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孔子說:「言語說得很巧妙,臉色裝得很好看,兩隻腳前進後退,表現得很恭敬。這種只在外表討好別人,內心全是虛假的人,左丘明感到羞恥,丘也感到羞恥呀!內心對人充滿怨恨,卻故意隱藏起來,反而和這個人結交為朋友。這種掩飾虛偽的人,左丘明感到羞恥,丘也感到羞恥呀!」
「巧言、令色、足恭」,這是指言語、臉色和行動三件事。「足恭」是兩隻腳動得很勤快,趨前後退很順從。從前當差的人,主人一呼,就連著答覆「是!是!」隨著主人的意思,兩隻腳立刻向前退後,身體跟著前俯後仰,讓人看了渾身肉麻。這種人的內心虛情假意,大都只想得到主人的好處,甚至有的還想陷害主人。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左丘明是魯國史官,曾受業於孔子。孔子作《春秋經》,左丘明據《春秋經》寫了《左傳》,將《春秋經》文裡「寓褒貶、別善惡」褒揚貶損、辨別善惡,其中隱微的地方一一注解出來。所以像「巧言、令色、足恭」的人,左丘明一眼便能識破其中的虛偽欺詐,令人感到蒙羞萬分。「丘亦恥之」的「丘」念某,不念原來的音。這是古人尊重父母師長,不敢直呼他們的本名。這種存心,猶如親自聆聽孔夫子現場教誨,這種真誠恭敬,也是現代人值得學習的態度。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是藏起來。與人結怨,小怨可以很快解除,大怨則一時難解;這時不可以把怨恨藏起來,外表故意顯出和善,和對方結為至交好友。這種虛情假意,正與朋友道義之交背道而馳,也令人感到羞恥!應當學習「以直報怨」,用直道與人相處,內心無所奢求,行事坦蕩光明!
唐朝玄宗時,胡人安祿山善於揣測別人的心意,他利用種種機會賄賂巴結官員,得到玄宗的寵愛,不斷封官加爵,權勢很大。他在玄宗面前,故意裝出愚昧無知、憨厚質樸的樣子。有一次見了玄宗,利用機會故意上奏說:「臣出生在蕃戎偏遠的地方,卻得到皇上的寵愛,實在沒有特殊的才能,只能以身效命陛下,死了也很高興呀!」玄宗聽了,又看看他的模樣,更加的憐愛。
安祿山晚年非常肥胖,肚子下垂碰到了腳膝蓋,必須左右有人撐扶,才能站起來走路。但是,一見到皇上,就能立刻跳起胡人的舞步,像風一般急速旋轉自在。皇上看看他的大肚,開玩笑的問他:「你肚子裡到底裝了什麼東西,為何這麼大呀?」安祿山極盡諂媚的回答:「只有一顆赤誠的忠心啊!」後來,皇上要楊貴妃收他為養子,讓楊貴妃兄姐和安祿山結為義兄義姐,寵愛備至。
此時的安祿山,內心已經萌生叛亂的陰謀,派自己的親信住在京師,監視朝廷動態,準備叛變。天寶十四年十一月,爆發安史之亂,唐朝國運幾乎斷絕。
學了這章經文,反觀自己的內心,以及外在的言行舉動,是否合乎表裡如一的「誠」字?切忌不小心陷溺於虛情假意、自欺欺人的習氣中,讓孔子深以為恥,學道君子豈能不察!豈能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