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舍衛國中須達多長者夫婦淨信佛法。家中負責掌管金庫鑰匙的老婢女毘低羅,平時老實誠懇,謹守本分。但是,每當長者要開庫供養三寶時,老婢女就大為不悅,總是背地裏說:「我們長者大人真是愚癡不智,盲從沙門講說法術,其實那些人只是貪得無厭的乞丐而已。我真希望永遠別聽到佛名、僧名,更別看到出家僧人。」老婢女的惡願,一傳十,十傳百,名氣大到舉國上下都知道。
末利夫人輾轉聽到這樣的事,便敕請長者夫人阿那邠坻來到王宮中詢問詳情。阿那邠坻具實以告,對末利夫人說:「夫人,我們乞請佛來度化老婢女吧!佛德如無私的陽光,能照亮人心的黑暗面,即使是鴦掘摩羅等大惡之人,佛都能調伏,何況是小小的婢女呢?」末利夫人放下了心中的疑惑,便說:「明天我要舉辦供佛法會,你就派老婢女來吧!」長者夫人於是回家請老婢女捧著裝滿奇珍的寶瓶前往皇宮。老婢女以為是要上貢皇家,對於自己身擔重任而感到志得意滿,小心翼翼地走向皇宮。此時,忽然看到了佛陀一行人也緩緩步向皇宮。
「可惡!這群人竟然跟著我到皇宮,該怎麼避開呢?」老婢女埋怨不已,一心想要避開佛陀一行人。看到大門旁的小狗洞,心生一計,便低頭想要鑽進去。不料,狗洞封死了,一轉頭,東西南北四條小巷的路也封閉,獨獨只剩下佛陀走的大門正路。老婢女情急之下,以扇子遮住了臉大叫:「我不想看到佛!」不料,扇面剎時變為透明,老婢女抬頭一看,不管是看向東、西、南、北方,方方都有佛,想低頭閉眼,眼不見為淨,卻從心相中看到遍滿虛空的佛陀。
老婢女害怕地抱緊寶瓶,急急地返回長者家回報說:「今天我遇見了邪惡的瞿曇道人,淨變化一些害人的法術……。」說完,將自己關進覆蓋著百張皮毛的木籠中,又以厚毛氈將自己層層地裹住,只求不要見到佛。
末利夫人傷心地看著這樣的結果,跪著乞求佛陀:「佛陀,求您不計前嫌,度化老婢女吧。」
佛陀慈祥地說:「佛不度無緣之人,老婢女與我無緣,然而卻與羅睺羅有大因緣,我將遣羅睺羅前去度化。」
羅睺羅化身為轉輪聖王,阿難與難陀分侍左右,領著千二百五十位由比丘化身的隨從,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須達多長者的府第。老婢女在木籠中聽到鐘鼓樂聲,疑惑地說:「這是哪兒來的美妙天音啊?」
一位婢女興沖沖地跑來對她說:「阿婆,妳快出來,大廳裏來了一位尊貴無比的聖王,他說要請妳當他的侍者,長者已經答應了。」
「怎麼可能?我又老又醜,怎麼能當聖王的侍者?」老婢女驚訝地從木籠中出來,前去拜見聖王。
羅睺羅拿著如意珠照著老婢女的臉,說:「阿婆,在如意珠中,妳看到什麼?」老婢女從如意珠的映照中看到自己莊嚴無比的相貌,內心歡喜不已。
羅睺羅說:「阿婆,妳再抬頭看看。」老婢女抬頭一看,羅睺羅和隨從都還復為本來的比丘身。老婢女內心慚愧不己,懺悔說:「佛法清淨,不捨眾生,像我這般愚癡醜惡的人,都願意一而再、再二三的加以度化,佛真是慈悲啊!」
佛對大眾說起過去世的因緣。無數劫前,在寶蓋燈王如來的像法時期,有位雜寶華光國王,他的兒子名叫快見,有心出家學道。在獲得父王的允許後,拜當時一名智慧多解的比丘為教授師。後來聽到另外一名德華光比丘說般若空慧的要義後,不求甚解,大聲批評說:「這德華光比丘所說的話,一點智慧也沒有,只不過說說虛無空華的幻事,遠不如我教授師的大智慧、大辯才,我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再看到德華光比丘,只願生生世世受教於教授師。」快見見人就毀謗德華光比丘,因此之故,死後墮入了阿鼻地獄,受諸苦惱,報盡後,又千百生為聾癡無目之人,或為貧賤卑下之人。
佛對著大眾說:「我就是德華光比丘,而羅睺羅就是教授師,不願見佛的老婢女就是快見王子。」佛陀又說:「即使是心懷邪見的人,見到佛都能得如此無量福報,何況是真正發心學佛的佛弟子呢?」眾人聽聞後,都發大菩提心,信受佛法,精進修行。
(出自《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