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第十七章)  ●回《論語簡說》目錄   ●回首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德多才的人,內心思考著,學習如何才能和他一樣;反之,遇見不賢、不求進步的人,往內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相同的毛病,提醒自己要不斷改進,不許往後退步。」
  「見賢思齊焉」,「見」就是知見、見識。能真懂得義利之辨,才有學問眼力看出「賢」與「不賢」,所以「見」字非常要緊。「賢者」比「君子」還高明,簡單來說,必須道德品行、學問技能、力行實踐,這三條都做到,才夠得上「賢者」。賢者與君子,他們的存心,都是以「獨為賢者、君子」為可恥,假使別人都是小人,而獨獨自己是賢者、君子,這是缺乏同情心,有損德行,正是賢者、君子的大羞恥。「思」是研究如何和賢者一樣,然後積極付諸行動,跟上賢者的行徑。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賢」不是小人,可能是君子、或是普通的人,只是不如賢者而已。「見不賢」,見到比賢者差一點的人,並不是譏諷輕視別人,而是趕緊向內省察自己,有沒有不知不覺犯了同樣的毛病。求學往上進步難,往下退步容易,得隨時保持警覺,才能不斷進步。
  宋朝司馬光先生,曾擔任過宰相,並著有《資治通鑑》一書,學問及人品都受到當時的人所推崇。有一次,向人提起讀書的習慣,他說:「一般人很少能從第一卷讀到最後一卷,往往從書的中間、或是後面,隨興讀起,大多不能完整讀完一本書。」而司馬光讀書最重專心,不敢旁騖,也常憂慮自己會不小心犯上這種毛病。他舉了學士何涉先生的典範,何涉的書桌上只放一本書,讀書時就針對這本書,從頭至尾一一校正錯字,如果尚未讀完這本書,決不換別的書讀。何涉讀書的習慣,就可以讓人見賢思齊,作為我們讀書的榜樣!
  今日社會,人際交往頻繁,互相薰染頗深,誰能分辨「賢」與「不賢」?若想深入聖賢堂奧,開展安己安人的德業,就非得要有見賢的眼力及「思齊」、「內自省」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