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教觀略說講記(二十一)        

                   吳希仁講述 智光、懷德整理

 

   

    通教

    請看講義第十一張表,接著介紹通教。段落跟前面一樣,依照教相系統和觀行系統的次第來介紹。

    前後相通

    先介紹教相系統。第一是「釋能詮名」,就是把這一教法為何命名為「通教」稍作解釋。通教是大乘初門,學大乘都是從這個教法入手,所以特別重要。我們一方面看《綱宗》的本文,一方面參考(甲)表── 通教之名。這個教法何以名「通」呢?「通」有兩層意思,一是「相通」義,指它可以跟前教、後教彼此相通,故名通教。來學此教的人,根性有利、有鈍,若是鈍根的人,學通教就只能通前藏教,因為他雖學通教,最後也只是證到「偏真涅槃」,所證與藏教相同,所以說「通前藏教」。若是利根的人,他的智慧比較高,來學通教時就能「通後別圓」,證得「中諦涅槃」,與別、圓教所證相同,所以說「通後別圓」。
    又,通前藏教名為「近通」,為什麼呢?因為藏、通二教都屬於「界內教」,主要是對三界內的眾生所說的教法,也都志在證真諦涅槃,所以是近通。至於通後別圓,則是「遠通」,乃因別圓是界外大教,距離較遠之故。請看《綱宗》本文:「通教,鈍根通前藏教,利根通後別圓,故名通教。」這是第一層相通義。

    三乘共同

    再看(甲)表第二層,通又有「同」的涵義,即「共同」之義。學通教的人跟藏教一樣,都有三乘的根性。具三乘根性的人來學通教,他是「三乘共稟」,三乘人共同稟受同一種教法。
    那麼,佛對通教根性的人講什麼樣的教法呢?「稟無生教」,通教主要講「無生」的道理,即不生不滅之理。在《中論》的〈四諦品〉中有一首三諦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智者大師即根據此偈建立了四教的教法,四教所詮釋的諦理都離不開這四句偈。
    如前面所說的藏教人,只懂得第一句
──「因緣所生法」,觀察這一切山河大地都是因緣所生,緣生緣滅、亦無常亦無我,所以藏教所講的三乘法都是有生有滅。只不過藏教人是三乘分開來修,即聲聞乘修四諦法,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法,菩薩乘修六度法。但都是以因緣所生、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精神去修持這些法,這就是所謂的析空觀。

   
 
 (智者大師,根據《中論》的「三諦偈」建立藏通別圓四教的教法。)

    至於通教人則兼懂第二句──「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他見到諸法,包括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都是緣生緣滅,既然是緣生緣滅,所以是如幻如化,就好像魔術師拿了一條毛巾,摺一摺,就變成一隻兔子。小孩子一看:「哇!真的是一隻兔子。」大人一看:「只是變魔術而已嘛!不是真的。」這就是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它只是一個假相,其實當體不生不滅。
    過去雪公老恩師常常舉另一個例子:譬如兩手相合,中間便有一條縫,這條縫是怎麼產生的呢?是左右兩手合在一起現出來的。如果右手拿開,這個縫就消失;左手拿開,這個縫也不存在,必得合起來才見到這條縫。若是藏教人看到這條縫,他知道是因緣所生法,是兩手合起來才有,只要兩手一拿開就沒有,所謂因緣合則生,因緣散則滅,但他還是認為兩手相合這條縫就現出來。若是通教人,他知道兩手拿開固然沒有這條縫,即使兩手合在一起,他也知道這條縫是不存在的,它當體即空,所以生即無生。
    諸位當知,並非只有這條縫是如此,包括我們自己以及外在的山河大地,都跟這條縫一樣,是緣生緣滅。所以當中並沒有一條真實的縫,本來就無縫,不必等到兩手分開才知無縫,此即「緣生性空」的道理。你說它生滅,這個生滅即無生滅,此名「無生教」。通教人無論聲聞、緣覺、菩薩乘,都稟受佛的無生教法,所以是「同」。

  
   (藏教人見這手縫,知因緣生因緣滅,通教人則知當體即空。)

    三乘共行

    至於實行,則是「三乘共行」,通教三乘人同樣依照無生教法去觀去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觀照一切諸法,體達一切法如幻如化。所以,通教又稱為「幻化教」,《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既知諸法如幻如化,所以他「體法入空」,體達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包括三界所有的內外諸法,當體全空,此即名「體空觀」。
    這與三藏教的修法不同,藏教人是三乘分開來各別修,即聲聞乘人修四諦法,乃至菩薩乘人修六度法;通教人則是共同修,是「三乘共行,體法入空」。由於所稟的教相同(無生教),所起的觀行也相同(體空觀),所以就成就「共同」義。這是第二層意思。
    《綱宗》本文說:「又從當教得名」,講的就是「共同」義,即從通教本身的教法,及其修持的方法而言,「謂三人同以無言說道」,是「體法入空」,「故名為通」。「三人」就是通教的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他們同以無言說道。何謂「無言說」的道法?即一切言說都是緣生性空,當體即空。當你正在言說的時候,當體即空,說即無說,當下就是無言說,此即「無言說道」。無言說道,其實就是體法入空,能夠體達一切法,當體即空。故生滅即無生滅,言說即無言說。
    懂得通教的無生教,再去看三藏經典裡一些禪宗祖師的法語,就看得懂了。禪宗的祖師說:「終日吃飯,咬不著一粒米。」一直都在吃飯,為何說沒有咬到一粒米呢?這就是以無生教的道理貫串其中,吃即無吃。「整天穿衣,拉不到一塊布。」這件衣服當體即空,所以穿即無穿。甚至云:「整天說話,不曾談著一個字。」因為說即無說。只要了解通教的道理,這些機鋒語就不難懂了。
    又如《金剛經》中,佛告訴須菩提(佛弟子中解空第一):「莫作是念」,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什麼想法呢?「我當有所說法」,認為佛應當有說了好多的佛法。「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如果有人說佛有說法,那就是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那是因為沒有了解我所說般若的道理。佛不是正在講《金剛經》嗎?你若不了解通教的道理,就會認為佛講的這些話不合邏輯。由於所有一切法當體即空,所以不但不能說佛說法,就是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也都是當體即空,生滅即無生滅。
    所以佛在《金剛經》中說:「若以色見我」,如果以三十二相的色法來求見佛,「以音聲求我」,或以聲音來找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為甚麼如此?因為色即無色、聲即無聲。這完全是站在無言說道的立場,才能這麼講。所以這個「三人同以無言說道」很重要,由於他們能「體法入空」,體達內外諸法當體即空(真諦理),共稟共行,故名為通。(待續)

   
 
  (在金剛經,佛告須菩提: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