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教木鐸振春風
  
--雪公生西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心 照

 

暮春時節,空氣中瀰漫著欣欣向榮的氣息,四月九日,中興大學惠蓀堂,傳來陣陣童稚的朗誦歌唱及莊嚴的詩樂吟詠,再現雪公的化雨春風。

韶光荏苒,轉瞬雪公已離開我們三十年了。今年,臺中蓮社籌畫主辦了〈李炳南先生往生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以雪公的詩歌及探訪濟南的紀錄片,引領三千多位蓮友重溫對雪公的記憶、探觸雪公的精神。

為什麼選擇《梵音集》與《雪廬詩選》來緬懷雪公呢?徐醒民老師在來賓致詞時即開示,音樂可以啟發人們的真誠心,拉近距離。此外,徐老師又說:「最能顯示雪公道風的,就是雪公的詩。」不論雪公離我們再久、再遠,藉由雪公的作品,便能直接和雪公以心印心,「至誠感通」。所以,徐老師遙想,說不定雪公正在極樂世界看著這場紀念音樂會呢!
 

序 幕
 

「雖然太老恩師已經往生三十周年了,但是他的恩澤仍然留在人間,我們就是那一群有福氣的人!」節目的上半場由一群國中小的啟蒙班學子開場,三位小朋友用說唱表演和大眾分享在啟蒙班的學習與收穫,諸如《弟子規》、《常禮舉要》、《論語》等聖人的智慧,以成為守信用、有禮貌,人見人愛的好孩子,此外還有唐詩吟誦,培養溫柔敦厚的心。

啟蒙班合唱團上台前,負責的張老師很誠心地鼓勵每位孩子要「創造奇蹟」:「大家來自不同學校,兩週才練習一次,要靠你們心連心,團結、串在一起,形成團體感。要讓大家看見啟蒙班、喜歡啟蒙班。」果然引起了回響。弘明高中吳同學分享:「小朋友手結印,一個接著一個井然有序地走出來,超可愛的。背誦時不急不徐,又有抑揚頓挫,聽起來很舒服。」馬同學也感嘆說:「看到他們在台上搖頭晃腦的唱歌,比手語,我好像也回到了當年在大勇國小的教室裡上課的時光,好想回去喔!」

不僅台下的觀眾受到感染,演出的啟蒙班學子也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雪公太老師。四年級的胡同學說:「參加這次活動,知道太老師創立了許多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三年級吳同學說:「台下觀眾都是太老師教化過的人,都很感恩而來參加,小朋友也是。」家長也肯定地說:「孩子因此了解為什麼要去啟蒙班,而更主動、更有意願。」

啟蒙班的學子一直以來是蓮社師長手中的寶,雪公尤其看重,說興辦啟蒙班功德無量,他們實在是背負著雪公的遺願使命啊!這次由這群雪公的寶貝來開場,讓整場音樂會在追思緬懷中展現出生命力。



(「燈亮起來的剎那,每個孩子都收攝住了。」小朋友心連心串在一起,讓大家看見啟蒙班、喜歡啟蒙班。)
 

致 詞
 

「每一位參加的蓮友都是貴賓!」蓮社張式銘社長誠摯地歡迎大眾與會。開場前即在門口熱情地招呼蓮友,彷若親友聚會般熟絡呢!

三千多人的會場,在徐老師緩步上台致詞時,氣氛頓時收束成莊嚴肅穆,持續不散。

高中部張簡同學在心得中記下這一幕的感動:「徐老師慢慢地走上台。一步一履,是如此的不容易。台下的我們安靜了下來,全場人的一呼一吸,頓時變得大聲。心中升起感恩與感動,一件事、一個團體的成立,是多麼的不容易。」

正如主持人所說,徐老師即使年屆高齡,仍不辭辛勞地講經弘法,利益眾生,彷彿就是雪公的縮影啊!

此次雪公的孫女李珊老師也遠從大陸過來參加,不僅致詞演說,更特留數日參與詩歌吟唱。李珊老師的謙和親切,師長蓮友的熱情招呼,讓相隔千里的兩地人牽繫連結,延續雪公師緣。李珊老師也很感念蓮社,讓她在祖父往生後,仍然能夠蒙受祖父的蔭護。
 

影 片
 

為了這次的紀念會,蓮社特別製作了動畫〈雪公元宵節賞花燈走失的往事〉,及紀錄片〈探訪雪公的故鄉─濟南〉。

蓮友所知的雪公事蹟多為弘化事業,簡短的動畫揭示了這段過往,許多蓮友都驚嘆雪公幼時學習入心、致用應變的聰慧;對於回家向母親認錯一點,也讓許多同學印象深刻、感到佩服。

紀錄片早在去年便已拍攝、製作,呈現出今昔濟南雪公故居的變化,以及雪公家眷珍貴的回顧;此外,還特別探訪雪公詩中提及的「佛峪勝境」,追尋著雪公的步履,印證體驗雪廬詩味。

影片不似電影熱鬧精彩,卻蘊含著許多訊息。蓮友劉學長看到太師母的身影音聲,感受到一種平實的功夫:「太師母對著鏡頭,未刻意做什麼,僅僅一如日常的念佛、回向,把平常所說的憶佛念佛持續展現。」

有一段特寫雪公遠從莒縣攜回濟南的奇石,郭同學感受到其中含藏的父子情深:「雪公的兒子,在撫摸他父親生前最喜愛的那塊石頭時,眼裡所流露的不捨,就像是藉著石頭,傳送對父親的思念。」

