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義之鄉──濟南       
鞭鼓生

    雪公的故鄉濟南,是個泉城。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美稱。當走進了濟南,深入了解一點後,發現它真是個情義之鄉啊!
    話說,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有一尚志書院紀念館。進門的屏風上刻有「賢人尚志」四個大字。另有丁寶楨的木雕像,下書有「讀書豈為虛名誤,報國須教俗念空」。一八六九年時,山東巡撫丁寶楨創辦了尚志書院,學者除學習儒學外,還學習天文,地理,和算術。雪公年輕時曾就讀於尚志書院。
    丁寶楨是清朝的中興名臣,又被稱為「清代山東最有作為的地方官」。他在山東做了十四年的巡撫。在任時,治理黃河,興修水利,誅殺患逆,整頓吏治,興辦洋務,體恤民困。時人對丁寶楨的清風亮節推崇備至,贊其操守「清絕一世」。他為官十分清廉,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敢做敢當,堅持正義,為民造福。當他離開山東巡撫升任四川總督之時,前去北京覲見當朝,慈禧太后還親筆題詞「國之寶楨」,嘉許他是國家寶貴的支柱。
    丁寶楨出生在貴州,四十三歲時,到山東任巡撫,後在四川任總督十年,政績也十分卓著。一八八六年,六十七歲的丁寶楨逝世於四川總督任所,由於俸金多數用於濟困助教,這位封疆大吏病危時,竟然債臺高築,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銀,今生難以奉還,有待來生含環以報。」山東父老聞訊十分悲慟、惋惜,請求朝廷將丁寶楨的靈柩運回山東安葬。靈柩運至濟南,當時士紳百姓爭相「郊野祭弔」,場面十分感人。丁寶楨遺體在華不注山麓與其先逝的前妻合葬。朝廷並允立祠祀奉。
    丁寶楨在貴州、四川、山東,都被立祠祀奉。而山東人特別迎靈柩回濟南安葬的情義美行,實在令人感動讚嘆。丁寶楨的後人居住在濟南已有六代,說填籍貫時,寫的不是貴州平遠,而是濟南。《孟子.盡心篇》云:「何謂尚志?」「仁義而已矣。」雪公在臺灣弘化了三十八個年頭,想來也希望臺灣是個情義之鄉。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