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七十)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這一段經文是說古代人得書不易,雖無書,卻不因此而不學,反而想盡各種辦法取得書來讀。反觀今人,在印刷術發達的今日,書本唾手可得,卻不知愛惜,也不用心去讀,與古人相比,真是太慚愧了。
    西漢的路溫舒閱讀蒲草編成的書。公孫弘則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簡上。他們二人因為家裡貧窮買不起書,欲知道勤勉好學,真值得我們敬佩。
    西漢時代,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寫字者要用絹帛,所以書很貴,只有官宦世家和有錢人家的子弟才有書買。平常的百姓很少人有書。
    當時有一個人名叫路溫舒,家裡很窮,因此替人放羊。但是他很想讀書。有一天他看見野地裡到處長著蒲草,靈機一動,於是把蒲葉作成本子,向別人借書來抄,這樣他就有書讀了。路溫舒這樣苦讀,後來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而另一位公孫弘,他五十歲時,還在寒竹林為人放豬。他一面放豬,一面把竹林中的竹子削成竹片,再向人借來春秋經,刻在竹簡上閱讀,後來也成為一名學者。
    路溫舒和公孫弘二人,後來名顯當時,貴為卿相。他們本來都無錢買書,卻如此勤苦自勉,而世間豐衣足食,容易得書者,卻不肯發憤用功,豈不是自己誤了自己。
    看了以上兩個故事,小朋友除了要效法他們用功讀書之外,也要愛惜書本,因為書上有聖人寫的文字,我們不可隨便的糟蹋,一個愛惜書本的孩子,也一定是個用功的孩子,你們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