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海仁山─
    
福慧雙修的周大德

            周榮富老居士治喪委員會敬撰

    明倫的大護法,周大德世緣已盡,安詳往生了。自民國六十五年以來,到民國八十五年為止,長達二十年之久,周大德就像撫育嬰孩一樣,每個月定期捐助明倫二萬到四萬不等的印刷費。明倫因有這筆道糧,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發刊、贈閱。也因有周大德的發心,而得以成長、茁壯。周大德默默護持的功德,明倫同人永銘於心,不敢相忘。今特刊載大德生平事蹟,以表永懷追思。

    周榮富老居士,臺中蓮友都尊稱他為周大德,他是臺北縣新莊海山里人,生於民國前三年二月一日,卒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享壽九十五歲。

    一、天公仔子─賣油條的童年

    周大德在家排行老三,長兄三十五歲就夫妻相繼亡故,二兄亦早夭。在他出生沒多久,算命先生就告訴他父親金水老先生,說:「你靠這孩子,一輩子都吃不完,他是武狀元的命格。」話雖如此,童年的家境,卻十分困窘,父親又患有氣喘病。懂事的周大德,七歲時就開始幫忙家計,沿街叫賣油條。這天公仔子(周大德生日在農曆正月初九,正好是民俗的天公生日),賣了五年的油條,卻沒有時間去上學。十一歲時,自覺不讀書不行,於是向父親請求要上學讀書,並願意繼續負擔家計及自己的學費,多病的父親才勉強答應。

(周大德在蓮社上香)

    上學後,他更加努力地賣油條,不管颳風下雨,一大早,就雙手捧著竹籃,沿街叫賣,很多鄉親同學都稱讚他乖巧,紛紛向他買油條。但也因賣油條,而經常上學遲到,被老師罰站。而他卻不敢將實情告訴老師,直到老師再三盤問才據實相稟,這時,老師也感動得掉下眼淚,老師知道後,不但不責罵,反而透過全校老師,聯絡家長們,多買他的油條,於是他就每天早上從海仙頭到公館口沿路照門牌號碼放油條,並約定一星期收一次油條錢。就像現在送報紙一樣。後來老師還將這位貧苦優秀學生的事蹟向校長報告,校長就在六月十七日這天賞賜給他一頂遮陽帽。

    周大德為感念這位疼惜後進的好老師─徐曜棠老師,退休後,每年就借六月十七日這天,留在家中,特別追思恩師,充分表現尊師重道、知恩報本的心意。

    二、腳踏車經理─勤儉盡忠的銀行家

    周大德小時候,邊賣油條邊讀書,到十七歲才小學畢業,畢業後順利考取臺北商工銀行(後改稱第一銀行)當練習生,月薪十五元。同時晚上他又一邊到成淵中學繼續進修,一直到高中畢業。他因勤奮好學,均名列第一,求學時,不但不必付學費,銀行還每個月另給二元五角的獎勵金。從此一輩子在第一銀行服務,一路從練習生、一直升到儲蓄部經理及第一銀行監察人。
    數十年的銀行生涯,工作地點歷經臺北、臺中、屏東、花蓮等地,因為奉公守法且小心謹慎,不但從沒發生過呆帳,也從未被處分過,反而累積無數的獎狀與獎勵。贏得「模範經理」、「第一名經理」的雅號。尤其任職於臺中分行經理時,公家雖有三輪車,周大德卻經常自己騎腳踏車出外推展業務,連后里等地都騎車前往,正因他如此的勤奮認真,銀行的業績突飛猛進,深受同仁的敬重與愛戴。並戲稱「腳踏車經理」。

    三、積財致富─理財有方推祖德

    由於出身貧寒,周大德一生當中的每一分錢都由自己清白辛苦賺得,也捨不得任意花用。他進銀行的時候,靠賣油條已存有一百五十元,同事見他錢多,就邀他參加互助會,每一會三元,他參加了十會共三十元,當時因為日本人愛吃、愛漂亮、愛花用,平均每次標一元五角,所以三十元的會只要交十五元,每月就輕易地多了十五元的儲蓄。另外當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的時候,發行很多水泥股、工礦股、農林股股票,別人不想要,他立刻大量購買。此外,也買證券、買土地,而且所有財產只有入、沒有出,一直累積到退休,成就了數以億計的資產。
    周大德說,能夠白手成家,理財致富,實在也是祖上積德。他父親金水老先生,雖然家境清貧,但對救人急難很有慈悲心,尤其研發出「雷公散」之中藥粉,凡有拉、吐、瀉等腸胃不適的,只要吃一點「雷公散」就可痊癒,而周老先生常以「雷公散」,與貧病者結緣,寧可自己餓肚子,也要幫助別人解除病苦。

    四、找到歸宿─放下布袋 提起葫蘆

    周大德稟性仁慈忠厚,人情世故也非常練達,眼見天災人禍、人心不古,心想雖生財有道,總該找個宗教信仰及人生歸宿,正巧民國四十年,由花蓮調任臺中分行經理之際,乃經友人簡國垣經理介紹,而認識臺中市佛教蓮社創辦人李炳南教授,即對李老師的學養、德望佩服得五體投地。

深慶茫茫人海中,終於找到一位通佛通儒的大善知識,從此全心向佛。在臺中服務期間,經常與夫人到蓮社、靈山寺,聽經聞法。又經李老師介紹,皈依南亭法師。


(周大德伉儷陪李老師到鳳凰谷踏青)

