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出高徒
     ──
伊尹調教太甲         三 學


    伊尹,姓伊,名摯,尹者正也,官名。伊尹為了天下生民福祉,五次依附夏桀,盼從速救民於溝壑之中,卻不遂其志,後來「就湯」伐夏救民。湯奉伊尹為師,向他學習,並請他擔任丞相,尊稱「阿衡」,阿者倚也,衡者平也,國政必倚伊尹以取平。
    成湯崩後,兒子太丁未即位而薨,太丁弟弟外丙在位二年,再由弟弟仲壬即位四年。仲壬崩後,由成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太甲不明居喪之禮,不知朝政,伊尹作〈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德〉等,數數勸諫,然太甲不隨順伊尹的教誨。不得已,伊尹將太甲放逐到河北臨漳成湯的墳墓,使他親近先王,以思補過失。

    講明美德懿行

    太甲違禮,不明朝政,伊尹如何規勸改過?伊尹首先講明先王成湯的美德懿行,使有效法的典範。伊尹說,湯王承順天地,嚴敬鬼神,故能撫慰安頓天下萬民。為君若不能敬守君道,順天地,畏鬼神,則不得善終,必辱沒先王。太甲聽了,仍固守頑行,不肯悔改。
    伊尹再提一事,成湯每日破曉起床,坐以待旦,天一亮就實行朝政。又廣求各方俊彥,擔任要職。我王當以儉為德,作長遠之謀。
    如張弓射箭,先挾住箭末,唯有校準得準確,才能射中目標。所以人君所修政教,發布命令之前,當早晚思之,使合於民心,一旦實行,則無不當。

   
 
 (商湯,經五番禮聘,請得伊尹輔佐,伐夏救民,尊為「元聖」。)

    遠放湯墳桐宮

    太甲仍不肯聽伊尹訓誨。伊尹告訴朝臣,新王多種不義之行,已是習與性成,應讓他遠離京城,住在桐宮之墓,親近先王,纔不會讓世人感到迷惑奇怪。
    三年後,伊尹戴上朝冠,親迎太甲,回河南的國都亳。太甲恭敬拜手稽首說,我小子不明於德,作諸不善,放縱情欲,敗壞禮儀法度,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逃,違背您的教訓,幸賴我師調教匡救。伊尹回拜說,明君當修身,以真實德行符合群臣百姓之心。汝先祖成湯愛護困窮之人,鄰國皆欣慕湯德,願湯為君。我王勿怠惰安逸,待下謙恭,以明視遠,以聰聽德。

    勉以「敬、仁、誠」

    伊尹喜見太甲改悔,再次叮嚀:上天只親厚能敬者,百姓只念仁厚之君,鬼神只享誠心獻供者,故天子應把握「敬,仁,誠」三字。有德則治,無德則亂。成湯勉修其德,配享天命。
    我王當夙夜懷想先王所修之德,從最卑下、最親近之處做起,不輕民事,居安思危,聞逆言必求其中之道,聞順言必察其中非道。不如此思慮,何以有得?不去實行,何以能成?人君勿以佞口亂舊政,人臣勿邀寵居功不退。君臣各守其道,則國家長保美好。

    志在輔佐聖君

    在〈伊訓〉,伊尹用溫和愛語善加開導,太甲不聽教誨,不守喪禮,不明朝政。伊尹挺身而出,執行「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的古禮,放逐太甲於桐宮。此舉,孟子說:「民大悅」。待太甲在桐宮三年,思過改悔,伊尹朝服朝冠慎重迎回,居天子之位,孟子說:「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
    伊尹是聖之任者,立志要輔佐人君成為堯舜聖之君,有一人不能享受堯舜澤被,就像是自己推他入溝中一般。伊尹的存心,是有十足擔當的聖人宰相。

    尊為太宗明王

    太甲性格輕佻,莫說成堯舜聖君,連一般國君也無資格。伊尹不怕事,不歸隱去職,動用非常手段,放逐國君。此非常之舉,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伊尹為成就太甲為聖君,先以恭敬的巽言相勸,再以聖言的法語責成,最後把他放逐,使太甲「處仁遷義」,三年後恭迎,登上天子之位。這時的太甲,悔改前過,洗心革面,成為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聖君,殷人尊為太宗。周武王滅商,更以「明王」的諡號上封。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