製作影片的賴學長,在拍攝李珊老師介紹老家的香爐時也深有感觸:「大家都憑藉著太老師的恩澤,藉由有形的物質,努力想把太老師的思想傳遞下去。」

隨著鏡頭帶出雪公不得歸的故居,蓮友陳學長很感佩雪公的心量:「太老師離開家鄉三十七年,從回顧影片可見太老師心繫故鄉,但能放下心中的小愛,放射出去給很多人;把對故鄉的思念,轉為對臺灣這塊土地人民的教化。」看著紀錄片中九十多歲的雪公仍繼續講經,劉同學深受感動的說:「知道了太老師想教化大眾的心情,真的很辛苦、很偉大。」

雪公浮海來臺,與家鄉有著難以跨越的時空距離,甚為遺憾。而今,雪公在極樂世界,雖有十萬億佛土之遙,透過雪公教導我們的淨土法門,至心信願念佛,不過咫尺一瞬。極樂世界,實是雪公與蓮友共同的故鄉啊!



(梵音樂曲和雪廬詩作悠揚迴盪,連有沉浸在雪公慈愛的聲聲叮嚀,和雪公最真的心產生共鳴。)
 

詩 樂
 

雪公曾說:「蓮社要做文化團體。」雪公從年輕就是要改造社會,從事教育,不只推廣出世的佛學,更注重處世的儒學及詩樂之教,希望蓮友成為有文化素養的佛教徒。

除了教授課程,雪公於七十三年組織興辦臺中蓮社樂育國樂團,因為「學樂,能讓人心地中正平和」,不但可以自受用,更能感染他人、利益眾生,如此「道」即在眼前。

從前在山東時,雪公曾編寫過通俗詞曲,詞意明白、優美,能在不知不覺中感化人心,可惜沒有留存。後來,雪公老師又編了《梵音集》,《梵音集》裡寫的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雪公對我們的期許。此次精選代表人生兒、少、壯、暮的九首歌來演唱,展現出「長流水暖潤兒身」、「熱血青年誓願真」、「朝暮梵音勤課誦」、「霜天葉落遠紅塵」四個階段的精神,從備受呵護知恩惜福,到發光發熱回饋世間,乃至勤修佛法二課薰陶,最後脫離塵勞投入佛的懷抱。在場聚集了各年齡層的蓮友,沉浸在雪公慈愛的聲聲叮嚀。

《雪廬詩集》收錄兩千多首詩作,這次以十四首展現雪公多元的典範,或是「英豪任俠」、「情寄詩歌」,或是「生於憂患」、「窮居自樂」,以及「別具隻眼」、「敦倫盡分」、「會心象外」,讓人在對雪公的溫文和雅的儒佛印象中,增添了豪邁瀟灑、情豐善悟的形象,進一步體會雪公關切大時代動向的濟世胸懷,也看見雪公敬師念祖誠摯的感懷,平日生活中洞察萬物別有見地的眼光,更令人得獲領悟與體會。

如此整合歸納,指出雪公志趣,合唱組謝學長受益良多:「過去對太老師的接觸多偏於佛學著作,這次看見了多重的面向,直接從詩和雪公以心印心,詩就是從心鍛鍊出來的結晶,所謂『詩言志』,直接和太老師最真的心產生共鳴,興起讀雪公詩的想法。」

也有學長體驗到雪公藉由作詩吟誦抒發情感的滋味。排練時唱到雪公〈詠詩〉的「世事如桑千萬樹,春蠶才吐一行絲」,陳學長相應觸動而淚流滿面,並受雪公灑脫自在的情懷所感染,化煩解憂。

此外雪公老師傳授的吟誦古調韻味十足,能使唱者、聽者發思古之幽情。在台下觀賞的陳同學則對合唱團的表現感到驚訝:「他們吟起詩來氣勢如虹,如老鐘之音迴盪山谷,令我嘆為觀止。」也有同學因而再次勾起童年在啟蒙班的點點滴滴。雪公獨有的吟詩法,確實是啟蒙班師生殊特寶貴的記憶吶!
 

尾 聲
 

「當我踏入惠蓀堂,我感受的是溫柔的莊嚴。無關曲目,這樣音樂會是成功的,全然的刻在每位師姑、師伯和藹虔誠的面容上。」「一群我素未謀面的長者,在仿古的舞台上,或口說,或吟誦,將他們心中對恩師的感念,以溫文典雅的方式向我這無知的孩子敘述。」

「從座無虛席看來,可見雪公太老師的教化之深。」「看著許多的老蓮友們,即使坐著輪椅,拄著拐杖,也都要來參加雪公太老師的音樂會,實在令人動容。」

滿座的惠蓀堂裡,有長熏雪公之教的老蓮友,也有初識雪公的新學。不僅老蓮友們重溫雪公印象、加深了老人家的叮囑,這些年輕一輩的學子,雖未直接接觸過雪公太老師,卻藉由師長、蓮友、志工、影音、書籍等媒介,接收到雪公殷勤的教化與溫柔敦厚的感染力,感受到「尋根」的意義及「傳承」的使命。

所以,這場音樂會不只是我們在追思緬懷雪公,一如謝學長所說:「紀念會是太老師用另一種方式來教化人,與眾生結緣。」與會的蓮友、表演的學長、籌備的師長、幕後的工作人員、接待的志工……,無不因這場盛會再次蒙受雪公的護念加被,增長善根。

在痛別雪公後的三十年長冬裡,雪公的春風化雨,仍不斷地滋潤著蓮友及子弟,持續地接引新學道友。雪公儒佛教化的木鐸聲,源源不絕,悠遠綿長地迴盪在眾人的心中。

  
  (紀念會中,有長熏雪公之教的老蓮有緬懷追念,也有初識雪公的新學,感受雪公的教化與道力。)


 》回明倫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