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說(三十五)
                                            ●子  圓

        為 政 第 二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向孔子請問:「如何使人民做到恭敬、盡孝以及互相勸勉行善?」孔子回答說:「面對人民時,言行能夠莊重,人民自然產生恭敬;教導人民對父母盡孝,自己也能夠慈愛人民,人民便肯盡忠職守;選出善人擔任公職,來教導不善的

人,人民就能相互勸勉向善!」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季康子是魯國大夫,「康」是他的諡號,古代依據諡法論斷一生的功過得失。「子」是他的官爵。季康子掌握魯國大權,希望人民能夠對他恭敬、盡忠,並且自動勸勉行善,這樣政治就容易推動。
    「臨之以莊,則敬。」臨,是指居上位面對人民的意思。莊是莊重不隨便,一切依禮而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上位者本身率先做起。
    「孝慈則忠」這句話卻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教導人民在家庭中孝順父母;另一方面上位的領導者,能真心關懷部屬,視民如子。切勿驕縱自己,「視民如犬馬」,甚至「視民如草芥」,造成人民形同陌路,反目成仇。
    春秋戰國時,秦繆公有一次走丟了一匹好馬,後來發現好馬,竟被岐下的鄉民三百多人,殺煮吃掉了。繆公手下官吏非常氣憤,想治罪這三百人。繆公卻說:「君子絕不因畜生而傷了人命。」更寬宏大量表示:「吃了好馬肉,不飲酒是會傷身的。」隨後賜酒給這三百鄉民。之後,秦國攻打晉國,繆公軍隊非常窘迫,難與晉國匹敵,這三百人自願請纓加入戰陣,冒死爭先衝鋒殺敵,不只打了勝戰,而且俘虜了晉國國君。所以上位者慈心視百姓,百姓便會心悅臣服。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這句話不是從國君或人民說起,特別強調第三者,孔子勸季康子要舉用善人推動教化。孔子不直說不善者的缺失,也不強調用刑罰來制止,而是建議季康子提拔善人教導不善者,讓百姓觀摩好的模範,心裡生起羞恥心,彼此勸勉為善。孔子五十歲時,季氏推舉擔任中都宰,經過孔子三個月的治理,中都百姓受到教化,了解禮節的重要性,男女走在路上,分道而行,不慎掉了東西,也能路不拾遺,善好政風遠播國外,各國都派人來觀摩學習。
    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者以道德引導百姓,善用禮節整飭行為,百姓心中自然產生羞恥心,進而改過遷善。本章中莊重自己、慈愛人民,倡導孝親及選舉善人,正是仁德的政治。為人主管想打造優質環境,這章經文是必修的課程。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