始仍稱晉朝,後改為漢。他雖以正當方法得國,但無功於民。傳至隱帝,素性驕縱,國家綱紀蕩然無存,後來武將郭威被讒,只好稱兵入朝,隱帝親自帶兵防禦,敗戰逃走,被臣子郭允明所弒,後漢亡,傳了二主共四年。
後周太祖郭威初以清理君側為名,出兵入漢京,欲立後漢高祖之侄贇為帝,在入京途中將之廢為湘陰公,繼而弒之,遂篡漢而有天下。
郭威崇尚節儉,及崩,遺令養子柴榮用紙衣瓦棺下葬(也免去盜賊挖墓之患)。
柴榮繼位稱為世宗,親自帶兵征伐諸國,武功卓著。為人賞罰分明,並且深知民間疾苦,興利除弊,是五代中最英明的君主,可惜征遼時患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傳位給年僅七歲的恭帝,孤兒寡婦柔弱可欺,又無親信大臣,終於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亡,傳二主共九年。
五代之外,另有十國,可說是歷史上最亂的時代,中國不統一,樂得外族乘隙而入。我們當以歷史為殷鑑,全國團結合作,才不會招來外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