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菩薩 ●吳日郎 |
人與人相處久了,別人的偉大、別人為你所付出的一切,你會以為很平常,理所當然的接受一切,而忘記了該有的感恩和崇敬。因此佛菩薩在你的身邊,長久照顧關心著你的生活,你竟不知感激和尊敬,離開了真佛菩薩,卻千里迢迢遠離家鄉,去尋訪傳說中的菩薩。 菩薩,她的名號叫母親
就像從前的楊黼熱心學道,聽說四川有一位無際菩薩道行高深,便離開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獨自到四川,想拜無際菩薩為師。在半路上遇到一位和尚,楊黼因熱心學佛,對和尚很尊敬,和尚問:「你要到那裡?」楊說:「要到四川找無際菩薩。」和尚再問:「你認識無際菩薩嗎?」楊說:「不認識!」和尚又問:「不認識!找他做什麼?」楊說:「聽說無際菩薩道行很高深,想拜他為師。」和尚說:「與其找聽說中的菩薩,不如去找真實的菩薩。」楊問:「那裡可找到真實的菩薩?」和尚說:「你現在回家,若看到有披毯子、反穿鞋子的人在迎接你,那位就是真實的菩薩。」 六度,母親的菩薩行
母親為何會是大菩薩?因為母親以大慈悲心,付出無盡的愛,卻永遠不求回報,母親實已具足一切的德行。她時時刻刻都和大菩薩一樣在勤修六度萬行,她永遠以身作則,隨時檢討各種缺失,力求改進對兒女的教養,這豈不是持戒?她永遠以溫柔穩定的性情、無畏無怖的犧牲、永遠不變的關懷兒女,這豈不是禪定?母親周全的照顧兒女,使在物質、精神上不虞匱乏,財施、法施兼具,這豈不是布施?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菩薩對眾生的愛是無窮無盡的,母親對子女的愛也是永無止盡的。像王曉民的母親耐心照顧因車禍成植物人的王曉民,卅多年不改其志,直到自己操勞過度,臨終之時仍念念惦記著女兒的生活。像官聲彥的母親辭掉高薪工作,細心照顧被精神病患潑灑硫酸,已面目全毀的官聲彥,為了讓猶在讀小學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勇敢的遠渡重洋,到美國讓官聲彥就醫就讀,直到大學畢業才一同返國。像有無數的母親那樣千般呵護患小兒麻痺的殘障兒,也有無數的母親那樣萬般愛憐的照顧弱智兒女。更有無數的母親忘飢廢寢、日以繼夜的以淚洗臉,陪侍在病危兒女的身旁。這是多聖潔的情操,這樣從內心自然流露的高貴情操,豈是世俗「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的膚淺鄙陋觀念所可能產生? 親娘想兒長江長
像從前有位老婦人,她兒子對她很不孝,但她不以為忤,還是盡心盡力的替她兒子照顧小孩。有人感到不平,慫恿說:「妳兒子對妳這麼刻薄,妳為何還對他那麼好?還要如此辛苦幫他照顧小孩?」老婦人神色平靜的說了四句話:「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憑他餓,莫讓孫兒餓我兒。」俗語說:「親娘想兒長江長,子女想娘擔竿短。」只有已長大的兒女會忘記母親,但做為母親即使兒女已長大,她的心永遠在關懷他們的未來,永遠在為他們的幸福設想,即使受到子女再大的忤逆不孝,一顆心永遠向著自己的兒女。 生日,每個人的母親節
母親愛子女就像母牛愛小牛一樣的舐犢情深,在動物界不論是禽或獸都可發現母愛,只要是雌性都會有母愛,母愛是如此的如日遍照、無所不在。因此不管對母親的表面態度如何,不管對母親的了解有多少,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母愛都埋藏有深深的記憶和感恩。因此從表面看:母親節似乎是制訂以後才有的節日,似乎有了母親節大家才會熱情的和母親一同慶祝節日。這樣看法其實不對,因為母親若不是那麼深植人心的讓人體認到無比的崇高偉大,母愛若不是那麼無微不至讓人深刻感受它的溫暖穩定,每個人對母親的回憶若不是那麼甜蜜溫馨而清晰的存在,那麼即使用盡任何方式來推動、宣傳、鼓勵,甚至以高壓手段強制執行,相信母親節也只是徒具形式,大家象徵性的慶祝一下。又怎能由此產生全世界人類的共鳴,每個人都發自內心、真誠、自動在慶祝這個富有無比意義的節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