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簡說(七十五)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這段經文是說一個人肯立志苦讀,總會功成名就的,或許年輕時沒什麼表現,但只要堅持到底,終有成功的一天。
宋朝的梁灝八十二歲的時候才考中狀元,在殿上答覆皇帝的問題時,對答如流,成為所有讀書人的魁首。他這麼一大把年紀了,仍然完成自己的志向,讓大家都覺的很驚訝。你們這些後輩讀書人,也應該早點立下志願向他看齊才對。
梁灝從小就喜歡讀書,青年時就中了解元。他教子成功,兒子中了狀元,可說是一門五
福。
梁灝生於五代後晉時。他從天福三年開始參加考試,經歷後漢、後周,他發誓:不中狀元,誓不甘心。
到了八十二歲,宋真宗雍熙二年,才中狀元,在金鑾殿上與真宗對答問題時,獨占鰲頭,是所有應試者的第一名,他頭角錚嶸,器宇軒昂,真是表現得太好了。
你們這些年輕的讀書人,應該效法他到老不倦的精神,拿他作榜樣,不要懈怠自己的志氣。
梁灝中狀元後很高興,作了一首謝恩詩,內容是說:我自天福三年就參加考試,直到雍熙二年才成名,管他頭髮都白了,我心中只歡喜終於平步青雲。當我看榜的時候,已經沒有跟我同輩的朋友了,回到家中也只有子孫來相迎。大家都知道,年少登科很好,有誰想到龍頭竟是我這個老頭?
由此可知,一旦立下志願,而且努力不懈,終會成功的。梁灝表現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這種毅力,真值得我們年輕小子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