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禮俗探秘                                 邱明川


    清明時節雨紛紛,家家戶戶掃墓祭祖。掃墓時,有些人會在墳頭將水煮蛋滾動、敲殼、剝殼,把蛋殼覆蓋在墓上,以及食蛋,卻很少人能解釋其中的生命禮俗意義。除了脫殼以去除厄運的說法外,其實還有更深更豐富的社教功用。
    首先將水煮蛋在墳頭或墓碑上滾動,象徵「科甲袞袞」。蛋殼為甲殼,代表科甲;滾動的諧音為袞袞。科甲袞袞,期許子孫功名連續而盛大,不是為了蛋殼好剝而在墳頭滾動。
    接著是敲蛋殼,象徵「一甲一名」。敲蛋殼會發出清脆「鳴」聲,諧音為「名」。因此以一顆蛋敲殼發出一生鳴聲,代表一甲一名。古時殿試放榜,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故一甲一名是期望子孫不但科甲袞袞,最好還能獨占鰲頭出狀元。所以一人取一顆蛋只敲一聲,若拿很多顆或敲很多下,便弄巧成拙,不知是第幾甲第幾名,搞不好名落孫山了。
    敲蛋後是剝殼並將蛋殼拋覆在墓上,象徵「由剝而復」。覆的諧音為「復」,剝殼後覆殼,代表由剝而復。願子孫之中運勢較差的,雖不能科甲袞袞、一甲一名,至少也要振作,才能由剝而復、否極泰來。也由於復運是開運,因此要將蛋殼拋覆於自家祖墳上,而不是隨便亂扔,以免浪費好運。
    最後的食蛋之舉,象徵「生化不息」。世人認為蛋是孕育生命而代表生命力的東西,食蛋是汲取生命力,達到生化不息的目的。蛋也代表男子,因此食蛋也象徵子嗣的祈求。
    生命禮俗具有宗教成分,有心身治療的功能。從諧音產生相似聯想;例如「甲」、「袞」、「名」「復」,都是順勢療法運用相似律產生交感作用。食蛋以汲取生命力,則很明顯是接觸療法,運用接觸律產生直接交感作用。
    很多宗教儀式變得神秘、迷信乃至失真,十分可惜。現代人若願意學習正信的宗教,藉由生命禮俗的解析,瞭解正面的社教功能,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主導自己的命運。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