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為國舉才的狄仁傑         方 璞


  武則天皇后,信任看重狄仁傑的程度,遠在許多大臣之上,經常稱呼他「國老」,而不直呼其名。狄仁傑喜歡在朝廷上當面向武后直言規諫,武后每每放棄己見,勉強接受。他曾多次以老病為由,請求告老還鄉,都沒獲准,到他辭世時,武后流淚說:「朝廷沒人了!」

武后曾經詢問狄仁傑說:「朕希望覓得一位品學皆優的士子任用,不知有誰是適合的人選?」狄仁傑回答說:「荊州長史張柬之合適。他雖然年紀大了些,卻是任宰相的人才。」於是張柬之被提升為洛州司馬。

幾天後,武后又問狄仁傑同樣的問題,狄仁傑回答說:「日前舉薦的張柬之,陛下還沒有用呢!」武后說:「已經拔升他官職了!」仁傑回應說:「臣舉薦的人,可以擔任宰相,而非司馬。」於是再調升柬之為秋官侍郎,最終任用為宰相。

狄仁傑更曾舉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桓彥範、泰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皆位至公卿,終於成就了扶正中宗,恢復大唐國號的功業。

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賢士都在狄公門下了!」仁傑回答說:「舉薦賢才,是為國家,不是為我個人。」

狄仁傑在高宗儀鳳年間,出任大理丞,掌管刑獄。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和左監門中郎將范懷義二人,誤砍了昭陵的柏樹,仁傑依律給予免職的處分,但高宗特別下令要斬殺二人。仁傑極力奏稱二人罪不當死,高宗大怒,說:「二人砍了昭陵的柏樹,朕若不殺此二人,就是不孝。」仁傑也很堅持,高宗頓時臉色大變,左右勸仁傑莫再多言。

可是,他依然對高宗說:「冒犯龍顏,直言進諫,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件難事,但臣卻以為遇到桀、紂般的昏君,的確是難事;若是遇到像堯、舜般的賢君,就不難了。如今依據法令,權、范二人,罪不致於死,而陛下特令殺之,將使得人民不再相信法令。法令一旦無有定則,百姓也會無法適從。陛下因為一株柏樹而殺兩位將軍,後人又將會如何評論陛下?臣不敢執行陛下命令的原因,正是怕陷陛下於無道啊!」高宗聽了仁傑這番既悅耳又逆耳的忠言之後,怒氣稍解,權、范二人終於免得一死,流放嶺南。

武后神功元年,起用狄仁傑為宰相。狄仁傑居相位,總以舉薦賢才為念,凡經由他推薦進用的,都成為後來中興大唐的名臣,於鑑別人才,可謂慧眼獨具。調護皇家母子,更是功在大唐。

狄仁傑一生公忠體國,勇於任事,無避生死,直言敢諫,雖未及於有生之年,見到大唐國號的恢復,但在其死後五年,即武后長安四年,丞相張柬之舉兵平亂,迎太子盧陵王復中宗帝位,恢復了大唐國號,唐朝國祚得以中興相承。

  
  (狄仁傑喜歡當面向武后規諫,武后每每放棄己見,勉強接受。)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