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薄荷豬 ●淨 喜 |
「薄荷豬」這則公案的由來,記載於《五臺(清涼)山志》,內容大要如下:宋朝的時候,有一戶姓趙的人家,以養豬為業,在其畜養的豬群當中,有一隻豬長得特別奇異,全身的毛是金色的,不吃飼料,只吃薄荷,以故附近的孩子們都稱呼牠「薄荷」。 老比丘的一封信
有一天,一位叫辨聰的法師,參加五臺山清涼寺的結夏安居時,巧遇一位顛狂的老比丘,寺裡上下都瞧不起他,只有辨聰法師尊敬且奉事他。到了解夏要回各寺前,這位老比丘交付了一封書信,託他帶到京城北邊,尋找一位叫「薄荷」者,投給他。
(辨聰法師叫一聲「薄荷」,豬馬上站立,法師把書投給牠,「薄荷」吃下信後就立化了。) 您忍心送我走嗎
事隔千年的今天,在臺北縣林口鄉有一戶姓駱的養豬人家,平時一大早都會有貨車來載豬至屠宰場宰殺,多年來一直如此。九十八年八、九月間,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一隻豬被捉時,竟然沒有掙扎嘶叫,且心情很平靜的注視著男主人良久,彷彿告訴他:「已養了我一、二年了,您忍心把我送走嗎?」當牠要被送上貨車時,豬群紛紛狂叫,其聲悽厲如喪考妣!
(吃素的豬雖然瘦下來,但全身的毛反而發亮有光彩,性情溫馴許多,見到主人來時,不但不恐懼,還會搖尾巴歡迎呢!) 殺生如同殺佛
印祖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
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
互殺。佛於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既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弭殺劫,以安眾生。又云: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異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嶽,急宜痛戒,庶可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