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歸詠春風香                              士 倫

 

    山光照檻水繞廊, 
    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 宋末遺民 翁森〈四時讀書樂〉 

    曲阜城南邊三里的沂河北邊,有一座高大的土臺,原為周朝時魯國求晴禱雨的祭壇,叫做「雩臺」。雩是什麼? 
   《周禮》〈司巫〉曰:「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鄭玄注:「雩,籲也,嗟而求雨。」 
    當國內發生旱災水災,國君就領著巫師到雩臺,能通天人之際的巫師跳著求雨的舞蹈,口裡呼籲懇求上天降下甘霖。今天的舞雩臺,東西長一百二十米、南北寬一百二十五米,殘高七米,四周種有桃、杏、楊柳等樹木百餘株。 

   

    (舞雩臺是孔門最佳的戶外教室。)

    遊於舞雩 

    孔子住在曲阜的闕里,舞雩臺離曲阜城不遠,孔子教化時常帶弟子們來此遊觀學習,利用舞雩臺寬廣的空間,茂盛的樹木,以及從沂水吹來的涼風,指導弟子們學習禮樂。《論語》〈顏淵篇〉云: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跟隨孔夫子來到舞雩臺,樊遲向孔子請教說:「敢問『崇德、修慝、辨惑』的意義?」 
    來到舞雩臺,樊遲為什麼突然問起這六個字呢?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說:「此當是雩禱之詞。以德、慝、惑為韻。」「德、慝、惑」都是入聲字,押「德」韻,應該是古代禱雨求晴疏文中的詞句,所以樊遲才會隨機而問。 
    明德,要如何修得崇高?藏在心中的惡,要如何修治除去?心頭的迷惑,應該怎麼辨明而不惑?這是向上天祝禱求雨的重點。中國的聖王都有「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的觀念,當大地久旱不雨,或澇雨成災,主政者就會自省有那些不足之處,因此召感風不調而雨不順,例如商湯時,大旱七年,天氣熱得「煎沙爛石」,商湯親自向上蒼祝禱,以六件事向老天反省: 
   「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說苑》〈君道篇〉) 
    我辦的政務沒有節制嗎?太過勞動人民嗎?政府賄賂盛行嗎?讒媚小人太猖獗嗎?營建太多宮室嗎?聽信寵幸嬪妃的話嗎?求晴禱雨的國君,誠心向上天懺悔,真心改過修善,德性一天天光明崇高,過惡一天天修除減少,當忿怒生起時能辨別清楚,不做迷惑的奴隸,這是真正懂得禱雨求晴大旨的國君。樊遲問到求雨的大本了,所以孔子稱讚他是「善哉問」。 
   《顏淵篇》另外還有一章: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這一章雖然沒有載明子張是否在舞雩臺的發問,但是依《論語正義》引吳佳賓的說法:「克己復禮,崇德辨惑,皆古之言也。古訓多協韻,以便蒙誦。」可見子張問的「崇德、辨惑」也是古時候常用的成語,與舞雩臺的禱詞不無關連。 

    聖賢樂趣 

    見到舞雩臺,必然會和孔子的弟子曾皙聯想到一塊兒。曾皙家就住在魯國「高門」外,春秋時魯僖公把魯國南門增高擴大,所以南門又稱做「高門」,沂水從南邊流過,臨近舞雩臺。當孔子週遊列國回來,閒居在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一同來陪侍孔子,孔子要大家談談平生抱負。當子路、冉有、公西華陸續說出個人想要有的一番作為時,曾皙正在一旁彈瑟,等三位弟子談完了,孔子才要曾皙談談理想。曾皙聽到夫子提到他,瑟聲便漸漸停下來,然後放下瑟,說出他的心聲: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篇〉) 

   

    (舞雩臺在曲阜城外沂水邊。)

    春天的最後一個月,春服已經做好了,把皮衣換成單袷。二十歲以上的成人有五、六人,十五歲以上的成童有六、七人,一同到魯國城南的沂水邊遊歷,在舞雩壇上,吹風乘涼,然後歌詠著詩篇回去。孔子聽完曾皙的心聲,深深歎息說:「吾與點也」,我和曾點有一樣的心情! 
    正因孔子常與弟子來舞雩臺演禮遊歷,所以後人在臺上題有「聖賢樂趣」的碑刻,如今已不存在了。 

    鳳翔千仞 

    清朝乾隆年間,曲阜知縣潘相也常來舞雩臺,他在《曲阜縣志》的〈古蹟類〉說: 
    「余嘗於春秋佳日,攜壺觴偕勝友登臺而望沂,想像風浴詠歸處,慨然如見鳳凰翔於千仞之概。臺上斷碑有四大字云:鳳翔千仞。殆先得我心者歟?」 
    在春秋二季的美好時光,和好友登上舞雩臺,遠望沂水,想像當年曾皙等先賢們在這一帶「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情景。深深感歎,好像這兒曾有鳳凰神鳥遨遊於千仞高岡一般。果然在舞雩臺上有一塊斷裂的石碑,撫摹殘碑,看見四個大字:「鳳翔千仞」,前人真是先得我心了! 
    孔聖道冠古今,先賢德標萬世,七十二位賢哲同列聖人門牆,這幅盛況,千古以下幾時得見?想想當年的舞雩臺,有孔子、有顏淵、有子貢、有子路等聖賢在此歌詠吟唱,彷彿千年一見的鳳凰群聚在此。 
    吉祥的鳳凰出現世間,人稱「鳳凰來儀」,鳳凰神鳥隨著人心的善或惡而隱而顯,《淮南子》〈繆稱訓〉云:「昔二皇,鳳皇至於庭,三代至乎門,周室至乎澤,德彌麤,所至彌遠;德彌精,所至彌近。」在堯天舜日那個好時代,鳳凰無拘無束的在大庭廣眾面前出現。夏、商、周三代,在城門上還看得見鳳凰。周朝衰微後,鳳凰只停在遠遠的山林水澤。人們的道德低落時,鳳凰就離人愈遠;當人們的品德高尚時,鳳凰便愈接近人群。 
    舞雩臺上,何時可以再見到當年聖賢齊聚的蹤跡呢? 

    勝境重現 

    現在的舞雩臺,草木叢生,僅剩一個土堆,孔子有知,看見這幅景像,會不會感慨:「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人心是環境的主宰,雖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眼前似乎少了「鳳凰來儀」的時機,但是只要有更多的人好樂孔聖大道,學得「惟精惟一」的人愈多,相信不久的春天,「風浴詠歸」的勝境,必將重現於舞雩臺上。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