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餘馨之十四 ─ 斌宗法師
                                                 ●智 展  

    斌宗法師(一九一一 ── 一九五八),是臺灣首開研經風氣的僧人。在日據時代,由於臺灣的佛教界瀰漫著鬼神、外道的迷信色彩,再加上佛教徒對於佛典經教均不求甚解,因此法師便發願前往浙江寧波的觀宗寺(諦閑老法師道場)和天臺國清寺(靜權法師主持)求法。在奠定了深厚、紮實的教理基礎後,法師回臺便展開一連串的弘法活動,並依照觀宗學社的制度,在新竹法源寺創設佛學高級研究班(後改稱南天臺佛學研究院),積極培養僧才,為臺灣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法師雖然教研天臺,但行持卻依止淨土法門,每論及行門要旨,均勸人專念彌陀,求生極樂。其關於淨土之著作,今有《佛說阿彌陀經要釋》一書行世,茲將重要開示整理如下,普願見聞者,發菩提心,信受奉行。

    八萬法門 念佛第一

    法師於《佛說阿彌陀經要釋》序文中曰:「觀乎釋迦如來,憫念一切眾生之沉迷,故四十九年之說法,然皆隨機施化,應病與藥,無非欲令一切眾生,了脫生死,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而後已!然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於一代教中,求其最方便、最簡捷、最要妙、最圓頓者,莫過淨土一法,誠如來一代時教中,普度眾生之特別法門,乃聖凡齊攝,利鈍兼收,上上根不能越其閫,下下機亦可登其域。上至等覺菩薩無不發願求生,下至逆惡眾生若肯悔悟發心念佛,亦可帶業往生,正如阿伽陀藥普療百病也。
    古人謂:『八萬法門中念佛第一』,乃一針見血之言,良由佛智鑑機,知末法眾生根性鈍劣,智慧淺薄,壽命短促,一息不來便成後世。其餘法門,或太高深,不易修證,復須三惑斷盡、圓悟自性,方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故特開此念佛一門,以普度十方一切有情,同歸安養(案:此即極樂世界別名)。欲速出迷津,頓超三界,永離生死苦者,捨此誰依?故《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觀斯可知矣!」

    侈談自力者應有的警誡

    然而,對於淨土念佛法門,常有人譏斥為「他力法門」(仰仗阿彌陀佛接引),認為只有不懂經教的愚夫愚婦才會去修持。關於這樣的誤解,該如何消弭呢?
    法師曰:「若確以賴自力為貴者,奚不一一自為之,則渡水不可乘船,遠路不可乘車,衣須自織,食當自耕,住應自造,乃至一切生活事宜當自為之,如是方可誇言不賴他力,不然,則自欺自狂,而出乎爾者反乎爾矣!日常生活咸賴眾力,而不自鄙,何獨於了生死、成佛道一大事,屏佛力而不依,藐斯門而弗修,何喪心病狂一至於此耶?可嘆!可憫!靈峰(案:即蕅益大師)云:『以話頭為奇特,佛號為平常,棄如意珠玉,競取瓦礫,可哀矣!』又《大集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良以一句佛號,乃統百行以具備,攝萬法而無餘,倘能真念佛者,何遺參禪乎?奈何!聰明之人,不肯死心念佛,必以參究為最上,不知違背經言,終至弄巧成拙,願好高務奇、不量自力者警誡之!」

    各宗高僧 勸修念佛

    持名念佛法門並非少數人在自吹自擂,法師就舉了近代許多人景仰的佛門高僧為證:「近代禪宗的高僧虛雲和尚、臺宗泰斗諦閑法師(見〈開示念佛緊要〉)、唯識宗的太虛大師(見《淨土法門集》)、律宗的弘一律師(見〈人生最後〉)、畢生專弘淨土的印光大師等。除印老外,他們雖各有專宗,然皆極力勸修念佛,讚頌彌陀的功德,稱揚淨土的勝妙。並且古今的賢哲,依之修持而得往生極樂的明驗者,亦不可勝計(見《淨土聖賢錄》),由是觀之,大藏經論中既處處稱頌指歸,又得歷代賢聖相繼弘揚而修證,這怎能可以妄擬彌陀是理想?極樂是想像?釋迦是寓言?這豈不自獲罪戾,誤人誤己的一大不利!當知大覺世尊的妙言,句句是從慈悲心的底奧流出來的,無非為利益人天,使眾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故祈敬重之!深信之!切勿輕生疑惑,而失去不可思議的利益!願諸行者學者們,慎之思之!」
    斌宗法師於民國四十七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往生。往生前雖為病痛所苦,但求願生西的心卻異常堅定,養病期間,已向弟子宣告欲入涅槃,對身心世界不再貪戀。農曆二月初一,法師病況似有好轉跡象,不過卻在十九日示疾,捨報往生。荼毘之後,留下了諸多舍利,緇素弟子們對此瑞相皆嘆為希有,也對淨土法門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行人但肯依至誠心,信願持名,則必當生了脫生死,圓滿菩提。斌宗法師勉勵吾人:「當信釋迦世尊的金言,速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才不負釋迦世尊的叮嚀,亦才不負彌陀如來的垂手已經十劫了。」還在六道輪迴中眷戀不捨的遊子們,是否聽到極樂家鄉慈母的殷勤呼喚呢?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