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映雪公心              心照


  「移交信物!」司儀莊嚴的聲音迴盪在地藏殿,啟蒙學社的老師、老學長,以及主事蓮、庶務蓮、小小蓮,集聚在一起,見證新蓮的成立及傳承;小小蓮的學長好奇地引頸張望,那數十年來,在二十六雙手中傳接的信物到底是什麼呢?

 

延續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的兒童德育週,和六十四年開始的蓮友子弟輔導團,啟蒙班於民國七十年正式展開,第一屆的雪蓮也在九年後開花,組成大專研學小組,持續滋養蒙田。隨著年年花開,除了各蓮橫的聚集,更加入了上下屆縱的串聯,及學長制的倫理;四年後,制度趨於完整,因緣具足,啟蒙學社由此建立。

敘述起來三言兩語,其中卻是深深蘊含著雪公太老師慈悲與智慧的遠見及教化,又集結了多少因緣、投入了多少師長的苦心思慮。

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專,正是學子最容易被各種價值觀影響的時候,也是進一步體認佛法、建立人生方向的重要時機。啟蒙學社就像是驛站,無論啟蒙班的孩子去到哪裡,學期間的研討、寒暑假的活動,就是他們從茫茫紅塵中「返鄉」的車票。不管離得再遠,透過電話、經由網路、動員人脈、念佛迴向……,啟蒙學社將佛菩薩的手伸得遠遠的,擁護著散播各地的蓮子,每一朵蓮都映著雪公太老師的心。

「像風一樣\年少的你們\從四面八方到來\聚集在啟蒙的園地……」

每年暑假,就是啟蒙班的大型盛會,四散外地的學長齊聚在蓮社及暑期啟蒙班的會場。即將升上大專的學子,在啟蒙班的最後一年,有一個重大的活動--造蓮計畫。相識十餘年的同屆啟蒙班學子,在蓮導師、輔導老師及輔導學長的陪伴中「成蓮」,成為啟蒙學社新的一朵蓮。

每一蓮,或由導師立名,或由同學票選,建立蓮名,也是對團體共同的期許。時至今日,已成立二十六朵蓮:雪、清、淨、心、益、澄、慧、涵、如、竺、覺、德、法雨、猗、湛、梵、恆、弘、韻、旭、穆、晟、允、宇、、悅。

其中有許多蓮還特別引用、編寫一句標語來共勉。例如德蓮、猗蓮取自〈大學〉的「明明德」、「綠竹猗猗」等句,益蓮則採《易經》益卦的卦辭「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又或以佛法自許的「慧命永續,蓮燈傳承」、「上求佛道探覺海,下化眾生入蓮池」、「梵音揚三際,蓮種播十方」;以及「涵養儒佛智,圓證上品蓮」、「恆德默行君子志,蓮風遠送法輪音」、「晟明開佛智,蓮德啟聖心」等等,都緊扣著雪公太老師的儒佛精神,亦可見初發心恢弘高遠的志氣。

「一種莊嚴的希望隨著佛號\迴盪,升起」

在啟蒙學社,成蓮後的第一項任務,是參加寒暑假講座及學期間研討,走入佛法、仰望彌陀;第二項則是躬身力行菩薩道,藉由辦事歷練學以致用。接著,就要學著擔當重任,成為「主事蓮」,主理蓮務。

學期間研討,從以前研討《印祖文鈔》、旁涉儒佛教典,或是《佛學概要十四講表》、《唯識簡介》等,現在則祈請師長設計講演專題課程,並搭配生活漫談,由各蓮輪流主持。

生活漫談時,各蓮導師、學長會聊一聊各自的現況,或學校及佛學社的生活與活動,讓彼此觀摩了解、互相討論學習。這時簡直是真心話大冒險!精進與懈怠、上進與沉淪,對比立顯,叫人隨喜也讓人慚愧。同樣在啟蒙班長大,有些學長確能秉持著雪公太老師的教誡,早晚課不斷、定課念佛,甚至持續研讀老師提供的蓮社書單。有老師的提點、解困,有精進的學長領頭,蓮子們一個拉把一個,向佛道持續前行。

啟蒙班活動期間,啟蒙學社的學長已不是台下咿咿呀呀學著儒言佛語的小蓮子,前一年成蓮的小小蓮升格為「庶務蓮」。說是升格,卻彎下腰來抬菜、排拜墊、搬物品……,服務群眾。就是這樣交織汗水,將大家凝聚得更團結、更熱絡。

啟蒙學社像是一把傘,可以將傘葉緊密地聚攏在一起,也敢高張傘蓋,撐起一片天。


(啟蒙學社像是一把傘,將傘葉緊密地聚攏在一起,也敢高張傘蓋,撐起一片天 。)

 「每一板蠟燭都可以點燃\無數的光」

交接典禮上,前任啟蒙學社社長鄭重地拿出一個盒子,移交給新任社長。在大家張望的眼神中,陪著啟蒙班學子長大的老師一一拿出其中的信物:一串百八念珠和一只瓶中船。

長長的念珠上繫著十多顆晶瑩光潤的玉墜,有蓮花、木魚、寶珠、菩提葉等,是象徵早期各蓮的代表物。

新成蓮的蓮子手中都有一串相似的念珠,一顆顆菩提子串成的念珠,在大家的手中沉靜,等著小佛子佛號的呼喚憶念。此外,還綴有玉雕的木鐸和卍字,象徵著一直以來的啟蒙班宗旨 --儒佛精神。小蓮子們寶貝地捧著念珠,這可是難逢的無上寶,畢竟,在這世間能有幾人,從小薰習儒學典範樹立人格,進而徜徉佛法大海、直向淨土,得入聖賢之域,登極樂之邦 ?

老師繼而亮出小巧精緻的瓶中船,這不只是藝術品,更期許著眾人乘著佛法的寶船,在五濁惡世一帆風順導歸西方極樂世界,並且發願成為自度度他的法船,回入啟蒙班、走進佛學社。一如雪公太老師初抵臺灣發下的宏願:「寶島遍栽九品蓮」,將儒佛的種子廣布遠播。

 「像風一樣\你們從四面八方來\也將四面八方離去\帶著師長的叮嚀\帶著同學的祝福\帶著啟蒙班國學的種子\散播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出了高中校園、離開家庭,在外闖蕩,啟蒙學社就是強大的力量,有人、有法,有情誼、有道力,有長期的活動及固定的大型盛會,每位蓮子在其中適得其所,互相照應,提攜成長,逐漸綻放出各種姿色的蓮花。

外在的因緣或隨著時代變動,而啟蒙學社內涵流淌的雪公精神,以及老師學長的慈愛與熱血,則如蓮池中的清水,靜靜地滋潤、映照著每一朵蓮。

註:文中引用詩句出自詩人林廣的詩作〈擎舉心靈的燈〉。


蓮子手中的一串念珠,綴有木鐸和卍字,象徵啟蒙班的宗旨--儒佛精神。)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