    民國六十三年,周大德退休後,開始整理家業,並於每週三,偕夫人由臺北到臺中,聽李老師宣講華嚴經。平時除聽經、念佛之外,於布施擁護道場,更是不遺餘力。聽經之餘,也經常向李老師私下請益,或緊隨李老師及諸位師長蓮友四處弘法。李老師曾向周大德說:「你我均已耄耋之年,你要學佛,必須跟隨在我身邊。」民國七十四年,周大德毅然決然將臺北陽明山別墅全數變賣,偕同夫人在李老師的安排下,住進臺中縣菩提仁愛之家裡面的靈巖書樓樓下,深居簡出,過著處士生活。

    五、樂善興學─飲水思源  回饋社會
    
   
周大德有感於自身幼年貧困失學的痛苦,退休後立志將財富用於興學辦教育、獎勵後進。
    在故鄉新莊:早年就曾捐款一百萬元給母校新莊國小興建運動場和司令臺,又捐建「孫鳳堂」活動中心,以紀念慈母,並捐建新莊國中「金水堂」以紀念父親。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九日慨捐新臺幣五千萬元給臺北縣政府,請縣長林豐正先生轉交協建中信國小,該校旋於同月廿六日改名為「榮富國小」,以感念周大德的慷慨捐輸。後又於民


(賣油條的小孩,砌起榮富國小的一磚一瓦)

國七十九年捐資新臺幣二仟五百萬元創設「財團法人周榮富獎學金文教基金會」,以獎勵各界清寒優秀子弟。周大德也捐華梵大學壹仟伍佰萬,以助建校興學。
    在臺中:民國七十二年獨自捐資四百七十萬元興建臺中蓮社六吉樓,作為國學啟蒙班、社教科及明倫廣播社之場所。民國七十三年捐新臺幣二千一百萬元創設「財團法人臺中縣私立榮富慈益基金會」,長期按月護持臺中蓮社、慈光圖書館、慈光育幼院、菩提救濟院、安老所、明倫廣播社、明倫月刊社、國學啟蒙

班、榮富助念團以及臺中論語講習班……等文教、慈善機構。平時對全省地區,凡遭逢天災地變意外事故的家庭,如海山煤礦災難等,也都急急給予雪中送炭。數十年來,可以說是臺中市佛教蓮社聯體機構的大護法。「大德」之稱,當之無愧!  

(護持李老師創辦論語講習班   
 民國74年第二屆結業典禮)
(第二排右六為周大德)

 
    六、福祿壽子─賢妻孝子  獲福無量

    周大德對自己在世間享有福、祿、壽、子的福報,懷著十分慶幸與感恩的心。其實,他樂善好施、積福無量,當然感應無量福報,所以不但本身壽近期頤,家庭亦和樂興隆。夫人周陳更解女士系出名門,秀外慧中,相夫教子之餘,亦隨同潛心學佛,於民國七十七年在莊嚴佛號助念聲中安詳往生西方。育有五子二女,總計有十五個孫子,全都品學兼優、事業有成。
    五位公子雖全都住在海外,自周大德八十大壽以後,有十五年之久,他們都按月輪值,返回臺灣照顧年邁的老父親,晨昏定省、親侍湯藥,未曾懈廢,堪稱現代孝子典範。周大德除育子有成外,又代兄撫孤,二位姪兒與叔父之情,猶如父子一般。這全是周大德厚德載福,善因感報。

    七、一心念佛─瓜熟蒂落  安詳往生

    周大德退休以後,有三十年的光景,都在厚培善根與福德,雖然財力雄厚,卻自奉儉約,身心全投入彌陀大願海中。尤其在民國七十五年李老師生西之後,他仍早晚禮拜老師法相、重複聆聽開示錄音帶,一如往昔。晚年蟄居靈巖書樓,行住坐臥不離佛號,不但早晚課精進念佛,其他散步、休閒時也念念不斷佛號,客廳臥室沒有精美的裝飾,只有佛菩薩、老師法相及念佛錄音機,耳濡目染,皆是極樂。
    一年多來,臺中論語班學員及蓮友們,有感於周大德體力漸衰,便排班約定每天上午十時至十時半,陪伴他念佛。周大德雖體弱不堪久坐,每日仍必在九時五十分,即整裝坐定佛前,等待蓮友前來。每次念完佛,他都滿心歡喜回向。往生前兩星期,蓮友們更每天播放李老師開示錄影帶,以提振他的道心。周大德面睹師容,法喜滿溢。十月十五日,二公子弘義先生已照顧老父一個月,行將返回澳洲,周大德竟不尋常地告訴他說:「我走的日期將到,可能在二十三、二十四日。」因此弘義先生,不敢返澳。二十四日大女兒返回,送老父一件獨鈷法器,並為誦解心經,周大德喜樂萬分,終日緊執獨鈷不放。兒女云:「當日父親的笑容就像嬰兒一般,純真而滿足,終日緊執獨鈷不放。」臨終前數日,似有預知,凡見親舊乃至傭人,都一再點頭致謝,甚至感激得涕淚縱橫。

    周大德在十月二十六日早上,九點二十分安詳往生。臺中蓮社蓮友們馬上排班助念二十四小時。二十七日上午十時小殮,容貌平和,如入禪定,更衣時,手足


(阿彌陀佛!謝謝大家,再會了!)

柔軟更勝於生前,實為往生極樂的瑞相。
   
綜觀周大德生平,早年出身寒微、勤儉致富,晚年樂善興學、潛心念佛,可說是當代福慧雙修、悲智雙運的最佳楷模。想必早已蒙佛授記、龍天護持,證諸種種瑞相,理應蒙佛接引、圓證菩提!阿彌陀佛!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