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搖籃            如 實

 

聽完《論語》課後,隨著蓮友們的腳步,潛入講堂念佛。幾乎是座無虛席了,忽看到一個空位,隨即側身入座。這個月的佛七,正好遇到雪公往生紀念日,所以念佛的人特別多。

在不疾不徐、穩定莊嚴的佛號聲中,句句扣人心絃。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大家不忘雪公的教化,感念雪公的德風,眾志一心,勤懇念佛。懷想雪公,也反觀自己,從盛年在此聽講,如今鬢已白,數十年光陰,不禁萬端心緒而紅了眼眶。念佛不能打妄念啊!於是趕緊止住,提起正念,一字一句跟著木魚聲念完這支香。

近午時分,離開講堂,佛號仍縈迴耳際,不經意的漫步到綠川,隔川端詳著蓮社,昔日的木屋還有記憶呢!而今日的建築,轉眼也矗立三十多年了,這「接統靈巖十三葉,蓮花一瓣分臺中」的蓮社,是我學佛的搖籃。

正想著出神時,一位蓮友悄然出現在旁,於是暫停思緒,兩人找了一個人文茶話空間敘舊。相識多年,不常聯繫,偶在聽講集會就會遇到,所學大致相同,時空有交集,所以也不陌生,話匣就打開了。

從大學時期參加佛學社團,有緣來到蓮社聽聞雪公講經說法,以及師友們的提攜、策勵,奠下了學佛的基礎;學校畢業後,踏入社會,在現實的競爭,工作的挑戰,乃至成家後的家庭責任,人事歡愁等等,也都藉著蓮社來維繫人生的方向指標。集合浪子回歸的處所,就是廣度眾生,陶來謝來,平等恭敬的蓮社。

不變的社風,篤實的念佛,解行並進的切磋,正是牽引著我們回來的主因。

友人從資料袋裡拿出她摘錄幾則雪公開示的念佛法要,當為座右銘,時時提醒如何念佛。她說,不常溫習,就會懈怠,甚至偏失而不自知。我敬佩又歡喜的請她分享內容。

其一:火鑪(道場)--念佛道場像一座煉鐵爐。

鐵塊(修眾)--共修大眾,如等待鍛煉的鐵塊。

夾剪(領念)--領眾的維那,好似鐵匠夾熱鐵的剪子。

錘打(開示)--而會中講的開示,就像鐵匠用力錘打鐵塊,有時鉗錘折伏,有時慈悲攝受。

成鋼(一心)--這麼鍛煉,可以打造一塊有用的純鋼,而念佛大眾在此勝緣下用功,果真打得念頭死,也可以念得一心。

其二:求一心由敬得,進入佛堂念佛,應作三種想:

臨欲命終想

背後三途想

對面佛來想

如此恭敬,自得一心。

其三:修持三巧

()還債想:千人吃飯,一人還債。佛七念佛,只要有一人成就一心,就可代眾還清佛七花費。我們就要做那還債者,用心念佛,誓求一心,代眾還債。

()命終想:坐在佛堂,與大眾共修,要想自己已近命終,大眾為我助念。作如是想,即不昏沈、不散亂,可得一心。

()落井想:設想陷入深井,如何出離絕境?唯有拼命大聲念佛,喚人來救。

友人本著師訓、師志,默默的潛修、琢磨。我正要讚歎時,她卻又說了,在這網際網路、影音媒體瀰漫的時代,其實是增加了念佛專心的困難。網際網路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對生活也許帶來了便捷,但對思想的深遠度、專心度,卻是在求快、求速、多元資訊之中漸漸迷失了。十指神功,無遠弗屆,令人分心的事太多,若不加以節制、抉擇,擺脫不掉對網路的攀緣,怎能在憶持與淨念相繼上,下功夫呢?

是啊!要如何憶佛、念佛?若不將師訓謹記在心,化為實際行動,資糧信願行,二六時深心體證,真的只有黯然下台了。

友誼隨著聚敘增厚,我們感念雪公的德澤、蓮社的普度,我知道我們都邁入人生的另一個境界了。歸於平淡,努力念佛,且要老實念佛。

 
(蓮社,不變的社風,篤實的念佛,解行並進的切磋,正是牽引著我們回來的主因。


 》回明倫首頁